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贵田现状 清华博士生学传统相声 常贵田提倡要学精髓

2019-06-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曲协主办的第四届北京青年相声节昨天开幕,首次推出的"传统相声邀请赛"也同时进入决赛阶段.上月底,"传统相声邀请赛"在老舍茶馆举办三天预赛.来自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星夜相声会馆.嘻哈包袱铺.鸣乐汇.乐丰斋.大逗相声.笑动百华相声剧场.广笑堂.乐活卉.相声第二班.大笑工坊.听云轩.北大相声空间.丰台相声乐苑.空政文工团等团队的近70对青年相声演员参加,最终44对选手进入决赛.常贵田现状 清华博士生学传统相声 常贵田提倡要学精髓主题是"传统相声

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曲协主办的第四届北京青年相声节昨天开幕,首次推出的“传统相声邀请赛”也同时进入决赛阶段。上月底,“传统相声邀请赛”在老舍茶馆举办三天预赛。来自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星夜相声会馆、嘻哈包袱铺、鸣乐汇、乐丰斋、大逗相声、笑动百华相声剧场、广笑堂、乐活卉、相声第二班、大笑工坊、听云轩、北大相声空间、丰台相声乐苑、空政文工团等团队的近70对青年相声演员参加,最终44对选手进入决赛。

常贵田现状 清华博士生学传统相声 常贵田提倡要学精髓

主题是“传统相声”,但昨天决赛的选手穿的大多都不是长袍马褂;作品虽是《铃铛谱》、《黄鹤楼》、《学电台》、《数来宝》、《八大吉祥》、《学四省》等传统名段,但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地融入当下流行、时尚的元素或“包袱”。老一辈名家希望青年演员们“正本清源、继承相声传统、维护相声艺术的本真”;而喜欢“创新”的年轻人则对相声的传统和创新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老辈新辈对相声怎么说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认知和解读——

常贵田现状 清华博士生学传统相声 常贵田提倡要学精髓

90后说 学会了相声,是干其他事情的基础

1990年出生的章绍伟是最年轻的选手。从小在天津北方曲校坐科学相声的他,如今每周在主打“先锋相声”的“鸣乐汇”演出。他表演的《双字意》虽然用的是传统相声的框架,但里面内容有不少新东西,除了不少当下时髦的流行语外,还有英语、日语,甚至火星文。

常贵田现状 清华博士生学传统相声 常贵田提倡要学精髓

台下的老先生听得一头雾水,但年轻人却乐不可支。“现在听相声的观众都年轻化了,所以还是得有新鲜的东西。”对于相声的传统,章绍伟认为:“50年前,当时的相声说的也都是新东西,只不过现在成了传统;而现在的新东西,50年后,有可能也就成了传统。

”但章绍伟还是非常看重相声的基本功:“一切都得以基本功为主。就像京剧,也得先学基本功、学程式化的动作。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不同,节目风格也就各有偏重了。”

在章绍伟眼中,如今从事相声表演的演员很多,整个行业呈“泡沫状态”,“就像老先生们经常说的,现在相声从业门槛太低,是个人穿上大褂,带张嘴,就敢上去就说。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多了自然就能对演员们的水平有所判断。经历了时间和观众的检验之后,最终留下的才是好的。所以我们演员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

从小喜欢相声而走上这一行的章绍伟,因为自己把“理想、爱好和职业”融为一体而在朋友当中感觉非常自豪和开心,但他也承认光靠说相声收入不高,还需要做一些其他工作才能维生:“在北京生存不容易,所以快乐的同时也背负着许多压力,只说相声没办法满足生活的需求,但我坚决认为,相声是基础。

学相声时,基本功是基础;但学会了相声,相声就是干其他事情的基础,比如当主持人、演话剧影视剧……现在都讲要多面发展,我希望日后别人介绍我时会说:‘章绍伟是个会说相声的演员’,而不是‘相声演员’,否则就太out了!”

博士生说 相声前辈其实也都提倡两条腿走路

每周末在鼓楼广茗阁驻场演出的“大逗相声”的创始人李寅飞,目前在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博士,是青年相声演员中学历最高的。他昨天参赛的是传统相声名段《黄鹤楼》,但他在展示传统技法的同时,也加入了时下流行的“三国杀”游戏等不少新内容。

对“传统相声”,李寅飞认为更多是个概念:“虽然传统相声很成熟,有比较规范、便于传承的教学系统,但很多作品题材其实和现在已经脱节了。我们从中更多的是学习传统相声中的架构、技巧、技法,以及前辈相声艺术家的认真态度。但每位相声前辈其实也都会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传统,另一方面是创新。”

从高中时就喜欢说相声的李寅飞,当年就是作为“曲艺特长生”而考入的清华大学本科;大学时他还入“德云社”学过几年艺,曾是“鹤字科”学员。去年初,正在读博的李寅飞和搭档叶蓬共同成立了“大逗相声”,二十来人的相声团队中,成员学历都在本科以上。

“最开始我们说传统相声比较多,但现在为了凸显自己的品牌特色,一定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为此李寅飞每周都会自己写一段相声,比如包括《大话鲁迅》、《大话古文》、《我爱写作文》等作品的“语文书系列”,还有《北京孩子北京味儿》、《杂谈北京话》、《国安日记》、《有的没的话地铁》等“北京系列”相声……观众也从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百十来人了。

李寅飞说:“现在年轻观众多了,上过学的观众多了,很多人不爱听老拿‘爸爸儿子’说事的很俗的东西,还是希望听到有内容、有思想的作品。所以相声在内容上需要创新。”

常贵田说 没有传统精髓,表演就成“大路活儿”

虽然年轻人有自己的追求,但在担任评委的老一辈相声名家眼中,他们的传统基本功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章绍伟表演的《双字意》,有评委就认为没能塑造出一个强词夺理的典型人物;另外一对选手的《铃铛谱》里,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嬉闹,把一个学知识为主的段子演跑偏了。

还有一对选手的《规矩论》,让评委常贵田挑出了“不规矩”的毛病。“在脸上拍蚊子得怎么拍?”常贵田特地站起来亲自演示,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一片掌声。“这动作需要一拍二捏三看四扔五挠,但年轻人把这个过程简化了,拍完了直接挠,细节不准确,也不符合生活。这些小节骨眼儿不注意,传统的精髓就没了,就成大路活了。”

在常贵田看来,有时候演员的表演不能把观众逗乐,不是因为“包袱”不好,而是演员没把“活儿”使好:“传统相声是用不同手法表演不同的人,选手们注意得很不够,很多表演不透彻。演员如果缺乏基本功,就会在段子内容上玩花活儿,但结果只是在说笑料,成不了真正的艺术。”

李金斗说 可以加新东西,但传统的框架不能破坏

北京青年相声节总策划李金斗告诉记者,北京青年相声节举办四届了,首次推出“传统相声邀请赛”,是针对现在相声演员对传统越来越忽视的行业现状。“实话说,现在很多大腕演员、名演员,都不会说传统相声,甚至敌视传统相声,把相声走形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更是把传统相声改得乱七八糟、胡说八道的,这样不行。我们得树立正确的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六律不成五音。相声演员要知道说《八扇屏》该用什么‘垫话’,说《改行》该用什么‘垫话’,说《卖布头》该用什么‘垫话’,还有《报菜名》中都有哪些‘气口’……这些都有一整套的规律。但现在年轻人很多不知道。”

为此,本届相声节除了比赛和演出外,还举办曲艺杂家崔琦的“相声三字经”专题讲座、相声教育家马贵荣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相声从业者了解相声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在李金斗看来,相比起相声,京剧就发展的比较健康,“因为演员从小学的就是传统基本功,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该学习该掌握的东西。相声应该也是这样,先从传统相声学起,等传统的东西掌握好了,再说新相声,才能说得好。

像我们这次比赛,选手们可以在作品中加入新的东西,但传统相声的框架不能破坏,就像京剧中梅派就是梅派,马派就是马派,文戏就是文戏,武戏就是武戏。”李金斗说:“大家看我们说的《武松打虎》、《老鼠秘语》、《夹板气》等作品,都是因为有传统相声做基础。

”李金斗建议:“我希望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后再搞相声大赛,应该搞搞传统相声大赛,尤其是15岁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能掌握好传统相声,相声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