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宗48代传人 临济宗祖庭——临济寺

2019-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唐代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县>人.为探求佛教真谛,云游天下.参学诸家.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以北方人豪迈勇猛的气质,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临济宗48代传人 临济宗祖庭--临济寺)受戒于黄檗希运禅师,行司后来到临济寺作住持.义玄禅师以"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喝八棒"等设施,接引徒众,门风峭峻,归者云众,遂成一宗,即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义玄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须建立对佛法.解脱和修行的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唐代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县>人。为探求佛教真谛,云游天下、参学诸家。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以北方人豪迈勇猛的气质,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临济宗48代传人 临济宗祖庭——临济寺

)受戒于黄檗希运禅师,行司后来到临济寺作住持。义玄禅师以"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喝八棒"等设施,接引徒众,门风峭峻,归者云众,遂成一宗,即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

义玄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须建立对佛法、解脱和修行的"真正见解";确立"自信",相信自己"本心"与佛、祖无别,无需向外求佛求祖,寻求解脱成佛;主张修行不离日常生活。

临济宗48代传人 临济宗祖庭——临济寺

1187年,日僧明庵荣西将临济宗的分支黄龙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1246年中国僧人兰溪道隆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派禅法。到20世纪80年代时,日本临济宗信徒逾500余万人。

临济寺澄灵塔

临济寺简介

临济宗48代传人 临济宗祖庭——临济寺

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唐代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圆寂。遗体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已毁);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内临济寺。唐懿宗赐谥"惠照禅师",赐此塔为"澄灵塔"。义玄禅师的语录被编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临济寺位于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因之遂得临济之名。

临济宗从宋以后基本上成为禅宗主流,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黄庭坚、苏轼、苏辙等都是临济宗门人。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推行新政遇到阻力时,亦从临济宗肯定自我,威猛精进的禅理中吸取了力量。他曾作《诉衷情》:"莫言普化只颠狂,真解作津梁。

蓦然打个筋斗,直跳过义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将他建立,认作心诚,也是寻香。"由此,可以品咂出王安石的人生理想中已经濡染了颇多的禅味。临济宗的影响渗入了社会深层,浸润着人们的生活。

南宋时期(1127-1279),日本僧人荣西两次前来宋朝学习佛法,回国后首创日本佛教临济宗,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于战火,仅存残塔。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复澄灵塔及临济寺各建筑。今之澄灵塔即为辽金典型样式。

元朝时,住持海云法师主持了重修和扩建。元葛罗禄乃贤所著《河朔访古记》载:"临济寺在真定府城中,定远门街,飞云楼之东。其三门下有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细"。元至大二年(1309年),赵孟頫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文,立于寺中。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临济寺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澄灵塔和祖堂及僧房。并新立石碑,由王饼撰记,郭希愈书。至明末清初,寺院再度荒废。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祯加封义玄为"真常惠照禅师"。同时,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层正面圆拱形门楣上端镶嵌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道光十年(1830年),总兵舒通阿出资再度重修,并将祖师殿移至大雄宝殿两侧。抗日战争时期,临济寺除澄灵塔外,尚有祖堂三间,东配殿三间。1947年底,这些殿堂都被拆毁,仅存澄灵塔。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后推行无神论,其控制区域内宗教活动受到抑制。直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而后于1984年正式交由佛教界管理,作为佛教活动的场所开放。

1979年5月,日本临济、黄檗两宗联合成立枣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自1980年起,每年派遣代团访华,朝拜临济禅师塔,并捐款维修。1985年由日本临济、黄檗两宗法侣资助及当地政府出资,修复"澄灵塔",其后又逐步重建大雄宝殿、祖堂、寺舍等。

1986年5月19日,寺内举行了祖塔修复落成剪彩仪式佛像开光典礼和诵经法会,有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百人及当地佛教人士共同参加。开光法会由中国佛协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住持、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法师和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管长筱原大雄长老共同主持。

 1988年5月15日,河北省佛教协会在寺内成立,净慧法师任会长。 1990年10月14日,有明法师接任临济寺方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有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洛阳白马寺方丈海法、五台山善财洞监院能修法师等诸山长老及各地教徒300余人参加了有名法师的升座仪式。

临济寺主要建筑

临济寺在金(1115—1234)、明(1368-1644)、清(1644-1911)各朝,屡经兴废,各代都曾修建。寺内建有义玄禅师舍利塔,名"澄灵塔"。1985年重行修葺澄灵塔,并增修大殿,在大殿两侧分别修建了法乳堂和传灯堂。传灯堂内供奉由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捐赠的日本临济宗开宗祖明庵荣西禅师、中兴祖南浦绍明和日本黄檗宗开宗祖隐元隆琦三位祖师法相。

澄灵塔俗称青塔、衣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也是该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义玄大宗师衣钵塔。澄灵塔通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

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型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柱。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之感。

从整体看,除第一层飞檐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修缮,焕然新姿。

1986年重建了澄灵塔、大雄宝殿、法乳堂、供灯堂及传灯堂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