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玲的丈夫 陶玉玲:永远的“军嫂”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红色恋人"二妹子."军嫂"春妮到"英雄母亲"."光荣奶奶",陶玉玲在五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把军人家属演了个遍.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

从"红色恋人"二妹子、"军嫂"春妮到"英雄母亲"、"光荣奶奶",陶玉玲在五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把军人家属演了个遍。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至今传唱的歌曲《九九艳阳天》将人们的记忆带入了八一厂电影《柳堡的故事》,也是这部电影让陶玉玲有了一个新名字:"二妹子"。

"大家一看见我就说这不是二妹子吗?我说我都多少岁了啊,还叫我二妹子,应该是二奶奶喽!"78岁的陶玉玲坐在眼前,话语像刚拨开的菱角,爽利中带点清甜。尽管岁月的纱帐模糊了曾经清亮的眼睛,但她笑起来时,那弯弯的眉眼、微翘的嘴角,依稀可见56年前迷倒了无数银幕观众的"二妹子"的影子。

除了喊"二妹子",还有喊"春妮"的。她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塑造的"春妮"同样是经久不衰的形象。

2005年,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时,陶玉玲被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陶玉玲回忆起自己与电影的点滴故事,感慨总结:"八一厂是我的摇篮,是我走上电影之路的领路人。"

八一厂开启的电影之路

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军事爱情题材电影至今魅力不衰。《柳堡的故事》成就了"二妹子",八一厂成就了陶玉玲的电影事业。

"我哪演过电影啊,什么也不懂,什么镜头,什么近景、远景,一概都不知道。"陶玉玲把当年自己走上银幕归结为一次偶然。

1950年3月,胡石言的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在南京公开发表,广为流传并受到读者好评,后黄宗江与胡石言一起将故事改编成剧本。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立即投入拍摄,并由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来执导。

王苹接手《柳堡的故事》后,就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找"二妹子",却没有合适人选。这时黄宗江和胡石言向她推荐了陶玉玲。

陶玉玲那时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话剧演员,14岁进入华东军政大学戏剧队学习,她的演出几乎覆盖整个南京,在当地小有名气。胡石言曾经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工作过,他看过陶玉玲演的话剧,也当过话剧团团长,觉得她演二妹子很适合。

王苹和摄制组立即来找陶玉玲,却颇费周折。"我们是部队文工团,经常下部队,我们到杭州,他们就追到杭州,等他们到了杭州,我又上了舟山群岛,摄制组又跑到舟山群岛,找到我了。"

当王苹第一次见到陶玉玲时,却有些失望——陶玉玲由于连续演出疲劳过度,眼睛肿起了一个大包,整个脸都有些变形。面前的陶玉玲尽管"不美",但气质不错,左右对比,王苹觉得"二妹子"角色还真是非陶玉玲莫属,加上时任厂长陈播拍板,"二妹子"的角色就此定了下来。

陶玉玲来到北京拍戏,吃住都在导演王苹家。"我刚到八一厂很紧张,因为像田华这些艺术家都是我的前辈,但他们待人非常亲切。王导更是待我像女儿一样。"

陶玉玲说是王苹导演的提点和指导才让"二妹子"这个形象鲜活起来。电影镜头慢慢摇向正在梳妆的二妹子,当陶玉玲往头上插花时,王苹悄悄地对陶玉玲说:"好,二妹子,再给我们加点糖。"陶玉玲心领神会,在往头上插花的那一刻,自然地甜甜一笑,这一笑将少女的腼腆、陶醉、柔情、蜜意展现得淋漓尽致,甜"倒"了银幕前的一代人。

虽是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陶玉玲却把二妹子演绎得细腻动人、清新可感,成为一个时代的审美典范。八一厂想把陶玉玲等四位主要演员调入厂里专职做演员,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不肯放人——话剧团人员少,前方演出任务重,她不可或缺。

"好几个电影厂都找我拍电影,北影要找我拍《精灵传》,我国第一个和苏联合拍的影片《风从东方来》也找我去演。我没有接这些影片,我听从党的安排,当时下部队是我的第一要务。"

因此,八一厂需要拍片时,只能去临时借调陶玉玲。主演了《柳堡的故事》之后,陶玉玲又陆续拍了《英雄岛》《江山多娇》《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片。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由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八一厂1963年把这出轰动全国的话剧搬上银幕,由陶玉玲饰演女主角春妮。虽然只有两场戏,她却细腻传神地凸现出一个质朴大方、思想进步的农村妇女"春妮",陶玉玲的名字再次传遍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