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后是怎么死的 郭太后的荣耀与悲剧

2018-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子仪的孙女.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郭氏(名不详),曾为五朝皇太后,是他们家族中除郭子仪外,最为显赫的一位.<旧唐书>说她:"历位七朝(指历唐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七个皇帝),五居太母之尊(指从穆宗至宣宗五朝皆为太后),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东汉明帝马皇后,后为太后)邓(东汉和帝邓皇后,后为太后),无以加焉.郭太后是怎么死的 郭太后的荣耀与悲剧识者以为汾阳(指郭子仪)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指郭太后)焉."似乎她终生荣耀,尊贵已极,

郭子仪的孙女、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郭氏(名不详),曾为五朝皇太后,是他们家族中除郭子仪外,最为显赫的一位。《旧唐书》说她:“历位七朝(指历唐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七个皇帝),五居太母之尊(指从穆宗至宣宗五朝皆为太后),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东汉明帝马皇后,后为太后)邓(东汉和帝邓皇后,后为太后),无以加焉。

郭太后是怎么死的 郭太后的荣耀与悲剧

识者以为汾阳(指郭子仪)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指郭太后)焉。”似乎她终生荣耀,尊贵已极,事实并不完全如此,而且掩盖了她最后悲剧性的结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十二月,郭氏嫁给了德宗长孙、太子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纯。贞元十一年(795),她生子李恒。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为唐顺宗。三月,顺宗立广陵王李纯为太子,郭氏为太子正妃。

郭太后是怎么死的 郭太后的荣耀与悲剧

八月,顺宗因病退位称太上皇,郭氏的丈夫太子李纯即位,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郭氏被册为宪宗贵妃。元和七年(812)七月,郭贵妃之子李恒被册为太子。母以子贵,群臣累次上表,请立郭贵妃为皇后。

当时郭子仪已去世三十多年了,但他的威名仍存,郭家门宗强盛,多为 权臣,郭贵妃的几个兄长也都官位显赫。宪宗恐立郭妃为皇后之后,外戚郭家之势更加膨胀,所以托辞不立皇后,这对郭贵妃是不小的打击。

郭太后是怎么死的 郭太后的荣耀与悲剧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暴崩,郭贵妃的儿子、太子李恒即位,为唐穆宗。穆宗封她为皇太后。长庆四年(824) 正月, 穆宗去世,其长子李湛即位,为敬宗。敬宗尊她为太皇太后。以后,穆宗次子即位为唐文宗,穆宗五子即位为唐武宗,皆尊他们的这位祖母为太皇太后,郭太后也一直享受着古代妇女所能达到的最高尊荣和富贵。

郭太后位居太母之尊,在政治上也表现的非常贤明,深明大义。她的儿子穆宗病危时,把持朝政的宦官因太子年少,请郭太后像武则天那样临朝称制,执掌朝政。郭太后说:“昔武后称制,几危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后之比也。

太子虽少,但得贤宰相辅之,卿辈勿预朝政,何患国家不安?自古岂有女子为天下主而能致唐虞之治乎!”并将宦官预先准备好的临朝称制的诏书撕碎。郭太后的哥哥郭钊,时任太常卿,听说宦官企图让郭太后临朝称制,立即上书郭太后说,如果那样的话,他就率子侄们辞官,返回故乡华州为民。

郭太后见到郭钊之书,流着泪说:“祖父(指郭子仪)的余庆,又聚于我兄。”唐文宗时,郭子仪的侄子、郭太后的叔父郭旼的两个女儿入参郭太后,郭太后留她们在自己居住的兴庆宫。

此时,郭旼被任为邠宁节度使,许多人认为是郭旼送二女给文宗作后宫而换得此官。翰林学士柳公权将这一议论告之文宗,文宗转达给郭太后,郭太后立即送二女回家,外议自息。武宗即位后,颇好游猎,朝官上谏劝阻,武宗不理。郭太后劝武宗虚心纳谏,武宗游猎才减少。

但这样一个表现还不错的太皇太后,在晚年却遇到料想不到的厄运。会昌六年(846)二月,武宗去世。在把持朝政的宦官操纵下,即位的却是武宗的叔父、宪宗十三子李忱,即宣宗。宣宗虽是郭太后丈夫宪宗的儿子,却不是她亲生,其生母是郭太后的侍女郑氏。宣宗上台后,尊郑氏为太后,待郭太后之礼也就殊薄。但对郭太后更不利的,却是宣宗怀疑宪宗之死,是郭太后母子与宦官共同谋害的。

事情还要回溯到二十多年前。郭太后的丈夫宪宗,因服用所谓长生不老药金丹而上火燥怒,身边宦官往往无故获罪,甚至被杀。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暴崩,死因不明,但社会传言是被宦官杀害。二十多年后,宣宗即位,对其父暴亡一事,仍然耿耿于怀,并怀疑郭太后、穆宗母子伙同宦官一起加害宪宗。

他一上台,不分青红皂白,就惩罚那些他认为是杀害宪宗的人。首先诛戮被怀疑的宦官,又杀穆宗为太子时的东宫属官,对郭太后也加以迫害。

但郭太后虽不是亲生母亲,却是父亲的正妃,不好直接下毒手,就不给她应有的礼仪,在精神上进行折磨,并迫害郭太后的娘家人,即郭子仪的后代们,郭太后因而十分痛苦。大中二年(848)五月二十一日,郭太后登上她居住的兴庆宫勤政楼,欲跳楼自杀,被左右侍女拉住。

宣宗闻讯后大为震怒,当晚,郭太后就死于兴庆宫。郭太后是怎么死的?是病死?是自杀?还是被谋杀?现已搞不清楚了,但说是宣宗逼死的,不会有大错。当时人对郭太后的死因就有种种议论,并认为郭太后之死,正符合宣宗的心意。

郭太后死后,宣宗对他的迫害还不停止。按当时的皇家礼仪,皇后(或相当于皇后的正妃)死后,应与皇帝合葬,而其他妃嫔却无此殊荣。但宣宗却不准郭太后与宪宗合葬,并以郭太后参与谋害宪宗为理由。礼院检讨官王皞上奏反对,他认为,郭太后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宪宗的正妃,岂能以暧昧无据之事为理由而破坏国家礼制。宣宗闻奏大怒,将王皞贬官处罪,坚持不准合葬,将郭太后葬于宪宗景陵(在今陕西蒲城县)之侧的外园。

宣宗对所谓的杀害宪宗的“乱臣贼子”之惩罚,还扩大到他们的亲属,将这些亲属指为“余党”,被杀、被流放的不计其数。从唐肃宗时就开始声势显赫的郭子仪家族,经过近百年的强盛后,到此时,就可能因宣宗的迫害而衰落了。郭太后娘家郭氏亲属有没有被杀的不清楚,但被流放到远离长安,远离家乡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的外地,却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散布于海内外郭子仪后裔的祖先们,可能就是从这时开始迁徙的。

宣宗对所谓的杀害宪宗之党的迫害,引起人情不安,舆论不利。所以到大中八年(854)就停止了。宣宗下诏说,乱臣贼子的余党,现在已惩治完毕,其余疏远族人,一切不在追究。到宣宗的儿子即位为懿宗后,王皞又官复原职,再次提出郭太后应与宪宗合葬。在当时舆论的压力下,懿宗不再坚持其父的决定,按王皞之议办理了郭太后的迁葬事宜。

郭太后的悲剧性结局,有许多令人玩味之处。宪宗可能是宦官杀死的,但郭太后却不大可能参与其事。第一,我们从前文提到的长庆四年(824)宦官劝她临朝称制,而她大义凛然,义正词严的拒绝之言中,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权欲熏心、权势欲强烈的人。

如果她要害死宪宗,其目的只能是为权力,但这个人并不争权,那她又为何要害死自己的丈夫呢?第二,如果她不为自己争权,而为儿子争权,那也可能要害宪宗。但事实是:宪宗去世前,有些宦官要宪宗改立沣王李恽为太子,威胁到郭太后的儿子太子李恒的继承权,而宪宗不准改立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对郭太后母子来说,在  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宪宗站在自己一边,为何要害死靠山而独立与对手竞争?第三,郭太后如要争夺权力,必然依靠自己显赫的郭氏家族,那么,郭氏家族对宪宗病重时发生的这场继承权之争采取什么态度,就会决定郭太后的动向。

太子李恒在宪宗病重时,恐沣王李恽夺了自己的继承权,向其舅父、郭太后的哥哥郭钊问计。

郭钊劝他对宪宗尽孝等待,不要考虑其他。这说明郭太后母子及郭氏家族并没有谋害宪宗之意。第四,如果郭太后能与宦官一起谋害自己的丈夫,就说明她是一个很有心计,颇有手段,心狠手辣的人。

但她在自己的孙子武宗去世,宦官们欲立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李忱继位,,直接威胁到她的切身利益时,却听之任之而毫无动作,这说明她在性格上、手段上都不是那样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太后没有,或很不可能参与谋害宪宗的行动。

而宣宗迫害郭太后,却是容易理解的。宣宗以叔父继侄子为帝,这对他是非常别扭的,这从以下两件事实可以证明。一是大中十年(856),吏部尚书李怀让看透宣宗的心思,迎奉宣宗之意,上奏说,穆宗是陛下之兄,敬宗、文宗、武宗是陛下之侄,陛下参拜太庙先帝神主时,拜兄尚可,拜侄子怎么能行呢?应当将上述四帝的神主迁出太庙。

宣宗见奏,大喜过望,令百官商议,冀百官同意李怀让之奏。虽因百官意见分歧,最终议而不决,但由此可见宣宗心理。

二是在大中十二年(858),宣宗禁止公卿大臣参拜穆宗的光陵,并不准为穆宗行香。这些事实就足以证明宣宗力图以宪宗的直接继承人自居。他诬蔑郭太后与穆宗母子谋害宪宗,那穆宗就成了叛逆,自然穆宗的儿子敬宗、文宗、武宗也是叛逆,自己就可名正言顺地成为继宪宗之大统的正统皇帝,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份。

另外,宣宗的母亲郑氏,原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妾。宪宗时,李琦谋反,于元和二年(807)兵败被杀,宪宗将郑氏纳入宫中,做郭太后的侍女。

此后郑氏虽御幸于宪宗,但在宪宗的正妃郭太后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不知何时,郑氏与郭太后结下了宿怨。曾为郭太后侍女和宪宗小老婆的经历是郑氏母子的最大心病,与郭太后的宿怨是郑氏母子仇恨的种子。

在宣宗当上皇帝后,置郭太后于死地,并不准郭太后与宪宗合葬,就是为了出口恶气并抬高自己的身份。后来郑氏去世,宣宗将她与宪宗合葬,似乎证明郑氏是宪宗正妻了。但到宣宗儿子为帝时,在朝野的舆论压力下,又不得不遵从礼法制度,将郑氏移葬于陵侧,而将郭太后与宪宗合葬。但这对郭太后本人已毫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