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肇民画语拾零 粤派水彩理论基础——王肇民《画语拾零》选辑之二

2018-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一 作画要善变,而且要屡变屡奇.变就是自我革命,是非同小可的. 二二 用笔讲笔法,用墨讲墨法,用刀讲刀法,用手指讲指法,无不有法.不过是没有定法而已! 二三 创作,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想的方法,画的是理想画,崇尚的是理想美;一种是写生的方法,画的是写生画,崇尚的是自然美.有人说,理想美是完善的,自然美是有缺点的,我不同意这个意见.假如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是很庸俗的,那他的理想美的缺点就大了.又有人以理想画为创作,以写生画为习作,以制作方法决定作品的性质,我也不同意这个意见.一幅好的写生画,是

二一 作画要善变,而且要屡变屡奇。变就是自我革命,是非同小可的。 二二 用笔讲笔法,用墨讲墨法,用刀讲刀法,用手指讲指法,无不有法。不过是没有定法而已! 二三 创作,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想的方法,画的是理想画,崇尚的是理想美;一种是写生的方法,画的是写生画,崇尚的是自然美。

有人说,理想美是完善的,自然美是有缺点的,我不同意这个意见。假如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是很庸俗的,那他的理想美的缺点就大了。又有人以理想画为创作,以写生画为习作,以制作方法决定作品的性质,我也不同意这个意见。

一幅好的写生画,是作者对于现实事物的自我表现,是美术史上永远绚丽的花朵,与理想画有同等的价值。所谓创作,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是创作。

所以创作的含意和"双百"方针,本不准许任何人以任何藉口,故意缩小创作的范围,歪曲创作的原意,利用创作的方法问题打击某些作品,保护某些作品,贬低某些作品,提高某些作品,勾心斗角,作宗派活动。

但竟有其人,是应当严厉批判的。 我以为,创作有三个起码标准:(一)在内容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二)在形式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三)画得比现实更高、更美,有社会意义。任何一件作品,能达到这三个起码标准,就是创作,否则就是习作。

无论是理想画、写生画、创作和习作的界限都是如此。 二四 有的人,见一些画得很繁琐,以为是表面描写的结果,因而问,是否可以单单画物体的本质,我说不行。比如画一只苹果,颜色是表面的,不仅要画,而且还要当作重点去画。

古人说,质犹文也,文犹质也。文质之间要统筹兼顾,表里结合。 二五 一个美术工作者,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去掉了缺点剩下的都是长处,那是大好事。

而对于自己的缺点最敏感的人,是自己的反对者,所以自己的反对者,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二六 一般说来,学画的方法,是由片面到全面,(即多面的意思)然后再由全面到片面。初学要片面,可以除素描外都不学,以集中力量解决造型中的关键性问题。

在基本功锻炼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多学,要油画、国画、版画等等都学,以求博识多能。最后再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喜爱,专攻一门,作为自己的专业。在专业中,专益求专,再求专长,或专人物或专功风景,或偏重形象,或偏重色彩,片面发展,以求绝伦,这样才可以以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画出风格,画出水平,于一画之中兼众画之长,于一家之中集各家之妙,是不会有求全之悔的。

我近年以来,不惟单画水彩画,而且非写生画不画,这也是片面发展的一种方式。

学如山然,要以博为基,以专为峰。专者,即片面发展之谓。 二七 一幅画关于色彩的处理很重要。而处理得好,又甚难,是不可以不加研究的。

在眼前物体五色斑斓的情况下,我对于色彩的处理,其方法如下:(一)所有物体的光点,其色彩基本相同;(二)所有物体的暗点,其色彩基本相同;(三)所有物体的中间色,其色彩基本不相同;(四)光点和暗点,其色彩的成分相同,而色彩的明度极端相反。

处理的结果是,光点和暗点的色彩是冷色在画面上起谐和作用。这样就可以使色彩的处理达到又对比又谐和的铮铮有声的效果。这个方法是科学的,是行之有效的。 二八 水彩画纸,可以先涂粉底,干了之后再用,其好处是:(一)纸不变色,就可以使色不变色;(二)色彩的效果格外鲜明;(三)画时再用粉,数十年后不至于使用粉和无粉之间的色彩不谐和。

但就纸不变一条而论,其好处极大,是个水彩画有史以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其功效是不可忽视的。

二九 画素描,大体可以先画,可以后画,而后画较便。我当学生的时候,学过四年素描,前三年是从大体着手,进步较慢。后一年是从要点着手,进步较快。所谓从要点着手,就是先从要点画起,同时兼画大体,把要点和大体结合处理。

一遍画过,已基本上完成作业。下余的功夫,只是略加调整而已。 三○ 艺术,内容决定形式的说法是错误的,内容是有层次性的,形式是没有层次性的,内容是作者根据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甚至一霎那之间具体生活的感受形成的,形式是自然规律的和生活规律的抽象的概括,是艺术工作者世世代代集体创造的,是千百年形成的。

内容是一个一个不同的,是随时变化的,甚至是昨是而今非的。

形式是民族的,全民的,是长期不变的,甚至是几个时代所共同使用的。一种内容,可以用各式各样的形式表现,一种形式可以表现各式各样的内容,所以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只有矛盾的统一,就是具体的内容和抽象的形式相结合,而没有相互决定的可能性。

三一 艺术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三是工具,内容和形式对于工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工具一方面要为内容服务,另一方面要为形式服务,比如一首诗,其用字、用词、用典、用语大体上是被内容决定的,其字数多少,句数多少,平声仄声,是否对仗及协韵范围,大体上是被形式决定的。

但工具对于内容和形式也有一定的决定性,那就是没有工具,就没有内容和形式,也就是没有艺术。所以历史唯物论里说,没有印刷术,就没有小说,没有钢琴,就没有钢琴的乐谱。

我敢说,没有照像术,就没有电影。没有一字一音的汉字和汉语,就没有唐诗、宋词、元曲。所以内容、形式、工具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一些人提到艺术的组成部分时,只谈内容和形式,而不谈工具者何耶?岂小视工具的作用哉!然而很可能工具是决定艺术形式的基本条件。 三二 艺术,就具体作品而言,艺术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艺术结构的不同,艺术风格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艺术气质的不同。

比如书法,真、草、棣、篆是字的四种不同的结构,因而也是字的四种不同的形式。但就真书而言,颜、柳、欧、苏是字的四种不同的气质,因而也是字的四种不同的风格。

又如诗,诗、歌、赋是诗的四种不同的结构,因而也是诗的四种不同的形式。但就近体诗而言,李、杜、韩、白是诗的四种风格。所谓内容的主导作用,是说艺术的阶级属性是被内容决定的,而形式,则决定艺术的门类,风格,则决定艺术的品第。

三三 观察对象的方法,就是要把形体放大来看,颜色提高来看,要视小如大,见微如著、如纪昌学射是必要的。 三四 处理对象的方法,就是要只见要点,不见其它,如庖丁解牛是必要的。

所谓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如满眼是牛,不知从何处下手,就没有办法了。所以我画素描的方法,常常是先由全局决定一点,再由一点画到全局。 三五 一个教师,对于学生的辅导工作,无论是在业务方面,或在思想方面,都要治病于无形,象扁鹊的长兄那样,才是好教师,而好教师未必出名,出名的,未必是好教师。

三六 艺术,只能反映现实的某些片面,全面反映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画,在广度上无须苛求,在深度上,要不遗余力。 三七 关于构图,要以实为主,不但画面的中心部分要安排妥当,画面的四个角,也要安排妥当。

三八 画光,须知光有芒。所谓芒,就是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又从物体上反射出来的东西,即物体本身的光彩。只有物体本身的光彩,才是物体本质的反映。

所以画光要画芒。画芒,则线为浑线,而非浑面,色为浑色,无所不浑。而且富于质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内光派,大概指此,如画光不画芒,只画明暗,只画黑白,便是死光。同样的光线,照射在各种不同质的物体上,各种不同质的物体,作出各种不同的反映;各种不同的反映,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质。

所以在绘画上,光是表现质感的主要手段。 三九 我看见有很多人画线,是根据物体的明暗画线,即物体暗面的线,画得深,画得重;物体亮面的线,画得淡,画得轻。

这种画线的方法,就说明其对于线的理解是错误的。画线,应该根据物体的立体空间画线,用线的虚实关系,以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表现形,这才是线描。线描可以把物体的明暗抛开,充分发挥线的作用。

线:小线要紧劲、精巧;大线要潇洒、雄浑;此线之极致也,其他皆在其次。至于光描,是另外一回事。 四○ 有人问,素描教学,应当以短期作业为主,抑应当以长期作业为主?我说:你们画的创作,如果是速写性的,素描教学就应当以短期作业为主;如果你们画的创作是很工致的,素描教学,就应当以长期作业为主。创作既要很工致,而素描教学又要以短期作业为主,这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