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琪 周琪院士赴成都第七中学等学校为师生作科普报告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阶段中学生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爱好什么."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成都第七中

“现阶段中学生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爱好什么。”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成都第七中学作题为《神奇的干细胞》的科普报告。他告诉现场700多名成都七中学生,会考试只是一种技能而非目标,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周琪通过几组新老照片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奋斗历程。“少年时读过的那些优秀的科普著作,吸引着我一步步走向神秘的科学殿堂。”周琪勉励同学们在中学时代要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在兴趣驱动下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将兴趣转化为使命,实现自己的梦想。 

周琪借助由他设计的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徽标告诫同学们,要学习中国古代工匠青铜铸剑和纺织丝绸的创新精神,敢于挑战未知,从事有难度的工作,勇攀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报告中,周琪通过讲述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体会。1999年,周琪创造了细胞核移植领域“一步操作法”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动物克隆的效率,成为后来国际细胞核移植研究领域的共性技术体系。

2003年,周琪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体细胞成功克隆出大鼠,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国际同行中引起了轰动。2008年,周琪团队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成功获得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小鼠,在全世界首次获得了非胚胎细胞来源的健康动物。

成果发表后,实验鼠“小小”成了动物明星,被誉为接过了克隆羊“多莉”点燃的火炬。“生物医学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于伦理,但一定要有规范。”周琪特别强调。 

互动环节,周琪回答了中学生关于干细胞技术何时能大规模应用、生物专业就业前景等提问。他表示,专业无所谓好与坏,所谓冷门专业、热门专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现在的冷门或许就是未来的热门。周琪希望同学们不要以短暂的就业热点为导向选择专业,而要遵从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能支撑自己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行。 

之后,周琪还驱车380公里,前往四川省阆中中学、南充高中作了两场科普报告,受到了中学师生的热烈欢迎,不仅现场报告厅坐满了师生,学校还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其他年级的同学收看视频。据介绍,阆中中学、南充高中分别有6000名和3000名中学生收看了科普报告的视频直播。 

本次科普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成都教育基地、中科院学部工作局成都联络处共同举办。 

就在前不久的4月,周琪先后奔赴四川大竹中学、山东省潍坊一中、东营一中、济南历城二中为渴望科学的山东学子作了四场科普报告。几场报告都听下来,你会发现,每场报告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周琪对每所中学都做了功课,报告中特意加了中学相关的内容,这样用心的报告已是第144场。无论是北京的大学生,还是大山深处的小学生,一有机会,他总会抓住时间的缝隙,为渴望科学的孩子带来自己对于科学的那份热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