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的故事 “我的父辈·英烈篇”:王若飞

2019-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若飞和妻子李培之.儿子王兴在一起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曾这样评价我的父亲:"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他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王 兴[新民晚报·推荐]岁月无情,遗爱长存.转眼间,今年的4月8日,我的父亲王若飞已经离开我们65年了.王若飞的故事 "我的父辈·英烈篇":王若飞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特别随和的人.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从前辈的回忆中和书本上,我逐渐知道了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父亲出生在一个封建

王若飞和妻子李培之、儿子王兴在一起

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曾这样评价我的父亲:“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

他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

王 兴

【新民晚报·推荐】岁月无情,遗爱长存。转眼间,今年的4月8日,我的父亲王若飞已经离开我们65年了。

王若飞的故事 “我的父辈·英烈篇”:王若飞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特别随和的人。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从前辈的回忆中和书本上,我逐渐知道了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父亲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他自幼饱受磨难,7岁时满头脓疮,尚不会说话,被我的舅爷黄齐生接到贵阳生活。舅爷曾这样谈起我的父亲:“8岁不识字,余往携至贵阳入小学,状类白痴,不得入正额……继而察其有异,家藏书,恣窥览。”这就是父亲开始学习时的样子。

王若飞的故事 “我的父辈·英烈篇”:王若飞

舅爷不仅养育了我的父亲,把他培养成一位爱国者、革命者,还和父亲一起去日本和法国。当父亲在包头被国民党抓捕后,舅爷到处奔走营救。后又和父亲一同去延安、去重庆为旧政协的召开奔走,最后两人一起遇难。在纪念我的父亲时,不能不同时纪念我的舅爷中国共产党忠实的朋友。

王若飞的故事 “我的父辈·英烈篇”:王若飞

辛亥革命后,父亲参加了贵州革命党人的反清斗争和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1915年,父亲在舅爷的带领下,参加了“反袁运动”,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17年,父亲与舅爷一同到日本。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日本期间,父亲尽力搜读社会主义刊物,寻求救国之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父亲离日回国。

1919年12月,父亲赴法国勤工俭学,结识了赵世炎、陈延年、蔡和森等人。父亲由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1921年,他们组织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和我的父亲在共同艰苦探索过程中,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创始人。在探索过程中难免有分歧和争论,父亲就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邓小平叔叔曾对我说:“王若飞和陈延年、陈乔年的关系十分密切。”此话意味深长。现在想来,在组织建立旅欧少共时,父亲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1923年春,父亲第一批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

8支枪对准胸膛

父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努力,他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气概,甚至震撼过国民党将领傅作义。

1931年11月,父亲在绥远包头地区开展工作时住在一家小旅店里。一天,小旅店突然被包围了,一伙特务破门而入。当敌人抓住父亲时,父亲打算把一份名单吞下去,但是没有来得及咽下去,敌人就卡住他的脖子从他嘴里把纸条抠了出来。敌人把纸条熨平、拼好,上面赫然写着乌兰夫等人的名字。为了逼父亲交代具体细节,敌人极尽所能地折磨他,可他始终守口如瓶。

一天晚上,父亲被带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8支枪一起对准了他的胸膛,敌人吼叫:“这是最后的时刻了,死活就在你一句话。”父亲挺起胸昂起头,大声回答说:“开枪吧!”这一举动让当时担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傅作义十分震撼,后来他对人说:“军人上战场脸也得白一白,王若飞在刑场上居然态度自若,真了不起!人才都出在共产党里啊!”

父亲不仅在刑场上临危不惧,在革命斗争的重要关节点上,他也同样处变不惊、据理力争。

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清查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时,许多代表把一切错误都推给陈独秀,父亲在会上作了实事求是的发言,他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又明确表示:第一,不赞成把一切错误都推到陈独秀一个人身上,应该由党中央集体负责。

第二,要选陈独秀到中央委员会,至少当个候补中央委员。他认为,八七会议不让陈独秀参加是不公正的,而且八七会议以后到党的六大前,党的任何会议都不让陈独秀参加,是不正常的。结果,父亲被说成是陈独秀的尾巴。事隔十多年后,在七大前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决议时,毛主席郑重地说,王若飞在六大时对陈独秀错误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

1946年,在重庆参加旧政协时,父亲鼓励民主党派的代表“不要轻易让步,随便退却”。有的民主党派代表说:“我当时的确钦佩共产党王若飞代表,他是政治斗争中一员杰出的能将。在小组讨论时,他攻的时候总是勇猛,他守的时候真是坚强。”这不禁让我想到早年牺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亦农曾这样评价父亲:“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团结人,是我党难得的领导人才。”

战友相继牺牲

我的母亲李培之和父亲是1925年结的婚 ,但是他们的唯一的孩子,也就是我,直到1938年才出生。

1925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期。毛泽东曾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这就是那一时代的真实写照。

自1925年初起,李慰农、高风、熊雄、佘利亚、李大钊……一个一个地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这些一起留学法国、一起建立共产党旅法支部的战友们无一不是极其悲壮地为中华民族献身。

1927年,父亲在江苏组织暴动。前一天一同杀向反动派的战友,第二天便被敌人抓去五花大绑,用箩筐抬着去腰斩,头颅挂在当街的树上,好多同志就是这样壮烈牺牲。1928年这一年,和父亲共同战斗在上海虹口那座石库门二层小楼里的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陈乔年,相继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壮烈牺牲。

“小将军”和“老马夫”

我的父母亲婚后好长时间没有生育,并非不喜爱孩子,一方面是担忧养育孩子拖累革命工作,更主要的是见到身边太多革命英烈舍家保国,让孩子成了孤儿。赵世炎牺牲后,我的父母亲曾照料过他的两个儿子,看着这两个孩子,他们非常难过。

父亲和母亲在参加共产党的那一天就抱定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决心。他们从不怕自己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生命,却担忧他们的离去,给孩子造成痛苦。我的母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们不能忍受孩子没有父母的痛苦,所以一直不生孩子。

1931年父亲和母亲相继被捕。父亲1937年才经党营救出狱。后来到了延安,革命力量壮大了,环境相对安定,他们才生了我。那时父亲已经43岁了。

中年得子的父亲,对我的宠爱,在延安是人人皆知的。在我们一家三口留下的不多的照片中,父亲总是那么慈祥、那么开心。有一张我和父亲的照片,年幼的我坐在马上,父亲在前面牵着马,照片背后写着:“小将军”和“老马夫”,时间是1940年8月1日,我才两岁。

1996年4月8日,在父亲去世50周年时,杨尚昆叔叔曾带领我们一同回到延安,共同缅怀“四八”烈士。他指着杨家岭山坡上相邻的两口窑洞,深情地说:“这就是我们两家住的窑洞。来回上下山,我脖子上骑着小二,若飞脖子上骑着毛毛(我的小名),天天如此,人们戏称我们两个人是驮儿子的。”

父亲从没给我讲过大道理,他让我的天性充分自由发展。小时候我是有名的淘气包,爱琢磨问题,凡是好奇的,都要自己弄个明白。后来上学了,特别喜欢动手,特别爱做东西,看见什么新奇的玩具或能转动的机器总想摆弄摆弄,看看原理结构。有时怕记不清,还动手画个只有自己能看懂的“图”。这让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受益无穷。

毛主席当“裁判”

父亲遇难时,我只有8岁,母亲怕我接受不了,并没有把这个噩耗告诉我。直到母亲带着我随党中央到了西柏坡后,在一次玩耍中,有个小伙伴对我说:“你爸爸牺牲了!”我如五雷轰顶,浑身冒汗,痛哭着跑去问母亲。母亲抱着我说:“爸爸不在了,但还有妈妈,还有党,还有毛主席,天塌不下来。”

的确,我这一生,自小至大,从没有失去父亲的阴影。我在革命的大家庭中,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关爱,更优厚的照应。在那个艰苦、物质缺乏的年代,我得了肺结核,中央办公厅杨尚昆主任把给中央领导同志吃的鱼肝油给我吃;我腹泻,把给毛主席准备的药,给我用。

我和李讷等小伙伴们陪毛主席散步,毛主席掰着手指头对我说:“我只有一个毛 ,你有两个毛(我的小名叫毛毛)。”我调皮捣蛋闯祸,毛主席给我当“裁判”。我母亲生病,朱总司令把我接去养育。

董老、吴老、叶帅、贺老总、王震……我失去了父亲,得到了更多的父爱,他们的子女则是我幼时的好伙伴,他们和我一起度过我刚失去父亲时的那段悲痛的日子。

我感谢父辈给了我一个那么好的童年。那时物质条件无法和现在相比,但精神生活却是那么丰富。当然,这些在当时是不可能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越来越明白。我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我的童年却充满阳光。在回忆父亲的时候,我不能不想到这一切,不能不提到这段历史。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想到印象中的父亲。如今我已70多岁。回忆往事,可以告慰父亲和先辈,我诚实地、努力地自食其力,为国家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徐婉青 整理)

生平简介

王若飞(1896-1946)贵州省安顺县人。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4月赴苏联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中央训练部主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1937年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1944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作者简历

王兴 王若飞烈士之子,1938年11月4日出生。1966年毕业后分配到七机部,从事导弹发动机的实验研究工作。1969年随王震将军到江西红星垦殖场。在垦殖场农机厂,和技术人员一起研制的饲料粉碎机,不仅在国内是一流的,而且出口到许多国家。1984年在五机部担任计划司副司长和外事司司长,2000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