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默写整理版

2018-04-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默写整理版(不同学校考试范围不同,仅列举本次考试范围,略有疏漏)先秦文学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初至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默写整理版(不同学校考试范围不同,仅列举本次考试范围,略有疏漏)

先秦文学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五百年间的作品。共收录了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在先秦时不称诗经,而称诗,诗三百,西汉初成官学,尊称诗经(诗经的文本有重章叠句重言的特征)

风雅颂:针对地域和音乐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称国风,是诸侯各邦国地方特色乐歌。共有十五国风。雅,朝廷正乐,多为宴会所作,分大雅小雅。颂,王室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为鲁颂商颂周颂,共40篇。

赋比兴:诗经的三种艺术手法。赋是铺陈叙事,比是打比方,兴是以物发端,借它物引起所咏之词。【兴,有时作为发端之词与所言内容并无太大关联。赋,《伯兮》“为王前驱”“邦之桀”。】

屈原与楚辞

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是指汉末建安作家在作品内容与风格上所形成的时代特色。“风”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则是指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以“三曹”、“七子”等为中心的一批文人在诗歌创作上,思想深刻、文辞表达精湛,有特长,情辞慷慨,力度强,他们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描写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抒发积极进取的政治理想抱负,艺术上具有悲凉慷慨,刚健遒劲的风格,后人称这种创作特色为“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曹操诗歌创作特色:1,大多用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2风格苍凉悲壮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曹操诗歌对乐府诗的发展

曹操的诗歌不仅继承了乐府诗的一些传统,还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发展,所以曹操的乐府诗才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扩大了叙事范围,以旧题写新意。

乐府诗大多写下层社会的一个侧面或片段,从一个较小的范围来揭露社会矛盾。比如《孔雀东南飞》、《东门行》,表现的是某个家庭的悲剧,《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则表现的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一件事。有的乐府诗虽然是人民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真实写照,但时代针对性并不是很具体。写出什么样的作品肯定与诗人的人生经历、艺术修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