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薇薇事件 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 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

2019-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奇葩说>第四季八强赛,自由分组,输的一方全员淘汰. 反方除姜思达外,剩余三人都是非正统的辩论新手,正方却是清一色的老奇葩. 作为结辩的姜思达,不论是纯辩论技巧还是娱乐效果都做到了完美融合. 但现实生活中仅凭一己之力扭转胜负悬殊过大的局面毕竟罕见,最终他还是未能挽回局势.马薇薇事件 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 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结束之后,很多人为他鸣不平,甚至有激进粉丝去斥责疑似"抱团"的老奇葩. 他得知后,在微博发文,声明持方是自己选择,正方获胜,他也由衷祝贺.当然,心里也是难

《奇葩说》第四季八强赛,自由分组,输的一方全员淘汰。 反方除姜思达外,剩余三人都是非正统的辩论新手,正方却是清一色的老奇葩。 作为结辩的姜思达,不论是纯辩论技巧还是娱乐效果都做到了完美融合。 但现实生活中仅凭一己之力扭转胜负悬殊过大的局面毕竟罕见,最终他还是未能挽回局势。

马薇薇事件 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 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

结束之后,很多人为他鸣不平,甚至有激进粉丝去斥责疑似“抱团”的老奇葩。 他得知后,在微博发文,声明持方是自己选择,正方获胜,他也由衷祝贺。当然,心里也是难过的,但还是让自己学会“输得起”一些。 至此,关于赛制的弊病止步于粉丝的不满声中,假以时日,这场争议也会渐渐消弭淡化。

马薇薇事件 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 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马薇薇站了出来,矛头直指姜思达本人,“义正言辞”地为了朋友揭发黑幕。 随后,邱晨和黄执中陆续站出,居高临下地上演了一场教育粉丝的戏码。

围观了一圈混战之后,我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

马薇薇事件 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 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

奇葩说开播四季以来,一直推崇的是自由思考,兼容并包。 马薇薇公然指责姜思达,心中原本预想的大约是撕破姜思达的固有形象,但却适得其反,暴露了自己心中一直不平衡的那根弦。 她带有私人情绪的发声,彻底拉开了刺伤节目粉的序幕。

这就像观众在看影视剧时,剧中的角色忽然转过头来嘲讽观众痴傻,竟然为了一部虚构的作品付出真心。 事实上,谁又不知道那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意味呢? 只是,真正观看一场戏,总是要先抛开这些才能得到最佳体验。 而综艺节目和其他影视剧不同的是,尽管同样有演绎的成分,但因为这个角色是大众眼中的“本人”,因此,除非节目停播,否则一切相关公众平台的形象都要做到一致,才能让观众持续地入戏。

大家都是成年人,谁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不可能永远和谐,私下里总是免不了摩擦碰撞。 但是既然在节目里设定了一个祥和互容的基本基调,那就应该尽好责任,在公共场合演好这场可能需要持续很久的戏码。 观众最失望的,也许不是撕X本身,而是向来以理智学识以及情商在节目里征服观众的奇葩们,那么轻易地,在如此低端的撕X中,显露出了浅薄和冲动的一面。

原来,脱离了辩论场,他们都可以成为键盘侠,而且是可以轻易掌握话语权的键盘侠。

黄执中说,他们会因为部分粉丝而导致看姜思达的眼神变得怪怪的。 那他应该设想到,观众也会因此戴上了“怪怪”的眼镜,看透这一片祥和的节目背后,充斥着嫉妒,排挤,抱团等等负能量。 矛盾的是,与其他依靠撕X炒热度的节目不同,观众最初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它传递出的正能量。

身为节目的骨干,他们大概从来没想过如何维护节目的运营和后续发展问题。 而是任性地,纵容自己变成了不懂事的孩子。 世人喜欢赞颂真性情,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真性情,何尝不是带着潜意识里的偏见和怨愤在发泄呢?

对比从始至终除了那篇安慰粉丝的宣言不做多余纠缠的姜思达,越发让我明白,冷静与克制,是喧嚣社会里多么珍贵的品质。 他坦承自己心里的落寞,但不过于沉溺,粉丝无从得知他心中是否也曾愤怒过,但却领会了他想要翻过这荒诞一页的成熟与贴心。

我的几位朋友认为,姜思达身上有一种说不清的独特吸粉体质,因为他确实是奇葩说里最有热度的一个人。 我仔细想了想,大约就是克制吧。他标新立异,傲娇耍赖,看起来张扬无比,但内里却永远条理清晰,更懂得沉默的意义。

我们活在一个轻易可以发声的时代,却渐渐忘记了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学会冷静,学会沉默,学会适可而止。

八强赛里姜思达的一句话有些一语成谶,那个辩题讨论“所有人都喝了会使人意识混乱的药,自己要不要喝”的问题。 姜思达说,我只是自己不想喝而已,他们却告诉我所有人都喝了,我必须要喝,“是我一个人的傲慢可怕,还是整个社会的傲慢更可怕?”

邱晨以及黄执中在微博上对马薇薇的声援,用了看似高超的逻辑,希望把粉丝带入一个逻辑陷阱。 论证的核心就是:你们这些脑残粉,快点清醒吧。 他们习惯了在辩论场上用逻辑让观众跟随着他们的思维走,却忘记了现实社会不是辩论场。

他们的一言一语,都流露着丝毫不愿掩饰的傲慢,是的,傲慢。 他们张开着“来,听我好好跟你说”的大旗,却不自觉地站在制高点,俯视着所有围观的人。 正是那无法忽视的傲慢,进一步激怒了众人。 他们创办“好好说话”,意在指导粉丝如何在生活中成为话术高手,但自己却连与人平等对话,都做不到。

网络时代,名人大V占据着话语主导权,他们任由自我情绪蔓延,屏蔽所有理性提出质疑的观点,恐怕早就忘记了,是谁给了他们如今的话语权。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尊重不同意见,即便这些意见的提出者也许不如你聪慧,也许不如你逻辑严谨,也许不如你会使用文字游戏。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进退便失去了分寸,终有一刻会忘记本心。

知乎上关于这件事曾有个分析,大意是说,奇葩说里多数人除了辩论都是有另外职业的(陈铭是武大教授,艾力是新东方老师),他们即便不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也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但马薇薇不同,她除了辩论,人生几乎没有其他色彩。 因此,她比任何人都着急维护自己辩论的正统地位,接受不了奇葩说不断地向娱乐化倾斜的趋势。 因为这样的执念,她陷入偏执,甚至此前还曾诋毁过其他辩手。 而这一次,是她没有预想到的巨大反弹。

我曾在很多文章中看到关于掌握多项技能的重要性问题。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抱着单一技能以为可以安稳一生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现在赖以生存的职业十年甚至五年后是否还能维持原状,不去开发新技能,等待你的就只是温水煮青蛙一样的结局。

罗振宇曾引用过蒂姆·费里斯《巨人的工具》中的一个理论: 如果你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两个选择。 要么把自己的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 要么选择两项技能,把每一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 后者,显然做起来要容易得多。

即便不是为了出类拔萃,只是为了生存,给自己留另一个选择依然重要。 开发自己除现有特长之外的其他可能,可以保护你在突然陷入困境之时不至于彻底走投无路。

从另一方面讲,如今网络上很多人无处安放的戾气,大约就是因为生活过于单调和无聊,只能在网络的世界里通过参与别人的人生寻找存在感。 真正心境平和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充实,他们除去日常工作,还有着很多可以投入精力的小爱好,小乐趣。 这些给了他们释放压力的一个出口,自然也就不再执着于一些无意义的争执了。

结语 作为一名《奇葩说》的忠实观众,我时常总结从节目里学到的道理,但却从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一场节目之外的远低于节目水平的争吵,却成了让我感慨最多的一期“番外”。

不过,某种程度上,仍然要感谢他们,让我们学会警醒自己,掌握多一项技能,以冷静克制对待生活突发状况,并且永远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