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音神咒经 伪经 十一面观音根本咒、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namo ratna trayaaya纳牟 拉的纳 的拉呀呀namah aarya jn~aana saagara纳摩 阿利呀 及泥呀纳 萨阿噶拉vairocana vyuuha raajaaya拜漏佳钠 播优哈 拉阿加阿呀tathaagata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aya达他阿噶达阿呀 阿日哈带 萨呣呀个萨呣布塔阿呀namah sarva tathaagatebhyah arhatebhyah纳摩 萨日哇 达他阿噶带 破呀 阿日哈带 破呀samyak-sambud

namo ratna trayaaya

纳牟 拉的纳 的拉呀呀

namah aarya jn~aana saagara

纳摩 阿利呀 及泥呀纳 萨阿噶拉

vairocana vyuuha raajaaya

拜漏佳钠 播优哈 拉阿加阿呀

tathaagata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aya

达他阿噶达阿呀 阿日哈带 萨呣呀个萨呣布塔阿呀

namah sarva tathaagatebhyah arhatebhyah

纳摩 萨日哇 达他阿噶带 破呀 阿日哈带 破呀

samyak-sambuddhebhyah

萨呣呀个萨呣布台 破呀

namah aarya avalokite s/varaaya

纳摩 阿利呀阿哇楼个依带 西哇拉阿呀

bodhisttvaya mahaa-sattvaya mahaa-kaarun.i-kaaya

包提萨的哇呀 玛哈阿 萨的哇呀 玛哈阿噶阿卢尼 噶阿呀(其中的卢和尼都是卷舌音)



tadyathaa aum
达地呀他阿 阿乌呣
dhara dhara dhiri dhiri dhuru dhuru
塔拉 塔拉 替利 替利 吐卢 吐卢
it.t.e va-it.

t.e cale cale pra-cale pra-cale
伊斋 外斋 佳类 佳类 播拉佳类 播拉佳类

kusume kusumavare ilim ili citi
固苏买 固苏玛哇累 伊丽呣伊丽 基帝
jvalam aapanaaya svaahaa
及哇喇呣阿叭纳阿呀 斯哇阿哈阿

说明:1. ra ro ru re ri r n.i t.t.e

都是都是卷舌音,发音时舌尖上卷接触上腭;

2. c 和 j 都是舌根音,发音时舌尖下降,舌根向上抬;

3. t th d dh n l 都是齿音,发音时舌尖向前伸接触上齿,近似英语中 th 的发音。

【十一面观音】十一面观音(梵名Ekadasa-mukba),六观音之一,在六道中主救度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光普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名号,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

根据《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记载: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众生无忧恼故,欲除一切众生病故,为一切障难灾怪恶梦欲除灭故,欲除一切横病故,欲除一切诸恶心者令调柔故,欲除一切诸魔鬼障难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广大功德势力。

【十一面观音(梵Ekadas/a-mukha,藏Bcu-gcig-shal)】六观音之一,七观音之一。全称十一面观音菩萨。系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扒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

此一观音的著名,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名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依佛典所载(大正20149a)︰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

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中略)欲除一切诸魔鬼神障难不起故。持这一神咒的人,现身可得十种功德(无病、常念佛、衣食充足等)及四种果报(临终见佛、永不堕地狱、不为禽兽所害、命终生无量寿国)。由于神咒效验如此,因此持诵该咒及尊崇该咒本尊十一面观音者,历代不乏其人。


此一观音出现在汉译经轨中,为时甚早,仅次于圣观自在菩萨。依《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所说,其形像为(大正20150c)︰身长一尺三寸,作十一头,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嗔面,右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面悉向前,后着光。又,其十一面各戴花冠,其花冠中各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左手把澡瓶,瓶口出莲花;展其右手以串璎珞,施无畏手。

然而,古来所见的图像,未必皆如该经所载。其十一面的配置有种种不同,或有二臂、四臂、八臂之异。例如︰


(1)《十一面仪轨》出四臂说,谓右第一手是施无畏,第二手执念珠。左第一手执莲花,第二手持军持(即瓶)。
(2)印度孟买卡内利(Kanheri)石窟安置的四臂像,本面顶上有三重,各安三面,其上再安一面,合为十一面。



(3)山西省太原县天龙山第九窟有二臂像,本面顶上的周围刻十面,其上又安一佛面。左手屈而持钵,右手垂下作施无畏印。
(4)新疆省高昌出土的十一面像,本面顶上有五面,其上又有二面,更上有一面,本面的左右耳各安一面。

此外,敦煌千佛洞第一○二窟的壁画像,及西藏所传画像皆有八臂像。前者是本面顶上安五面,其上又安二面,二面中间安化佛一体,其上更安一面,本面左右耳各安一面嗔怒相。

八臂中,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月珠,第三手执幢幡,第四手结施无畏印。右第一手执红莲花,第二手持日珠,第三手持锡杖,第四手则剥落不明。后者是本面顶上安三面,其上再安三面,更上又安一面,本面左右耳各安一面。八臂中,左右第一手于胸前合掌。左第二手持莲花,第三手持弓矢,第四手持罥索。右第二手持数珠,第三手持法轮,第四手作与愿印。

此一观音的特殊形像──十一面,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十一面中,前三面为慈相,是菩萨见到行善众生时生出慈心的大慈与乐相。左三面为嗔相,是见到行恶众生时生出悲心的大悲救苦相。右三面白牙上出相,是见到净业众生时所发出的赞叹、劝进相。

最后一面是暴笑面,是见到善恶杂秽众生时,为使其改恶向道所生的怪笑相。顶上的佛面,是为修习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关于这十一面的配置,历代佛徒所绘颇有不同。此外,或谓前左右各有三面,乃象征度化三有之众生。

或言寂静相三面表示清净行者的三毒,威怒的三面表示破除障碍善男善女正道正行的三障,利牙三面表破除恶魔恶人等左道的三障,后面的笑怒相表断三毒等之后必得一切智。此十面为大悲方便之化仪。顶上佛面则为本地法身,即此十一面表因果一体本迹不二之义。

在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中,此观音位列苏悉地院北端,具四臂,趺坐于莲花上。本面两侧各有一面,其上有五面,更上有三面,合本面而成十一面。右第一手结施无畏印,第二手执念珠。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

盖莲花表众生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军持瓶是长养此莲花的大悲甘露水,数珠表精进义,对一切众生施无畏故结施无畏印。或言念珠表大悲之德,施无畏表大慈之德,莲花表三昧之理,澡瓶表大悲智之义。或谓念珠表根本智、大圆镜智,智断烦恼,故为调伏义。施无畏乃三业之化用,是成所作智,为息灾义。

莲花表观音之体,是妙观察智,花为人所爱,故为敬爱义。澡瓶表以甘露之智水润泽一切众生,是平等性智,为增益之义。四智之总体为法界体性智,故此尊为莲华部五智圆满之尊。十一面观音之密号为变异金刚,或称慈愍金刚。种子为迦(ka)。以开敷莲华或军持为三昧耶形。印契是作金刚合掌,深叉十指,然后举至头上。此即行者观十指为十面,加自己的一面而成十一面,自身即成十一面尊之身。

另外,有为除病而供养此尊之法,称之为十一面法。有以十一面观音为中尊而建立的曼荼罗,称之为十一面观音曼荼罗。

[参考资料]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陀罗尼集经》卷一、卷二、卷四、卷十二;《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 经》卷一;《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七。

据经文所载,十一面观世音在无量劫以前,从「百莲华眼顶无障碍功德光明王如来」受持此咒,即证无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诚清净如法持诵,必可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感应,且获得十种殊胜的利益:

一、身常无病二、诸佛摄受
三、财宝衣食受用无尽
四、能伏怨敌而无所畏
五、能令眾生皆生慈心
六、蛊毒鬼魅不能中伤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烧
十、不受一切横死

若能依教相应、如说修行,即能除灭重罪,所求如愿,并积聚无量功德,由此可见本咒之大威神力。

早在千年以前,十一面观世音的神咒已经传入中国。在大藏经中,此咒有北周耶舍崛多译《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及唐不空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三种不同的译本。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约在西元561至577年间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并开始流传。当时,修行此咒且获得法益的人非常多,其发展约在西元656年间,并由玄奘大师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达到顶峰之后,此咒在中土就渐渐没落了。相传梁武帝时期,宝誌和尚(公元418至514年)即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化身。

【十一面观音】十一面观音在六观音之中,主救济、破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求福现世利益。总之为除恶向善,引导佛道之菩萨。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主要有二种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四之经,唐显庆元年(656)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

此三种经其实都是出自《金刚大道场经》同本异译,唐慧沼还对玄奘译本作过《义疏》。唐不空译有三卷本《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北周译经后并未浒,初唐高宗、武周时仅三年间即出两经,而十一面观音画像亦现,如敦煌石窟就从初一直到西夏,都有此经变壁画流行。

关于观音十一个头面之寓义表征,一说以为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众生转明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藏传佛则有一说,罗刹鬼有十个脑袋,非常狂妄自大,观音变成十一个头,将其降服(《造像量度经》)。

经中说持诵此《神咒经》,现世可得十种果报,或如《念诵仪轨经》说可得十种胜利。即离诸病、如来摄受等。经中还说可得临终见佛、不堕地狱。不非命终,得生极乐世界四种功德。这些功德胜利,使十一面观音信仰迅即播扬。现陕西西安花塔寺(原宝庆寺)、天津蓟县独乐寺、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四川资中、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石窟为多。

十一面观音的造像标准,诸经描述极为接近。耶舍崛多、阿地瞿多、玄奘所译皆出一本,自然大同小异。其中皆说须用白旃檀作像,当前三面作菩萨容,左三面为忿怒相、右三面狗牙上出,后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慧沼释疏为: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面慈心,大慈与乐;左三面嗔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面,见净业者发希有赞,劝进佛道;后一面暴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改恶向道;顶上佛面,对习行大乘机者而说诸法,究竟佛道。

诸经中还对造像仪轨持物等作出具体规定。图样可见于《胎藏界曼荼罗》中。而藏传佛教中十一面观音多为八手,背后环列呈放射状。观音之头较大,层层堆逫叠形同宝塔,也是汉藏像式的区别处。敦煌壁画中十一面排列多种多样,细节不尽合经轨,初盛唐画中多仅菩萨面,中晚唐及五代像多有忿怒利牙面,而最后一笑面则难以表现。

观音所执法器与手印中,澡瓶、柳枝和施无畏、与愿印皆有,中晚唐以至五代时不仅有托日精摩尼、月精摩尼,还有锡杖、宝珠、三叉戟、宝钵、数珠、羂索、莲花、骷髅杖,以及施财宝、施甘露、合掌等手印。这些画面细节并不合乎十一面像经轨,却是从别的观音经轨所来,其中体现出的规律性很有趣味。

此经变画中的眷属像亦是丰富。初唐仅有数菩萨,中唐有了日光与月光菩萨,晚唐出现有天王、忿怒尊、龙王、婆薮仙、功德天、毗那野迦与金刚面天。五代时眷属更多,多种菩萨如常精进、不休息、妙吉祥、延寿命还有弥勒。《普门品》中化现居士身、宰官、四众身等移入此经变中。

晚唐时眷属像颇似千手经变,其中亦反映不同观音经变间的渗化现象。曼荼罗坛场在阿地瞿多译本中有复杂详细的描述,内外两院,数十身造像,仅有部分见于经变眷属之中,全部曼荼罗画未有表现。由柳洪平创建。

观音有六种,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这十一面分为五层排列,第一层三面,第二层三面,第三层也是三面,第四层单面,最上一层是一个阿弥陀佛的头像。十一面中位于第四层的忿怒明王像。头戴骷髅冠,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发髻外突。

【十一面观音】 梵名Eka^das/a -mukha 。六观音之一,七观音之一。又作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大光普照观世音菩萨。渊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之十一荒神(梵Eka^das/a -rudra ),或于西元五、六世纪顷掺入佛教。

其十一面之配置有种种不同,又有二臂、四臂、八臂等异。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卷下记载其四臂之像,身长一尺三寸,前三面作寂静相,右三面作威怒相,左三面作利牙出现相,后一面为笑怒相,顶上之一面作如来相。又印度孟买甘赫瑞(Kanheri)石窟安置之四臂像,本面顶上有三重,各安三面,其上再加一面,凡十一面,四臂中左第一手持莲花,右第一手结施无畏印,其他二手所持之物不明。

我国山西天龙山第九窟、炖煌千佛洞伯希和第一○二号皆有十一面观音像,前者二臂,后者八臂。有关示现十一面之意义,依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载,顶上之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而生慈心,大慈与乐;左三面嗔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相,见净业者,发希有赞,劝进佛道;最后一面暴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改恶向道。

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十一面观音位列苏悉地院之最左端。具四臂,本面两侧各一面(忿怒形),其上具五面,其上复有三面。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军持(瓶),右第一手捻小指、食指,第二手捻小指、无名指。祈求十一面观音,可望除病、灭罪。

又以十一面观音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称为十一面观音曼荼罗。此外,日本十一面观音像之较著名者,有藏于圣林寺、观音寺之天平佛(木心干漆)等。[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十一面神咒心经、陀罗尼集经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