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柳智宇出家为僧心路》看完真的无语了

2017-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午夜10点.上完一天的课后,柳超美总算能从心底里缓口气了.他正踏上回家的班车.这段时间,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伴随车身的晃荡,他的声音发颤:我们

午夜10点。上完一天的课后,柳超美总算能从心底里缓口气了。他正踏上回家的班车。这段时间,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伴随车身的晃荡,他的声音发颤:我们8月份去过龙泉寺,把他带回来了。可他不干呐,还是要出家。快一个月了,儿子柳智宇隐身在北京的寺庙中,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作为武汉华师一附中的高级物理教师,柳超美一生信奉的无非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眼下,家与天下就是难平。媒体、网络连日铺天盖地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在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金后,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他妈妈年纪大了,承受不了又病了,这个伢不懂事呀。我太注重民主了,他好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样。网上称理解他的多是学生,那是一种变相的发泄。我相信全天下99%的家长都认为他很草率。寺里的住持学诚地位高了,不见我们。见也不好,反正我们是谈不拢的
从江夏区汤逊湖到武昌大东门要一个小时的颠簸。忧怨似那厢的信号,牵牵绊绊。隔天后,柳超美的小灵通彻底不通了。

国际数学大赛在即,他还在读《庄子》柳智宇与佛学的缘分原不属最高。他与哲学的缘分才算最高。数学对他更像是顺带的事
此刻,柳智宇高中班主任文勇较能平静地接受柳智宇的决择。他更担心的反而是爱徒的身体。那个过去每天坐在柳超美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弱小身板,深印在他的记忆中,柳老师在想这个独生子是不是太自私无情。我不这样想。面对当地媒体的来访,文勇多是回绝。一来顾念老同事柳超美的感受。再者,他早定下基调,那孩子不会被一般世俗中人理解。他思考方式独特,数学上更是个天才。
网上,曾有人以华师一附中第一届学生科学院社科部部长的名义写过:
他(柳智宇)的智商起码280以上,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上我们科学院审评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论文答辩的时候,最后有一个人颤颤巍巍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你是如何想到去解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呢?柳智宇回答:这个构思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张欣却不太相信这些。他是柳智宇高中时代的同窗好友,从巴黎打来了电话:
在高二寒假之前,柳智宇与数学组另外一个同学之间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他的强不在于他的锋芒毕露或者解难题能力超群,班上有比他聪明的,但没有比他纯粹执著的。每次假期归来,数学组很多人都会水平倒退,简单题、难题会全面告急。但柳智宇厚积薄发,让人感觉到明显地进步。
柳智宇的数学禀赋在初中时期便已显露峥嵘。 2003年中考前,华师一附中便开始网罗全市初中里的理科尖子,欲成立理科实验班。

省重点初中的武珞路中学里最优秀的学生柳智宇自然被囊括其中。筛选出的尖子们每逢周末必来华师一附中上理科竞赛启蒙课。当时,这一群体里,因武珞路中学学生居多,从而形成了一个圈中圈。于是在武汉竞赛与中考圈子里,柳智宇广为人知。张欣说,柳智宇的初次登场,留给他以及其他同学的,永远是一幅固定的画面:
开学那日,有一人在花坛围栏前旁若无人,大声吟读。令他身旁的家长们、入学新生们面面相觑,引以为乐。张欣与一帮同学戏谑地一把抢过那人手中的书,待一细看原是《庄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柳智宇。以前我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柳智宇第一喜欢古典文学。那年6月,语文教师文勇担任了这一理科班班主任。

那是学校的一次试验,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文勇记得,他为学生们讲屈子的《离骚》,课文仅是摘录了几十句,柳智宇就把全部文本背下来,还模仿骚体写下回忆过去时光的几百句诗句,取名《九忆》。
课本中有篇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哲所写的《我的呼吁》,柳智宇对文中提倡重视生命的伦理观发生了强烈兴趣。他专门研究了史怀哲。后又研究了一些西方哲学,比如斯宾诺莎的自然法理论;包括佛学对生命终极关怀的经典。寒假中,他写下了四五万字关于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论文。文勇说。
无从知晓,这是否为柳智宇日后专注佛学种下了因缘。但高一结束时,文勇自编了一系列文史教材:如房龙的《人类的解放》、弗兰克博士的《活出意义来》,以及《论语》、老庄文集等选段;无疑,柳智宇学得最认真。

柳智宇与佛学的缘分原不属最高。他与哲学的缘分才算最高。数学对他更像是顺带的事。文勇沉思片刻说。
直至2009年,一天他开车回家途中,还接到过柳智宇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柳智宇向他吐露近期的困惑,主要是对一些科学问题没有想通,文章也写不顺手。他很焦虑,没有方向感。他建议柳智宇,不要急于发表文章,先细致通读西方哲学史原版原著。2005年,柳智宇前往俄罗斯参加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夺取了中国唯一一枚金牌。
归国后,带队教练向文勇抱怨,眼看第二天就要比赛了,柳智宇在头天晚上居然还在看《庄子》。你到底是怎样教导他的?文勇说:我怎么教他的?我教他要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数学只是小问题。教练无可奈何:我真是搞不懂你们。
让他极感欣慰的是,他平时为学生们灌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在柳的身上化为一股救世情怀。曾有某一阶段,柳智宇沉浸纠结在科学究竟能不能拯救世界?人文精神是否可行?等一连串自我追问中

他的童年就生活在竞赛之中每天周而复始,从家庭到学校,再就是医院。读书是他获取心灵养分的唯一途径。这种情形下,巧遇文老师在人文精神上的启蒙,像推开了他心灵的一扇大门,他拼命吸收户外的新鲜空气。高二时,柳智宇便少来班里上课。为准备竞赛,他在学校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这段时期,张欣与他保持了定期来往。
柳智宇曾向他和班上其他同学倾诉过自己心中的郁闷。而今,张欣想来
他的童年就生活在竞赛之中。特别是他父亲,曾带出过不少物理上获得金牌、一等奖的学生,相形之下,也就对他要求更严。他跟我们说,节假日他妈妈不让他出去玩,只令他在家里读书。在数学组时,他妈妈常帮他料理后勤。后来,学校迁到汤逊湖,她就在校外租房陪读。

因为总在学校内外出没,我们暗地里笑她是楼管。
我想,他上高中之前并没有什么朋友。他原本身体就差,特别是视力在高三时锐减得厉害。他也不爱逛街购物,所以他的生活轨迹特别单一。每天周而复始,从家庭到学校,再就是医院。读书是他获取心灵养分的唯一途径。在这种情形下,巧遇文老师在人文精神上的启蒙,像推开了他心灵的一扇大门,他拼命吸收户外的新鲜空气。也正因为少被外界沾染,所以他非常善良纯洁,总想帮助周围有问题的人。
高二时,数学组由原来20多人选拔只剩下9个人。他向教练提出,让每个人上台讲解自己擅长的题目,然后列出顺序表,涉及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每个领域。他根本没意识到,这一想法太单纯,尖子们毕竟存在竞争关系,多少忌惮相互交流。


高中时,他读过佛学启蒙、《心经》之类的,但没明显倾向于佛学。那时,他在儒学与道学之间徘徊。即便在数学中,他也能体悟这些哲学的韵律。他说过,把数学概念学通就是与自然相通,领悟它与自然一样的奥秘与美。相比老子,他更倾向庄子的学说。在他眼中,庄子是真正的无为。他甚至蒙生过激流勇退的念头。
他疲惫时吐露,如果华师一附中从来没有拿过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的话,他极有可能在获得一等奖后便停滞不前。当然,他的这种想法马上会得到教练老师们及时纠正。在众人劝导下,他一步步撑到冬令营、集训队,再上国家队。上集训队时,学校就剩他一人将竞赛走到头了。在这个过程里,他心理上的种种矛盾、挣扎、外在孱弱的身体,让我们看得好心痛。

别看他读的是庄子《逍遥游》,却远不及一般人快活逍遥。
宇,你受的限制太多。难道领悟真理就不是你的事情吗?你无法表达你自己的观点,你这样下去一辈子都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你不能与我讨论就算了。他说完就离开了教室。
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呆了好久,仿佛不再有一丝站立起来的力气。我想我的一生就真的就只能这样度过吗?昏昏惶惶,说出的话永远都是对别人的重复,永远只会做几道别人出的题目,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我离开教室的时候,关上灯,眼前一片黑暗,我突然发足狂奔,跑到自己喘不过气来,我又冲到空无一人的操场,翻过栏杆爬上看台,沿着台阶一口气冲到最顶端,爬上平时不允许我们上去的高台,在上面蹦啊跳啊。

有一句话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清晰了。
天地虽大,无一可载我之物;
众生虽广,无一可立我之人。
文勇的电脑里保存着柳智宇高三时的旧作《远慰风雨夕》,他在啧啧不住地赞叹那个孩子是要干大事的。张欣则在闻知柳智宇出家消息后,连看了文章两遍。张欣记起高中时,低年级的一个叫蒋方舟的女生几次跑到数学组来找柳智宇;还有柳那本厚厚的札记上,爬满蜘蛛体的字迹,模仿屈原的禀气,写下的《涉江》。
那时候的我,不明白他的世界和他的执著。我们曾经辩论过,可是我有我的哲学体系,正如张欣为柳写过的:我们生命之沉浮自有时代所主,我们急切之间改变不了什么,也没有勇气去挣脱出去。

禅学社与耕读社是他尚佛的发端?柳智宇因炒得沸沸扬扬,连带社团陈年往事一并挖出,包括柳智宇在内,耕读社三任社长全部出家
大一入冬时,柳智宇加入了北大的两个社团禅学社与耕读社。柳超美、文勇和张欣一致认为这才是他尚佛的发端。
2006年夏,柳智宇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第一年的大学生活,这个多思善感、极其敏锐的男生与众多大一生相仿,迷茫、不适,是经常失眠的上学期和在功课中苦苦挣扎的下学期。文勇透过他的言谈,隐约感到他似乎没有遇到交流投契的同学,另外对北大中文课感到失望。
有几次去参加禅学社的活动,认识了一位师姐,那时她在艺术系读研二。不知为什么,一见到这位师姐,我内心就特别的温暖。师姐讲话的声音很柔和,仿佛抚平内心的伤痕;而她的微笑中流露着淡定,仿佛什么都已了解,什么都能包容。


我总想为别人做些什么,可是似乎做什么都没有用。我说这句话时,声音是支吾的。仿佛世界上没有快乐,做什么都没有意义,都没有用。师姐静静地听着,只是微笑。即使我帮助了别人,这件事做成了,我还是会找个地方一个人痛哭。这时,几滴泪珠已流下我的面颊。
张欣揣测,柳智宇后来淡出禅学社,与这位师姐毕业后去往西安大学教书不无关系。恰好那年暑假,耕读社的社长孟祥兰与柳智宇相熟,问他愿不愿意当副社长,谈起了耕读社的理念,知行合一、历事练心,甚动他心,他便同意了。
我觉得他将耕读社视为一个实现他抱负的地方: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抱负,一方面是他挽救苍生的抱负。

他认为症结在于人们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故而解决之道在于弘扬这些文化。他也付诸实施,包括每日给底层人民奉粥、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讲儒家经典(不过我疑心他已经掺了很多佛学的东西在里面了),以及耕读社的内部讨论和结集成刊。
豆瓣网上,一个自称与柳同一寝室4年,署名ozone的人称柳智宇大一时渐渐开始接触他后来言必提及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是儒学,后来才是佛学。
耕读社现任社长吴庆前现在与社团骨干们商议决定,凡社团成员一律回避记者采访。柳智宇因炒得沸沸扬扬,连带社团陈年往事一并挖出,包括柳智宇在内,耕读社三任社长全部出家、 耕读社原由北大02级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一手创办,他后在福建某寺剃度出家,现是龙泉寺的显庆法师。
他在北大未名BBS发的帖子上,则不乏对柳智宇的敬服:有一阵子耕读社真的只剩他一个骨干了。仅过了两三年,他就凝聚了一批挚友,将耕读社建设成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另一名社团前社员署名核桃酥,也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子,讲述柳智宇主管社团工作时,利用私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