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与镇筸军 理塘至巴塘 / 赵尔丰与西康建省

2018-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月13日周三:理塘168公里至巴塘,晴间多云,0-16摄氏度,加油180元,每升7.89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行路一虚一实,二者兼顾,既可相互补足,又能交叉印证,有助于增长实学.我为西部考察计,也采纳这一方式,即先读书.后走路,继而边走边读,越走越读,一发而不可收.赵尔丰与镇筸军 理塘至巴塘 / 赵尔丰与西康建省前年我自美国购书六十本,又在海口网购百余本.其中一半为边疆史地,另一半是洋人汉学名著.中西杂陈,边看边记,累计十万字,分类存入硬盘.继而草拟<考察路书&

4月13日周三:理塘168公里至巴塘,晴间多云,0-16摄氏度,加油180元,每升7.89元。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行路一虚一实,二者兼顾,既可相互补足,又能交叉印证,有助于增长实学。我为西部考察计,也采纳这一方式,即先读书、后走路,继而边走边读,越走越读,一发而不可收。

赵尔丰与镇筸军 理塘至巴塘 / 赵尔丰与西康建省

前年我自美国购书六十本,又在海口网购百余本。其中一半为边疆史地,另一半是洋人汉学名著。中西杂陈,边看边记,累计十万字,分类存入硬盘。继而草拟《考察路书》。书中规划行程食宿,记录沿途风物,悉数装盘。精心准备至此,我便踌躇满志,自以为心中有数了。

赵尔丰与镇筸军 理塘至巴塘 / 赵尔丰与西康建省

上路后,我发现所读之书,往往纸上谈兵。一旦切入中国实际,就显出我知识残破,思想过时。而我随身携带的经典必读,似也充满老旧议论。补救方法是沿途逛书店,搜寻地方志、采风录,包括地方政府文献。我在昆明初试此法,效果不错,可我今日惦记的问题,事关晚清名臣赵尔丰。略述背景如下:

赵尔丰与镇筸军 理塘至巴塘 / 赵尔丰与西康建省

十九世纪末,英国开始觊觎西藏,沙俄也图谋南下印度洋。1874年,英国远征队到我云南腾冲探路,翻译马嘉理开枪杀人,被我景颇山民击毙。事发后,英国逼迫清廷签订《入藏探路专条》。英人在云南得手后,掉头进占藏南察隅。1904年,英军又大举进攻江孜,闯入拉萨,强迫噶厦签订《藏印条约》。

边疆烽火突起,终令清廷警觉,遂对西藏加以整顿,无奈举措失当,局势愈发败坏。1904年巴塘土司叛乱,杀死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事发后,四川总督锡良派赵尔丰出兵平乱。赵氏迅速收复巴塘,攻占丁林寺,进而改土归流,招募丁勇,训练出一支悍勇川军,准备救援西藏。

我想知道:巴塘事变因何而起?丁林寺现在何处?1909年,赵尔丰仿效左宗棠的新疆攻略,请旨在西藏设置州县,朝廷不准,他又挥兵进占昌都、波密、察隅、工部(林芝),白马岗(墨脱),平定藏南大部。1911年,晋升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奉命镇压保路运动,不期引发暴动。

清廷急调湖北新军入川,致使武昌空虚,辛亥革命成功。赵尔丰策动兵变,反被义军捕拿,押至成都贡院斩首。面对这一晚清名臣,史家争议不止。此番我由巴塘至波密,途中或有所得?念兹在心,挥之不去。

六点起床,略有头痛。我催平安下楼装车,尽快开拔去巴塘(海拔两千五百八十米),装车毕,去楼下小馆,稀饭包子加咸菜。吃完出县城,直奔毛垭草原。318国道久经大车碾压,坑洼不平。小平诧异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318?我答:它也叫川藏南线。从今日起,我们要花一周时间,连走一千五百公里,才到拉萨呢!小平再问:国道统一编号,都有哪些规律么?

我说中国七十条国道都以1、2、3打头。其中1字头全从北京出发,呈放射状通往各省城,例如北京到广州106,北京到拉萨109。2字头为南北纵线:例如山海关到广州205。3字头是东西横线:比如上海到伊犁312。然而318国道特别与众不同:

318全长五千四百七十六公里,是为中国最长国道,又是一条进藏走廊、景观大道:它由上海出发,经安庆、武汉、宜昌、成都,连接老川藏南线。如今318的终点不在拉萨,而在进入尼泊尔的樟木口岸。目前从上海到四川雅安,318已全部改造成了高速。

但从雅安向西,仍为二至三级国道。不过这是一条唐宋形成的川藏古道。历史上,藏区的马匹、皮毛、虫草、鹿茸,由此络绎进入四川云南。而川滇盛产的茶叶、绸布、铁器、白酒,也由马帮贩运进藏。

小安驾车穿越毛垭草原,下车与牧童照相。问其家住何处,遥指远方。回想任乃强描述的“牛场娃”,文笔生动,不知他们眼下如何?

牛场娃生活在高原,依牛为命。其人以牛毛帐为家,牛粪为燃料,牛肉酥油为食物。牛场娃唯籍一毡,坐以为褥,寝以为床。不盥浴,无烹调,熬茶调糌粑,为无上美味。有所需,则驱牛马向都市易之。婚姻仪式极简,女子至男子帐内,对坐一日,即为成礼。其人体极顽健。妇人产子,即抱往水边浴之。

小平接手走过禾尼乡,爬上又一座海子山。这一段新修国道,可以快跑一百码。但大山延绵,遍地冰雪,手机无信号,亦不见来往车辆。

据《西康札记》:理化(理塘)据守川藏要道,历代修缮官道,设立台站,以便官书传递,商旅往来。巴塘动乱后,台站大多废弃,沿途匪风骤炽。其中以瞻对娃、乡城娃最为凶悍,路人闻风变色。先说瞻对娃。瞻对(今瞻化县)一度归西藏噶厦管辖,苛捐杂税,徭役繁重,令百姓生业凋敝,苦不堪言,故而纵马持刀,变官道为劫场。

再看乡城娃。赵尔丰领兵扫荡乡城,越年始克。民国初年,乡城娃得知赵督已死,三次袭击理塘,焚烧营房,抢劫商户。自是以后,无汉军再驻理塘矣!

不言声换下小平,驾车驶过传说中的危险区。涌动的云层,紧贴群山雪顶,反复荡涤。仿佛天公地母,捉对儿厮杀。乘人不备时,他俩又偷偷接吻,风情万种。须臾间纷纷扬扬,开始下雪了。忽有一越野车飞掠而过,我加速追赶,它也靠边停车。平安从车里跳出,上前与人搭话。

车上两个小伙,都在成都开影楼。眼下成都人日子太安逸,竟然抢着去西藏拍婚纱照!他们连接几个大单,急吼吼赶去拉萨。我问路上要走几天?他们说两天两夜。我听了苦笑:当年任先生笔下的瞻对娃、乡城娃,穷极无奈,纵马劫掠。如今四川个体户,竟不惜一日千里,前往拉萨淘金!我们与摄影师合影,为壮美雪原欢呼。过海子山垭口,连续盘旋而下,入巴塘县境。

理塘至巴塘一线,多为平缓雪峰、高原湖泊,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过海子山后,进入金沙江谷地。河谷中多平坝、温泉、村寨,是传统的优良农耕区。由于河谷地质破碎,常有地震侵扰。1989年巴塘发生一次六点七级强震,毁坏不少房屋,目前县城仍在重建中,面积已扩大一倍多。

十二点出太阳。我们沿金沙江支流巴河,来到一片茂密青冈林,山坡上有古碉楼。过雅蛙、党巴几个农业乡,满眼苍翠,人烟渐密。一点抵县城,入住扎西宾馆三一五房间,标间一百八十元,有热水洗澡。

我等饥肠辘辘,楼下有一四川店,厅堂整洁,饭香诱人,小妹有问必答,让我有宾至如归感。要鱼汤豆腐煲、油焖丝瓜、麻婆豆腐,样样好吃。一时大饱,与平安约定:今晚还来吃他家。

饭后,平安结伴去买菜,参观康宁寺。我上网发信,发现电脑中毒了。于是下楼问服务员,她说出门拐弯,就有电脑店。我找到店主,那个泸州小伙看了机器说,只能卸载重装。我便留下电脑,一人去街上溜达。

先看菜市场,蔬菜水果应有尽有。沿团结路走下去,找到新华书店,买书两本,其中一本精装《巴塘县志》,要价一百元。返回途中,我晃入一座公园,内有地震纪念碑,还有一群中学生玩耍。我随之坐在台阶上,展读《巴塘县志》。

巴塘原名巴安,1951年更名巴塘县。该县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五万。巴塘扼守金沙江渡口竹巴龙。l906年赵尔丰改土归流后,往来官兵商旅不断。县城八十多家汉商,进而集资建造川、陕、滇三省会馆。如今巴塘人善做面食,即受陕西商人影响。另一文化交流结果,是巴塘弦子出名,流行整个康区。2000年文化部将巴塘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

抬头看风景:巴河边杨柳依依。街边的餐馆、水果摊,叫卖声此起彼伏。我走向一处包子铺,买“团结包子”。包子以牛肉、青椒、土豆为馅,味道不错。回纪念碑,我问一位看报老人:康宁寺是否也叫丁宁寺?老人说是,又指《县志》说:巴塘八景,康宁寺其一。1989年地震,康宁寺无大碍,反而成了灾民避难所。震后政府拨款重修,香火更旺了。我谢过老人,接着看书:

1904年,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因在巴塘推行屯垦,触犯土司利益。次年2月,丁宁寺喇嘛召集藏民与官兵冲突。巴塘土司又聚众三千,将凤全等人围困在官寨。经谈判,土司同意凤全率部离开。3月1日,凤全一行走到城外鹦哥嘴,滚石檑木齐下,五十六人全部毙命。清廷闻讯震怒,即令赵尔丰领兵戡乱。赵氏6月克巴塘,诛巴塘土司,进而扫荡理塘,围攻乡城。一时间,康区土司纷纷慑服,称赵氏是“阎王化身”。

四点至小店取电脑,见有外接硬盘,喊价五百元,我买下一个,用来储存照片,双重备份,以免途中损坏丢失。回房间写日记,一气呵成三千字。五点半吃饭。晚间有热水洗澡,感觉幸福哦。补写昨日读书篇,至九点就寝。

赵尔丰与西康建省

康区东接四川,西通卫藏,清初已成军事要津。由于番夷杂处,土司骄横,清廷早有西康建省之议。惟时局纷扰,未及实行。拖延至1904年,英军入侵,巴塘变乱,外患内忧,摇撼朝廷,始对西康刮目相看。其战略要害,则被赵尔丰一语道破:“英人阴谋百出,西藏岌岌可危!”

赵氏临危受命,带兵平叛,并向四川总督锡良上《平康三策》:其一速将川滇藏三边纳入管辖。其二在康地设置郡县,改土归流。其三广兴教化,开发实业,“以杜英人觊觎,兼制达赖外附”。锡良力荐赵氏为川滇边务大臣,裨使“川滇藏声气相通,联为一致,此西南永固之计也”。

1911年辛亥革命,赵尔丰百般机变,难免一死,不幸做了历史殉葬品。由于镇压保路运动,他被四川人骂作“屠户”。然而作为封疆大吏,他经边七年,艰苦卓绝,功不可没。有人曾作《将军叹》挽之:“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 与功德圆满的左宗棠不同,赵尔丰生逢末世,气运逆转,虽立大功而不彰显,力挽狂澜反受其害。

有史家称:自1906年起,赵氏一面督战于冰雪之中,一面募夫垦荒,通商兴学。他还亲自编写课本,躬身劝读。所到之处,“番民争将儿女姓名开出,送由头人呈递”。至1908年,巴塘、理塘、乡城总计开办学堂三十四所。

晚清学者尚秉和证实:赵氏废除土司与寺庙特权,在康藏兴建工厂,架设电线,推行邮政,敷设道路桥梁,并选派藏族青年到内地学习。“自清以来,治边者无有著功若此者。”川籍学者李思纯也大力推崇道:“赵尔丰所收边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里。西康建省,初具规模。金沙江以东十九县尚能归附,皆托赵氏之余威。”

赵氏死后,他有关西康建省的设想,仍由北洋政府保留,改称川边特区。至1939年,民国政府建立西康省,任命刘文辉为省主席,置省会于康定(打箭炉)。全省人口一百六十五万,下辖三十三县,面积四十五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五个台湾省!新中国沿用西康省建制,下设康定、雅安、西昌三专区。至1955年奉命撤省时,西康作为特区行省,已历时五十年有余。

这里我要大书一笔,为赵氏请功。据《西康图经》,赵氏1910年率川军进抵昌都、波密、林芝一线,先后将十余县改土归流,设官治理。同时向南派兵,建立科麦县(今察隅县),及时阻止了英军侵犯。当时藏南各部,如门隅、洛隅、墨脱、下察隅等地头人,纷纷派人觐见,求请建立郡县。驻扎察隅的川军管带程凤翔,为此向赵大帅递送《呈报杂隅形势文》。

此文及藏南十余县治确立,为中印划分国界,留下铁证如山。英人经此一役,痛遭阻击,亦知藏南天险,用兵艰难,从此退居幕后,唆使印度与我周旋。赵尔丰在天之灵,则不知为了西藏宝地,几番大哭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