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桂作品图 雨桂大师驾鹤远行 5月16日十点可到宋雨桂艺术馆悼念(图)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雨桂1960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於鲁美版画系,后参军.1979年 调入辽宁画院任专职创作员.1980年作品<故乡恋>引起美术界

宋雨桂1960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於鲁美版画系,后参军。1979年 调入辽宁画院任专职创作员。1980年作品《故乡恋》引起美术界关注,自此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数次,多幅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

1988年开始赴国外展览,作品受到日本、新加坡艺术界及收藏家鉴赏,被多家公私收藏机构收藏,并在拍卖会上连创佳绩。 宋雨桂出版有《宋雨桂国画》、《宋雨桂画集》、《宋雨桂山水》、《中国近现代名家宋雨桂画集》等。

1992年,宋雨桂在辽宁丹东青山沟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画家村”,自任村长,与美国大峡谷、印尼塔同为世界仅有的三个画家村。在这里,宋雨桂承前启后,破格立新,继往开来,先后创作出一大批极富时代性的经典力作。他的《乡水篇》系列、《青山行》系列、《芦花吟》系列等均已引起世人注目。步入新千年后,宋雨桂迎来属于自己的甲子年,画作亦进入笔更精、墨更妙的新阶段。

身边人讲述

术后创作《黄河》很多时候趴着画

据宋雨桂身边人透露,宋老于去年6月5日在北京301医院做手术,今年3月份转到沈阳463医院继续治疗,一周前转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宋老师手术之后,其实并没有很好地休息,去年他完成了业内人称之为“国宝级‘的画作《黄河雄姿》,很多时候他是趴在地上画的。

他太瘦了,坐着疼,只能趴着。”他说。仅仅从手术中恢复三个月,宋老就投入到创作中。据记载,手术之后,宋老的体重巨减18斤,搁笔画完后,他的体重又减了4公斤。

早在2012年,《黄河》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百余幅作品之一曾在全国竞标,经过专家评审,有“鬼笔仙墨”之美誉的宋雨桂和他的助手王宏中标。作品尺幅巨大,高4.8米,长6.8米,且又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命题画作,创作难度极高。

“当时有很多人不让他画,认为他的身体已经没有能力去支撑他完成难度这么大的作品,大家都在担心他的身体,但是宋老师是个相当刚毅的人,他坚决要画。”身边人透露,宋老与王宏用了4年多时间进行采风、写生,6易其稿,最后的构图和主笔是由宋老完成的,真正落笔创作大约用了一个半月时间。

“这幅《黄河雄姿》创造了奇迹,也成为了宋老师的绝笔之作。”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这幅画的构图奇特,百年来画黄河者无数,但是这幅画仅截取黄河壶口的一个独特视角、一个精彩瞬间,整幅作品顶天立地,画得很满,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礁石,只有铺天盖地的黄河水。这幅作品将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陈。

学生:有人求他改画

都会认真改上几笔

很多宋老的朋友都觉得他是个善良热忱的人。他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宋老给学生改画尤其认真;他愿意去帮助和关心别人,特别是那些对画画热爱的人。“只要有人找到他、求到他,请他指点,不管对方画得好坏,他都会认真改上几笔。”

家属:创作到生命的最后

没有遗憾

宋雨桂的家属对记者说,从常规意义上来讲,宋老可能算不上一个好父亲,因为他在管教子女方面并没有那么“细致”。比如,他从来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也从来不会因为孩子打架惹事儿批评他们。尽管他的孩子今年已经50岁了,但他似乎从来不记得他们的具体年龄,心里一直以为他似乎还是20多岁。

虽然宋老对子女的管教比较“粗线条”,但他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他不用说什么,只要他在那里,我就很敬他也会怕他。因为对于我来说,他不仅是艺术上的标杆,也是我做人的标杆。”宋老的儿子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父亲,大概就是“真诚”,对学生、对朋友,都拿出最大的真心诚意。

“我父亲经过毕生努力,离开的时候成为了国画大师,他的一生真的很精彩。画家跟别的职业不一样,画家没有退休的一天,只要你人在、创作力在,你就一直在工作。我父亲也是这样,他一直坚持创作到生命的最后,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

人生中最后时刻

希望国画更创新

在弥留之际,宋老有什么嘱托和未了的心愿吗?“最后一个月,我每天跟他在一起,他说的最多的是现在国画创作的风气。”家属表示,宋老一直考虑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他在病榻上不止一次提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创作活跃期,作品大量涌现,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国画创作则显得有些沉闷和墨守成规。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宋老对子女说过,80年代甚至更早起家的一批画家,是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画画的一群人,当年一幅画只卖几十元钱,但心里非常高兴。如今,有些画家和作品被严重的市场化、价格化,评判标准已经变成了“你的画值更多钱,说明你画得好”,看到这些,宋老会感到非常痛心。宋老的家人说:“走到最后,他最希望年轻画家能够扛起国画的大旗,不忘初心。”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兰晓玉

宋雨桂:作品好,才能立得住

想来与宋雨桂先生认识也有20年了,1997年我刚参加工作,便通过美协接触到了宋先生,接触得久了,知道老先生就是这个样子,有个性。

2009年我的篆刻获得了中国最高奖,宋先生知道后跟我说,你的水平都这么高了,以后我的画得用你的印了,你给我刻几方印吧。我欣然答应。几个月后,我带着印去他家玩,先生居然找出了一幅他当年的得意之作送我。老先生对我说,这幅画正好没盖印,你给刻的这批印正好盖在上面。

之后先生同我回忆起他当年的往事,他平实地对我说:搞艺术的人,就好好地把自己的作品弄好,别的事都是扯淡,你的作品好,才能立得住。宋先生这样一个我行我素,与人交往不太会客气的人,其实在艺术圈里惹来的非议不少。但他的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

前几年,报社策划了一个活动,请名家为浑河作赋,我决定请先生来写,先生也答应了,但等拿到文稿,先生打来电话跟我说:赋的文采不错,但我觉得里边还应该有人文历史的东西才厚重,还是应该在赋中有所体现的。他希望我们联系作者把他想到的内容补进去。

但我们与作者联络时,被作者拒绝了。宋先生闻听后很是无奈地说:“好吧,我就这么抄吧。”但过了一星期,先生又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抄着抄着觉得还是不能就这么抄完,他说我们这个东西,最终是要留给后人看的,要弄就一定要完美,要么就不弄,他还是决定不抄它了。

我看到宋先生之前为我们抄的赋的手稿,已经写了很长的一大段了,写的非常精彩,只可惜先生未能认同内容,没能将它完成。我对先生说:“写得这么好,丢掉可惜了……”便把这份手稿私下珍藏了,之后每每翻看这件手稿时都会忆起先生认真的态度。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张威

宋先生呕心沥血

发展辽宁地域文化

辽宁省美协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赵宝平,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宋先生是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开拓者,是中国画走向当代的一位艺术大师。他以气吞山河的宏大气魄纳古开今,创造了独特的宋氏绘画语言,为中国画的现代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宋先生对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呕心沥血,不仅是在中国画的领域,对辽宁地域文化的新发展也做出了很多开拓性的贡献,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作品当中,也体现在他亲力亲为去推动多项文化工作。他创作的巨幅作品《黄河雄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对东北这片白山黑水的眷恋,对故土的热爱,也悉数体现在了他的艺术创作中。宋先生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对民俗和地域文化也充满了深深的艺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