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神授朕即国家 伟大而凄凉的独裁者路易十四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号称“太阳王”(Roi Soleil),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一共在位72年(1643年—1715年),是世界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他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认为君权神授,“朕即国家”.路易十四执政初期,励精图治,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纪里法语是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并修建了著名的凡尔赛宫,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执政后期,由于连年

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号称“太阳王”(Roi Soleil),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一共在位72年(1643年—1715年),是世界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他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认为君权神授,“朕即国家”。

路易十四执政初期,励精图治,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纪里法语是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并修建了著名的凡尔赛宫,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执政后期,由于连年征战,法国国库空虚濒临破产,使波旁王朝的统治面临危机。

文化控制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 绝对主义政治和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时期,法国王权围绕着宫廷建立起一整套的象征符号、日常礼仪和修辞方式,以眩目的方式向臣民展示王 权权威,培育等级政治秩序的观念。与此同时,王国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国家化建设,对社会予以收束、侵削或压制,使之服膺于绝对主义意识形态的同一性追求。路 易十四时代绝对主义政治的文化建构,在法国营造出古典主义文化的辉煌,但从长时段来看,也埋下了自身衰亡的因子。

法王路易十四时期“光辉政府”指导下的文化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阐明十七世纪,即太阳王时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原因及策略,借此分析文化在社会、经济及政治领域所拥有的权力。从该“光辉政府”的组成结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时任建筑、工艺和制造业总监的让┌推盏偎埂た露贝尔是这个初具雏形的法国“文化部门”的核幸韵执的观点来看,柯尔贝尔无疑是这个时代文化部部长的最佳人选。

路易十四认为,要获得无上的权力,他必须统一法国人的宗教信仰。因此他对新教徒施加压力。尤其以1685年的枫丹白露敕令最为凶狠。他以此推翻了法王亨利四世1598年下的宽容的南特赦令。敕令下达后胡格诺派的教堂被摧毁,新教的学校被关闭。路易的这个命令迫使许多胡格诺派教徒移居国外,大多数移居荷兰、普鲁士、英国和美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因为许多这些逃亡者是非常好的手工业者,他们的技巧与他们一起流亡国外。这些流亡者给他们到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他的统治期内法国参加了四次大的战争:1667至1668年与西班牙争夺荷兰的遗产战争(即产权转移权战争,The War of Devolution),1672至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法荷战争),1688至1697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九年战争(大同盟战争,也被称为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她,玛姬(苏菲玛索主演)注定是颗闪亮的巨星。原出生贫穷下层社会,是个粗俗的跳舞女郎,只会靠著她混身诱人的身材,性感的舞蹈吸引住众多男人饥渴的眼光!《路易十四的情妇》是由维拉·贝蒙执导,蒂埃里·莱尔米特、苏菲·玛索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十七世纪的路易十四时代,在肮脏混乱小镇上的少女玛奇丝以一曲美丽的舞蹈打动了来此演出的莫里哀剧团,玛奇丝跟着剧团来到了巴黎,开始做起了绝世名伶的美梦。

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时代,小镇少女玛奇丝在一次艳舞中的表演打动了著名剧作家莫里哀和他的演员,他们把热爱戏剧的玛奇丝带到了巴黎。执爱戏剧的玛奇丝,一心想参加到戏剧中去,但是首场演出的怯场使她丧失了以后的机会。为赢得再次演出的机会,她不惜付出了身体和心灵。她与诗人拉辛结识并相恋,周旋在拉辛与莫里哀剧团之间,因为主演了拉辛的悲剧而获得巨大成功,以自己的魅力获得了国王路易十四的青睐。玛奇丝抱病演出在台上昏倒,蒙她一直指点技巧的侍女代演博得满堂彩,而玛奇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是她与拉辛之间的一个约定,他答应她绝不让第二个人来演这个角色。而现在,她竟成为可以被替代的。

路易十四与他的王后有三男三女,但除了王太子长大成人以外,其余都早夭。 此外他有16个经承认的养子女,但他和庶妻无子女。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成为整整两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使自己成为法国史上最伟大、也是世界史上执政最长久的君主之一,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时人尊称“太阳王”。

宫廷女官莫特维尔夫人评价说,在公正、仁厚、宽大、自制、严明方面,当代与历代所有的君王都赶不上路易十四。法国贵族学者圣西门伯爵则认为,路易的性情是温和谨慎的,行动与言语都极有节制。包含伏尔泰在内的批评者,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错误归咎于骄傲自大,认为他对权势与荣耀的喜好,导致法国社会的贫困与灾难。杜克洛说:“许多市民在他的灵柩经过时,甚至认为不值得去侮辱一番。”

话说高跟鞋起源于法国,最早穿高跟鞋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传说只有一米五几,但他自号太阳王。但他短小的身材没有办法体现出男性的自信和伟大,于是命人想办法,然后就诞生了高跟鞋。而且传说路易十四的高跟鞋有12厘米。当时宫里养着许多年轻貌美的宫女,她们耐不住宫廷生活的寂寞单调,常常溜出宫外玩耍。路易十四颁布了一系列宫廷禁令,但仍阻止不了宫女们的外出。这时,有人向路易十四献计说,这些宫女之所以一转身就没了影,关键在于脚下没有羁绊。倘若能想出点子,使她们行动不便,她们就不能轻易出宫了。

路易十四一听,认为这主意好。思来想去,路易十四决定在鞋上做文章。于是,他授命鞋匠设计一种刁钻的鞋子,以整治那些爱溜的宫女。当时,法国舞台上的悲剧演员穿的是一种全高型的戏剧鞋,鞋匠从这里得到启发,创作出了后高跟鞋。据说,这就是现代的高跟鞋的由来。当时路易十四指着一堆造型别致的高跟鞋,令宫女们穿上时,宫女们吓得叫苦连天,千方百计推托不肯穿,但王命难违,最后只得哭丧着脸穿起了高跟鞋。

历史上文献、钱币和艺术品中出现的路易十四,是一个充满神性的大人物。就连由亚森特·里戈给他绘制的那幅最著名画像上穿着紧身裤的两条腿,也据说是当时公认的美腿。不过从各种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的情况看,路易十四并非这样充满魅力。这位国王一直受风湿病的折磨,两条腿发炎肿胀,经常难以支撑自己的身体,他并没有这样两条美腿。

他得过一场病之后头发脱落,只好带上假发(虽然戴假发也因此成为时尚)。这位国王还从不洗澡,连他最宠爱的情妇蒙特斯旁夫人也在其回忆录中说,“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因为梅毒在洗浴场所传染,路易十四时期全欧洲人都不洗澡,身上都臭烘烘的,路易十四显然并不例外。在路易十四去世数世纪后,他的遗骸被挖出来进行测量,人们发现他个头不高,需要穿上十多公分高的高跟鞋才能显得高大伟岸。

戴着面具的那个囚犯在狱中作为特殊的存在加以对待,受到与别的囚犯完全不同的待遇。给予专用的房间和餐具,由狱长专人伺候,在这个犯人面前,连狱长都恭恭敬敬地站着,不许坐下。尽管如此,那个囚犯并不能自由行动,强制过着比普通囚犯更严厉的监狱生活。例如,规定他不得说话,即使吃饭时,也不许摘下面具。他何以要戴面具关在牢里面呢?在巴士底狱没有人知道其中细节,唯一清楚的是由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四发出的命令。

在人们费尽心机地猜测这位“铁面人”的身份而毫无进展的时候,有的人干脆认为:这个人根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喜欢愚弄人、制造“悬念”的路易十四根本是要故意弄出这种效应,让后世的历史学家绞尽脑汁去猜测。这种说法一出,立刻被很多学者驳为无稽之谈。

但不可否认的是,“铁面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令人费解之谜,关键是因为路易十四答应为“铁面人”保密,因此,所有关于“铁面人”的资料,在17世纪就被有意识地进行毁坏和掩盖,留下来的材料不仅零乱不堪,还互相矛盾,漏洞百出。1970年,法国有个记者阿列兹就这一谜案出版了一部《铁面罩》,在大量的旁征博引之后,他也不禁感叹:“这实在是个难解之谜!”

《路易十四时代》是伏尔泰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大战前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法国、遗产继承战争、国王的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礼仪之争与取缔基督教等。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