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 为什么如此蹊跷?

2018-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到了近代,胡适对金圣叹虽然极为推崇,但是对于他把<水浒传>"凌迟碎砍"的做法并不认可.同时代的鲁迅先生,也觉得金圣叹的版本不怎么样.在这些大师的影响下,后来新修订出版的120回版<水浒传>相比于金圣叹的版本,又有了不少差别.水浒传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 为什么如此蹊跷?也正是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已经经过了多次修改,各种版本内容不一,所以在分析"晁盖之死"时,经常会从书中得到前后矛盾的结论,所以有不少人就干脆

到了近代,胡适对金圣叹虽然极为推崇,但是对于他把《水浒传》“凌迟碎砍”的做法并不认可。同时代的鲁迅先生,也觉得金圣叹的版本不怎么样。在这些大师的影响下,后来新修订出版的120回版《水浒传》相比于金圣叹的版本,又有了不少差别。

水浒传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 为什么如此蹊跷?

也正是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已经经过了多次修改,各种版本内容不一,所以在分析“晁盖之死”时,经常会从书中得到前后矛盾的结论,所以有不少人就干脆认定晁盖就是被史文恭射死的,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

水浒传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 为什么如此蹊跷?

目前网络上比较常见的有两种120回版《水浒传》,一种是金圣叹修改的版本(简称“金版”),以“楔子”开篇、以“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为大聚义结局,原本被金圣叹砍成了70回,后来又被其他人补成120回出版。很多人咬定宋江就是凶手,基本上也都是以金版为依据。第二种是后人在明代袁无涯刊本基础上修订的版本(简称“袁版”),未经过金圣叹的改动,上海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等都采用了这个版本,流传最为广泛。

水浒传晁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 为什么如此蹊跷?

《水浒传》到底有没有“深文曲笔”的阴谋论?晁盖到底是被谁杀害?由于金圣叹的修订褒贬不一,我就以流传最广、内容也更接近原始的120回袁版《水浒传》为依据,来对晁盖的结局做一个最终研究。

1. 晁盖遗嘱不愿传位宋江

在攻打曾头市之前,晁盖的地位已经逐步被宋江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架空,为了夺回指挥权和树立威望,晁盖不顾劝阻执意出兵。晁盖这次带了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注意其中林冲、刘唐、三阮、杜迁、宋万、白胜都是老梁山的嫡系,其余则大都是新近上山的头领。

宋江的主要亲信花荣、李逵、戴宗、张顺以及军师吴用,晁盖一个都没有带。

但是心急如焚的晁盖,轻易中了两名法华寺僧人的反间计遭遇埋伏:

以上就是晁盖死亡的整个过程。注意晁盖的遗嘱是“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箭上明明白白刻了“史文恭”三个字,晁盖为什么却说捉得“射死我的”,而不直说“史文恭”?更蹊跷的是,晁盖一死,宋江就是几乎无可争议的继任者,但是晁盖却不直接传位,偏要让捉住凶手的人来当老大——晁盖这是摆明了不给宋江面子?

而没过多久,宋江就篡改了晁盖的遗嘱:“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紧接着吴用就站出来附和:“晁天王虽是如此说,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岂可一日无主?”李逵则继续添油加醋:“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这几位一唱一和之间,就算是给史文恭定了罪,也让宋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老大。

2.史文恭从未承认自己射死晁盖

晁盖没有说史文恭是凶手,史文恭也从来没有承认自己射死了晁盖,书中也始终没有写明是史文恭本人射的毒箭。晁盖中伏时,书中并没有写明这支兵马来自哪里、带头的将领是谁,战役结束之后一直到死,史文恭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既没有吹嘘炫耀,也没有向朝廷请赏,被抓后也没有追悔道歉。

在梁山军第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头市作战不利,曾长官逼着史文恭写了一封求和信:“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这里只说“部卒”放冷箭,没有说射死了晁盖,更没有承认是史文恭所为。

假设真的是史文恭射死了晁盖,他不会不知道自己的箭上刻着名字,想要蒙混过关是万万不可能的。如果要减轻罪责,也应该是说“不知天高地厚、冒犯将军虎威”云云,而不是把责任推给部卒,反而更加得罪梁山。

除此之外,从客观情况来推测,史文恭也不太可能射死晁盖:

第一,史文恭是全军主将,面对敌军劫营就直接冲到前线放冷箭,似乎不合身份。

第二,作为一个顶尖高手,很难想象史文恭会做出箭头淬毒这样的事情。

第三,戴宗带回的情报是曾头市要“剿除晁盖上东京”,曾魁也在阵前叫嚣“拿你解官请赏”,言下之意都是要活捉晁盖,直接射毒箭的做法不太符合曾头市的既定战略。

第四,如果史文恭铁了心要弄死晁盖,就应该像《三国演义》中的落凤坡之战那样,全军瞄准了晁盖,直到把晁盖射成刺猬——但是史文恭只是自己放了一支冷箭,却没有让全军齐射(而是无差别乱射),还让晁盖成功逃离了战场,难道是因为只有史文恭戴了夜视仪?

以上种种疑点,仅凭箭上的名字就把史文恭定为杀死晁盖的凶手,理由并不充分。而如果是史文恭的部下放冷箭,又怎会在箭上刻“史文恭”的名字?所以,杀死晁盖的真凶或许另有其人。

3.晁盖死后宋江并不急着报仇

晁盖中毒卧病,宋江守在床前“敷贴药饵,灌下汤散”,但是宋江的亲信张顺却绝口不提自己认识神医安道全的事情。而晁盖一死,宋江看上去非常哀痛,每天披麻戴孝无心理事。但是一等正式即位,宋江就立刻发表了一篇八百字的就职演讲:

不仅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连谁管吃饭谁管酒醋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你能相信这是一个“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的人?

至于为晁盖报仇,刚开始宋江还表现的很积极,但马上被吴用以服丧为由劝了下来,之后宋江就好像完全忘了这回事。书中明确写到,梁山军攻打华州发生在二月中旬,随即是芒砀山之战,紧接着就是晁盖攻打曾头市,时间估计在三月。

晁盖死后,宋江先是派吴用去招卢俊义,卢俊义被抓后宋江攻打大名府——此时天降大雪,已是冬天。后来宋江生病退兵,等到第二次再打大名府,已经是第二年的元宵节。大名府之战结束后,梁山上“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好像完全无所事事一样,对报仇的事情只字不提。

又过了一段时间,段景住来报信说郁保四夺了马匹送往了曾头市,宋江这才想起来:“前者夺我马匹,今又如此无礼。晁天王的冤仇未曾报得,旦夕不乐,若不去报此仇,惹人耻笑。”这个时候已经是春暖花开,距离晁盖之死整整过去了一年,如果不是曾头市抢马,宋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想起报仇。

此外,还有一个更不可思议的疑点:宋江第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带了吴用、花荣、秦明、鲁智深、武松、李逵等28个将领,但是其中居然没有一个是曾经跟随晁盖打过曾头市的——两军交战,熟悉敌情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放着林冲、三阮、刘唐这些和敌军交过手的将领,宋江却偏偏弃之不用,难道是怕他们回到曾头市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4.宋江是晁盖之死最大的嫌疑人

以上的这些疑点,都可以说明晁盖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但是如果不是史文恭射死了晁盖,那么真凶是谁?

金圣叹认为宋江就是主谋,但并没有说具体的手法。还有很多网友认为是宋江授意、吴用设局、花荣射箭,合伙害死晁盖,但是这个说法从书中的描写来看也只能算是推测,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还有一种观点则是宋江和曾头市合谋,戴宗在其中传递情报,借史文恭的箭射死晁盖——这个说法也存在漏洞,因为宋江似乎并没有给曾头市或者史文恭什么好处,如果曾头市这边在战场上将这个秘密大白于天下,那么宋江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宋江和晁盖的内斗并非偶然。历史上,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农民起义军,朋友兄弟甚至父子反目成仇、手足相残的例子比比皆是:李密与翟让、李世民与李建成、赵匡胤与赵光义、朱元璋与韩林儿、雍正与八阿哥、洪秀全与杨秀清——而这些事情中的一部分真相,都已经在当事人篡改记录后湮没了,我们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做一些推测。

比如说赵匡胤是不是赵光义杀的?很多专家学者翻遍典籍,至今也没有得出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看这些事实:

第一是赵光义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第二是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忽然暴毙的死法,颇为离奇甚至不合常理;第三是赵匡胤死前,已经和赵光义产生了诸多矛盾,比如赵匡胤打算从赵光义根基深厚的开封迁都到洛阳,并且开始逐步扶持自己的儿子;第四是赵光义即位之后,四弟赵廷美多次遭贬斥后忧愤而死,大儿子赵德昭在两年后自杀,小儿子赵德芳在五年后病死;第五是赵光义对相关历史档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第六是赵光义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恒——以上六点,虽然不能下定论一定是赵光义谋杀了亲哥,但不影响我们大胆推测:赵光义,就是赵匡胤之死的最大嫌疑人。

与此类似,如果从《水浒传》的记载来看,并不好直接定论宋江有没有在曾头市事件中设计阴谋害死晁盖,毕竟在书中并没有找到具体的作案手法和直接凶手。但是作为晁盖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再加晁盖的遗言、史文恭的表现和宋江的行为,宋江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5.晁盖迟早会死于和宋江的权力斗争

不管宋江到底没有在曾头市事件中搞什么阴谋,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宋江是逼迫晁盖走上不归路的幕后推手。

在攻打曾头市之前,宋江已经连续四次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将晁盖按在山上,自己带兵出征不断积累声望。在大破连环马之战时,宋江和晁盖的位置已经平起平坐:“聚义厅上,当中晁盖、宋江,上首军师吴用,下首法师公孙胜并众头领”,而且宋江俨然一呼百应,一说自己要带兵出征,“说言未了,厅上厅下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

相比之下,晁盖几乎已经成了光杆司令,除了林冲、三阮、刘唐这几个老兄弟之外再无亲信,所以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不得不身先士卒,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劫营的时候林冲提议自己带队,让晁盖在外围接应,晁盖却说“我不自去,谁肯向前?”——这是怎样的无奈?而在晁盖受伤之后,林冲派了三阮、杜迁、宋万护送晁盖回山,护送伤员几乎调集了所有老梁山的兄弟,如果不是担心回山途中出现什么差错,也实在是难以理解。

在梁山上,晁盖的周围也全是宋江的人:晁盖、宋江、吴用居于山顶寨内。花荣、秦明居于山左寨内。林冲、戴宗居于山右寨内。李俊、李逵居于山前。张横、张顺居于山后。杨雄、石秀守护聚义厅两侧——除了花荣、戴宗、李逵这些心腹,还要特别注意杨雄和石秀,这两位来投靠梁山的时候差点被晁盖砍了脑袋,宋江偏偏让他们守在聚义厅两侧,除了针对晁盖之外想不出任何其理由。

再看晁盖的人:杜迁、宋万守把宛子城第二关,刘唐守把大寨口第三关,阮氏三雄守把山南水寨——如果晁盖和宋江真的在山上火并,这些人连赶过来都来不及。

呼延灼攻打梁山时,宋江初战不利,晁盖也曾经试图命令宋江回山,自己接管指挥,却被宋江断然拒绝:“晁盖便传号令,分付水军牢固寨栅船只,保守滩头,晓夜提备,请宋公明上山安歇。宋江不肯上山,只就鸭嘴滩寨内驻扎,只教带伤头领上山养病。”

作为起义军的首领,晁盖不会不知道当年隋末瓦岗寨创始人翟让的结局。翟让主动将老大之位让给了能力更强的李密,最后却还是没逃过被李密谋杀的下场——面对笑里藏刀、步步紧逼的宋江,晁盖心里也必然清楚,如果不在众头领面前拼死一战证明自己,那么就算不死在曾头市,迟早也一样会死在别的地方。

所以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管曾头市有没有陷阱,晁盖都只能咬着牙一马当先冲进去了。而等待他的,正是一去不回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