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饰毛泽东和唐国强饰毛泽东有何区别?

2018-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即刻受到全国上下的欢迎.在该剧中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继<雍正王朝>之后再度成了人们关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即刻受到全国上下的欢迎。在该剧中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继《雍正王朝》之后再度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走出荧屏的唐国强日前又出现在八一厂的摄影棚内,为一位歌手的MTV友情出演。粘上胡须,戴上头套,一个气质儒雅的“李白”形象又出现在大家面前。在MTV中他挥毫题字,月下品酒,那意境之美格外赏心悦目。记者与他聊天,聊得最多的还是刚刚演完的“毛泽东”。

一个是忧郁的毛泽东 一个是有魅力的毛泽东

唐国强两饰毛泽东,先是在电影《长征》中,后是在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中。这两个毛泽东有何不同呢?唐国强说:“首先这两个时期不同。以前描写长征的影片,往往只写到一个连队,一个团级干部,基本上是中下层官兵,而我出演的《长征》,是以党的核心内部斗争为主。

这是我要重点掌握的东西。电影《长征》中,主席身处逆境,从状态上看,主席当时很忧郁,斯诺给他拍的照片反映了这种状态。但是主席又很自信,呈现出挑战者的气势。

在那样一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主席力挽狂澜,把红军从失败中引导出来。作为一个演员,我就要从整体上体验这个人物,把握这个人物当时的总体状态:一个清瘦的、忧郁但是自信的毛泽东。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跟电影《长征》不一样了,这是主席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鼎盛的一段时期,整个大局已定,考虑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斗争和个人内部的路线斗争问题,经济、建设、外交……这个时期,是主席全面展示个人领袖风采、性格魅力的时期:一个海纳百川、礼贤下士、体态丰满的毛泽东。

再次演毛泽东,他比上一次更加用心,对毛泽东研究之深、之透,从他谈两次演毛泽东的不同感受中流露出来。

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唐国强总强调他是个演员,不是特形演员,他只是从演员的角度体验和体现这个人物,把握总体的状态。他并不想总是塑造同一种类型的角色,这部戏的编剧王朝柱(电影《长征》的编剧)开始邀请他担任主演时,他很犹豫。王朝柱跟他说,这是迎接建国50年的片子,希望唐国强来演毛泽东。

唐国强当时不是特别想接:“从外形上说,我不那么胖,不像毛泽东,因为建国时期的毛泽东很丰满。王朝柱说,你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一段历史,如果你不演,我这个戏宁肯往后推。

我确实勉为其难。开拍前我还跟导演说,你从外形上看我,从表演上看我,如果觉得不合适,千万不要勉强。后来经过王希钟老师的造型,鼻翼加宽,前额剃去一些头发等,大家都产生了一种信念:可以。只不过需要突击增肥一下。

当时,一个月之内增了15公斤,面包抹黄油加鸡蛋,牛奶往下灌。胖是胖了,但肚子出不来,又往肚子上绑了三层毛巾。”这个剧有近百分之六十是毛泽东的戏。大段的对白背下来很不容易,加上每天拍戏又那么紧张,唐国强就把毛泽东的对白整理成卡片,见缝插针,逮着点儿时间就背。化妆时背、拍片空隙背。在外形上达不到很像,他就在“神似”上下功夫。

演伟人要抓细节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要的内容写到1952年,唐国强是1952年才生人。“见主席,说实话也见过,只是在大串连时,老远地看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看不清楚。我看了一些图片和一些纪录片,来寻找主席当年的基本状态和习惯的动作,又请教了主席身边的护士啊医生啊秘书啊,和他们聊,聊生活状态中的主席的一些情况。

我还了解了一下开国前后的那段历史是怎么个事情。怎样把主席这个又是农民出身又是大知识分子又是一个经历了极其艰苦卓绝环境的统帅表现出来?在主席身边呆过的工作人员给我一个提示,我觉得很重要。

他说,你演过一个雍正皇帝,你现在演的是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是封建帝王,一个是人民领袖,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两者的内涵是什么,你琢磨琢磨。

这一琢磨,就有了很多的收获通过‘人民领袖’四个字往下找,就有了很多丰富的生活细节。《开国领袖毛泽东》这个本子缺憾在什么地方?就是细节不够。可人物要生动,要靠大量的细节,要靠他的情感流动。

要让大家确实感到电视剧里的毛泽东既是一个伟人,又是具有平民意识的人,和大家一样,有七情六欲。他吃茶叶,喝完茶抓茶叶就吃,透过这样一些细节,我们能够感受到毛泽东是从战争年代,从极其困苦的年代走过来的人。这些动作表示他的心理上的状态。为什么抓茶叶吃?三个因素。一是喝完了不要浪费,二是可以充饥,另外一个有维生素C。”唐国强几次提起扮演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位非常著名的领袖,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

讲普通话的毛泽东更真实

《开国领袖毛泽东》播出以后,很多观众都觉得毛泽东普通话有些别扭,甚至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说让毛东说家乡话不是挺好嘛,观众也早已接受了。唐国强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唐国强说:“关于角色要讲普通话,广电部早有规定,扮演重大历史题材的人物,都要用普通话。

从心里说,我一直坚持要用普通话,因为这是塑造的艺术形象。全国都要推广普通话,怎么毛泽东这儿不说普通话?一部片子,他不说普通话,别人都说,怪不怪?在拍摄领袖题材影片的初级阶段,因为担心不像,让领袖人物说方言,用方言这根拐杖来撑着。

但是还是应该更多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人物的行为、性格魅力、风采。不能迁就观众已经形成模式的东西,我就要打破这东西,我就要按普通话去说,至于你说我像也好,不像也好,等到最后你把片子看完了,去感觉吧。我创造的是艺术形象。”

我与古月各有优势

很多人都拿唐国强演的毛泽东与古月演的毛泽东做比较,而《开国领袖毛泽东》播完之后,紧跟着播出的是由古月主演的《中国命运的决战》,两个毛泽东的比较必不可免。对此,唐国强说“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长处,古月演的角色既然被全国好多人都认可了,那证明他有很多成功的东西,这些成功的东西都是我要学的。

作为一个演员来说,要扬长补短。总之,各人走各人的路,最后,来看他塑造的这个形象的得与失。但是,先入为主的东西很厉害的,我更强调我所演的这一个。你怎么评价我,我可以参考,那种赞扬对我来说已没有多大意义了,我知道自己究竟有多深,我得是什么,失是什么。”

演戏学戏演人学人

有篇文章曾说过,唐国强自称在演历史人物时,大量学习历史使他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事实如此吗?唐国细说:“并不是我演孔明我就学他鞠躬尽瘁,演雍正,就学他勤政,为民着想,这都是空的东西。一个历史人物,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一个楷模,他靠的什么呢,更多的还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否则的话,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从这些历史人物,得到一种人生感悟,这种感悟比具象的学到什么东西就大了,大就大在无形。要具体讲学到的一点一滴,很难说,也说不清,说不尽。”

对待奖项顺其自然

唐国强刚刚凭借《雍正王朝》中的“雍正”一角获得了第17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这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是第一次夺得男主角奖。然而他却显得异常平淡。“我得不得奖都顺其自然,没必要强求。美国有个演员,演巴顿的那个,当年评上奥斯卡奖,他说,我不去领奖,找一个女孩去领吧。

为什么?他说在同行之间搞这种竞争,似乎有些过于残忍。但是毕竟是这么回事,大家总希望出个最佳。最佳和第二,区别又在哪?演员靠得奖证明自己也是挺遗憾的事情。

获奖只是一年一度,一个角色只是一个角色,还有那么长的路,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你这次得奖了,紧接着下面就更难了,观众要求你,是按照得奖的标准来要求你,你还有没有潜力?你还有没有能力?你还有没有胆量挑战自己?既然老百姓选的我,这也是个高兴的事情,不能说你听这个事情挺难过。要顺其自然,不要太过于怎样,否则会有很多失落,我以前有过很多失落。谁走到最后,谁笑到最后,这是最关键的。”

人生浮沉过眼云烟

曾经有过事业的辉煌,也曾有过事业的低谷,如今可以说“东山再起”,唐国强的人生可谓浮浮沉沉。有所经历,有所感悟。他的心态如何呢?

“一个人的挫折,当时来说是一种苦恼,但是过后看来都是财富。这个东西可以理解得很深,也可以很浅淡地理解。你说演员靠什么?靠体验。什么叫做体验?你经历过的、看过的、学过的,所有加起来的总和叫体验。你吃过很多别人没有吃过的苦,你有很多别人没有过的烦恼,你就会有更多的体验,这对演员创作来说是个财富,对人生也是个财富。

所谓宠辱不惊,怎么讲法,你经历多了,这个问题你就看得淡了。只要你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别人永远不会把你打倒。人不可能都是那么幸运,也不可能一辈子倒霉。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看得很低,放任自流;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阳春白雪。”

“生活中不要亏待别人。不管什么时候,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干,不要图小便宜,求一时的小利。吃亏是福,仔细琢磨琢磨,是有道理的。口碑很重要,跟大家接触,实实在在,不要玩虚的。生活当中实实在在,你演戏就会实实在在,生活当中玩虚假,你演戏肯定假。”这是他做人的准则,亦是他的生活态度。

演戏与爱好不可分离

“我爱好钓鱼,打乒乓,书法。人所具有的东西,我都应该具有:人所希望的东西,我都应该尝试一下。只不过时间上、体力上做不到。爱好对演戏是有帮助的,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有内在联系的,都是通的。比如说,陆地上,人和人之间是交流的,是通的。

到了地底下,似乎就没有交流了,有哇,底下有水。再往下,似乎又没有什么交流了,还有哇,石油,不是还在流吗!真正到了一定程度,全是岩浆,那就通了。说写字,它跟表演有什么相通之处?我喜欢写行间草,为什么呢?我觉得它像泼墨山水,讲究布局谋篇。

表演也是这样,讲究通盘的构思、立意,讲究一个意境。再讲书卷气。书卷气从何而来?不读书不看报哪来的书卷气!气质的东西不是能演出来的,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唐国强的书法写得极棒,在剧组拍戏时,经常有些工作人员找他求字,他有求必应,他的字笔风刚劲,潇洒大气,从中可以感觉到他的造诣之深。平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读书、练字上,很少参加应酬活动,这种心态在演艺圈中也并不多见。

他对金钱的重视远远比不上对艺术财富的重视,他说:“演员最大财富是什么?我说并不在于你挣那么几个钱,你自己能消费多少?你真正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你完成的系列形象。这些系列形象真正是无形的财富。

对社会的贡献也好,对艺术事业的贡献也好,看什么,就看这个。怎么才叫生活成功?标准不一样。谁不想生活上更好一些,有个别墅多好啊,这个我觉得无可厚非。以前有个讲法,‘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是对的,不能说错的。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就看你什么标准。我还是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