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到底有多爱酒 他死在了哪里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但是是竹林七贤中社会最低的一个。刘伶为人放浪形骸,嗜酒如命,据说最后都是醉死的,可见其对酒的喜爱有多么夸张。竹林七贤都喜欢喝酒,但说到酒量,还是刘伶最为能喝。

刘伶,字伯伦,魏晋时期诗人,是竹林七贤之一。曾经在另一位七贤王戎幕下当过参军。晋武帝事情,刘伶在朝中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之名被罢官。竹林七贤都爱喝酒,而刘伶却以嗜酒为名,可见其酒量。刘伶不屑传统的礼法,在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

后来朝廷曾经派特使到杜康村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但是刘伶已经对朝廷失望了,不愿意再当官,所以听说朝廷的人已经到了村口,连忙假装喝醉,开始裸奔,让朝廷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自此之后,朝廷的人再也没有找过刘伶。而刘伶日日醉酒,最后嗜酒寿终。

传说,刘伶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家酒坊,上面有一副对联写着: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高处。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嗜酒如命,自然是不服,于是就进了酒坊要酒喝。而这家酒坊的主人真是后世有名的杜康。三杯下肚,刘伶果然喝醉。

刘伶跌跌撞撞地走回了家中,跟妻子说如果自己死了,就埋在酒池里。说完就死了。妻子听从刘伶的吩咐将他安葬。三年之后,杜康上门,说刘伶三年之前喝酒未父亲,刘伶的妻子生气说,刘伶当初就是喝了他家的酒才死的。杜康连忙说,刘伶只是醉了,不是死了。于是从棺材中叫醒了刘伶,刘伶大呼好酒。

刘伶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篇《酒德颂》是最为出名的,和他酒徒的身份极为匹配。《酒德颂》是一篇骈文。文章里虚构了两个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 “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另一个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大人形象是随性所欲,不在乎礼法,逍遥自在,纵情高歌,沉醉于杯中之物,睥睨天下万物。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是被世俗所拘束,没有自由,不敢释放自己的天性。这篇文章以酒为引,表达了刘伶自己的态度,那就是随性所欲,不理世俗。

刘伶的墓地在哪里,这是到现在都没有结论。有很多城市都在争抢刘伶墓的归属,毕竟现在讲究的是名人效应。而这些城市能争抢,自然也是有理由有证据的。比如,山东枣庄市中区坟墓,江苏淮安楚州区坟墓,河北保定徐水坟墓,山东泰安宁阳坟墓,河南新乡嘉坟墓以及安徽阜阳颍东区坟墓。

其中,山东枣庄的峄县志记载,刘伶曾经在这里游玩的时候,饮酒过多,醉死了。于是被葬在了现今的峄城东北刘耀村,而且还有石碑,这石碑是明朝大学士弄的,只不过文革的时候被弄坏了。河北保定徐水的刘伶墓是因为哪里有张华墓,张华是刘伶的好友,两个墓遥遥相望,而且也有记载。里面肯定只有一个真的,要么就是同名之人,要么就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