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金钱豹 杨小楼:飞叉大闹金钱豹

2019-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伯驹(1898-1982),字丛碧,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史家.诗词家.文物鉴定和收藏家.戏剧理论家.京剧名票友.家藏他的<红毹纪梦诗注>一书,系张伯驹77岁时"患白内障目疾,不出门,闲坐无聊,因回忆自七岁以来,所观乱弹昆曲.其他地方戏,以及余所演之昆乱戏,并戏剧之轶闻故事,拉杂写七绝句一百七十七首,更补注.杨小楼金钱豹 杨小楼:飞叉大闹金钱豹"(<自序>)也就是说此书完稿于1975年,1978年方在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北京宝文堂书店于1988年3月重版面世,序一.序

张伯驹(1898—1982),字丛碧,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史家、诗词家、文物鉴定和收藏家、戏剧理论家、京剧名票友。家藏他的《红毹纪梦诗注》一书,系张伯驹77岁时“患白内障目疾,不出门,闲坐无聊,因回忆自七岁以来,所观乱弹昆曲、其他地方戏,以及余所演之昆乱戏,并戏剧之轶闻故事,拉杂写七绝句一百七十七首,更补注。

杨小楼金钱豹 杨小楼:飞叉大闹金钱豹

”(《自序》)也就是说此书完稿于1975年,1978年方在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北京宝文堂书店于1988年3月重版面世,序一、序二分别由吴祖光、欧阳中石撰写。

张伯驹父张镇芳为壬辰(1892)进士,光绪三十一年调署长芦盐运使,于是张伯驹随父到天津。此后的许多岁月,张伯驹与天津、北京亲密厮守。

杨小楼金钱豹 杨小楼:飞叉大闹金钱豹

自京剧肇兴,京、津两地为全国瞩目的菊坛焦点,不但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而且喜好京剧的粉丝,上至王侯贵胄,下至平民百姓,可说是如过江之鲫。

从7岁始,张伯驹由长辈领着观剧、品剧,之后又拜师学艺,入其堂奥,成为名票,并常登台献艺,声名赫赫。

杨小楼金钱豹 杨小楼:飞叉大闹金钱豹

《红毹纪梦诗注》主要分为三部,“第一部余自七岁起所观昆乱演员及各地戏演剧”,此部第一首诗为:“油布遮车驶铁轮,端阳时节雨纷纷,飞叉大闹金钱豹,凛凛威风欲夺魂。”诗后注云:“余七岁,随先君居天津南斜街,值端阳雨,乘东洋车(后称人力车,铁轮,座为椅,前两木把,人于中挽之),遮油布,不能外视,车把上插黄蓝野花,以示过节。

直驶下天仙茶园观戏,大轴为杨小楼《金钱豹》,亮相扔叉,威风凛凛。大喊一声:"你且闪开了!"观众欲为夺魂。后大街小巷齐学"闪开了"不绝。此为余生平观乱弹戏之首次,至今已七十年,其印象犹似在目前也。”按推算,其为1905年的端午节。

杨小楼(1878—1938),著名京剧武生兼老生杨月楼之子,秉承家学,又师从俞菊笙,在武生戏上融会贯通,世称“杨派”,为后来京剧武生所宗法。此时的杨小楼28岁,在北京已颇具名声。“旧社会,梨园俗规,北京唱红不算大红,必到天津去唱,得到天津观众认可才算大成。

”(徐元珊《忆武生泰斗杨小楼》)于是,杨小楼应天津下天仙茶园老板之邀,约好演十场。“哪知到了天津刚演两场,杨小楼技艺轰动津门,十天之后大街小巷的戏迷、票友俱以能学杨小楼先生戏中唱念为荣。什么《艳阳楼》的"闪开了!"《落马湖》的西皮导板"明月芦花信缥缈"等,可以说,杨先生威名大振,家喻户晓了。”

张伯驹说《金钱豹》中有“你且闪开了”之念白,徐元珊则说《艳阳楼》中亦有“闪开了”之词,而当时天津观众将其变成了流行语,则可说明杨小楼的大受欢迎。

《金钱豹》一剧,为杨小楼一生中的重要演出剧目,还有一例可为谈资,老戏迷刘曾复在其《回忆杨小楼的演出》一文中,说:“到1937年,那年我23岁,最后听了他的《金钱豹》。彼时他已是59周岁的人了,次年病故,享年60周岁……开打时,杨穿白缎豹衣裤,一身锦绣,金脸蓬头,光彩夺目。

演"驾风前往"时,坐高台椅上扳左腿迈步下高台,变幻化身时虎跳、走边踢腿、朝天蹬等诸动作,腰腿敏捷无匹。使叉开打,一切均不出舞台把子规范,不采用武术专家的舞叉技艺,但有一次下场,往空中极高地抛叉,接叉时又作了一个非常好看的亮相,弓箭步,左拳高举过头,右手执叉头向下,头向右望叉柄,巧妙地运用武技于舞台把子之中。”

杨小楼不但为演艺大腕,同时还是脸谱画的行家。他亲笔绘过脸谱册页,包括姜维、高登、典韦、金钱豹、牛邈等角色,其中一部分刊载于《北洋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