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对李子勋的评价 如何评价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的发言?

2019-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年前,<家为何会伤人>的出版让国人直面"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绑架.到现在,竟然持续演变为我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不好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也就是"原生家庭决定论".武志红教授用一个又一个的事例说服我们,糟糕的亲密关系,不良的人际交往以及不健全的人格,都可以归

十年前,《家为何会伤人》的出版让国人直面“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绑架。

到现在,竟然持续演变为我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不好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也就是“原生家庭决定论”。武志红教授用一个又一个的事例说服我们,糟糕的亲密关系,不良的人际交往以及不健全的人格,都可以归咎为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

武志红对李子勋的评价 如何评价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的发言?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原生家庭并无真正的好坏之分,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应该将所有的创伤都归咎于它。

对于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创伤,大多数人总是通过咨询师分享的案例以及网友的现身说法。相信我们都能理解,个案分析总是会带有偏见,并不能将个案应用于多数群体身上。那么在学术研究中,是否也能发现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创伤的证据呢?

武志红对李子勋的评价 如何评价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的发言?

1、原生家庭并不是专业术语

原生家庭最早源于家庭治疗,但并没有学者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这个术语在正统的心理学教材和文献中也并没有常被提及。现在比较受大众接受的说法是:原生家庭指个体在成年之前所处的家庭。那么,被收养孩子的原生家庭是亲生父母还是养父母呢?隔代抚养的孩子在分析其原生家庭时是否还要考虑爷爷奶奶的影响呢?

武志红对李子勋的评价 如何评价武志红在奇葩大会上的发言?

像这样界限模糊的概念,用它作为原因去解释另外现象,本身就是荒谬的。因为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它的界限划在我需要的范围内。所以,更准确地说,所谓原生家庭,大多是指父母的影响。

2、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估标准及工具与一般认识的不同

科学研究中常将关键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将变量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指标。由于原生家庭的概念模糊,以往研究中往往会通过家庭环境(詹丽玉, 练勤, & 王芳; 2017)、婚姻关系质量、协同教养行为(刘畅等; 2013)等对原生家庭进行测量,但其实这些测量指标并没有好坏之分。

就像家庭环境量表,只是评价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例如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等,并不能说独立性高越高,家庭环境越好,原生家庭越好。正如人格特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我们并不能去划分哪种是好的,值得全力拥护;哪种是完全不好的,应该完全摒弃。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去评判原生家庭的呢?往往是以偏概全。会因为父亲的暴躁、母亲的霸道、甚至贫穷就定论,我的原生家庭是“不好的”,全盘否定积极的一面。

3、现有研究只能证明原生家庭会对我们造成影响,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成长轨迹

以往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障碍、亲密关系、依恋类型、婚姻关系、职业选择与发展等方面。

介于研究对象的极其特殊性,大多数关于原生家庭的研究为相关研究和回溯性研究。相关研究即探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回溯性研究是从现在的结果出发,回溯过去,追求导致结果的原因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缺点即个体目前的身心状况会影响对过去资料报告的准确性。

例如,对亲密关系恐惧的个体更容易报告童年时期与父母分离的经历,并将这段经历的严重程度夸大。而实际上,也完全可能是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婚恋观造成的亲密关系恐惧。

可以看出此类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我们无法从这些研究中推导出,原生家庭会决定我们以后的亲密关系,人际交往以及人格发展。“原生家庭决定论”可以说是不攻自破。

当提到“原生家庭”时,往往总是一片怨恨,仿佛大错铸成再也无法改变。我们应该相信,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对我们的成长造成影响,而原生家庭仅是环境因素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唯一决定性的一面,“原生家庭决定”论也真的不应该被广受推崇。

正如韦纳归因理论说的,我们常常把失败的事件归因为“外界的,不可控的”因素,就像命运,就像原生家庭,而把成功的事件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像自身的努力。所以,其实,诚实来讲,也要接受自己糟糕的亲密关系,不良的人际交往以及不健全的人格也真的可能是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参考文献

詹丽玉, 练勤, & 王芳. (2017). 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及其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4), 92-99

刘畅, 伍新春, 陈玲玲, & 邢学玮. (2013). 幼儿父母的原生家庭对其协同教养的影响:人际间变量及性别一致性的调节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74-80.

原文链接:

原生家庭,无辜的背锅侠

相关阅读: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坏”情绪

计划谬误--让我们乐极生悲的小妖精

并不都是你的错--自我关怀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PsychTime,更多有趣的话题等你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