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妻子 冯雪峰故居 红色旅游神坛村

2019-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神坛村原本村民就不多,加上大多数人已外出,村里静悄悄的.冯潮忠是冯雪峰的亲侄子,只要有人慕名前来,他总会热情地领着参观,并担当免费讲解员.冯雪峰故居就坐落在神坛村北头村尾,为三排二厢四合院,俗称"十间房",中为天井,建于1903年,属明清风格,为冯雪峰的爷爷冯汉才亲手所建.冯雪峰的爷爷勤劳起家,平时在村道和山野中走过,总是留心着被人丢在路边的砖头.瓦片.石块和木段等物,堆在自家宅边.同时把家里烧窑剩下的.没人要的砖块一点点收集起来,看看已经够数,就拿这些当材料,自己动手盖房.这屋院就是

神坛村原本村民就不多,加上大多数人已外出,村里静悄悄的。

冯潮忠是冯雪峰的亲侄子,只要有人慕名前来,他总会热情地领着参观,并担当免费讲解员。

冯雪峰故居就坐落在神坛村北头村尾,为三排二厢四合院,俗称“十间房”,中为天井,建于1903年,属明清风格,为冯雪峰的爷爷冯汉才亲手所建。冯雪峰的爷爷勤劳起家,平时在村道和山野中走过,总是留心着被人丢在路边的砖头、瓦片、石块和木段等物,堆在自家宅边。同时把家里烧窑剩下的、没人要的砖块一点点收集起来,看看已经够数,就拿这些当材料,自己动手盖房。这屋院就是这样建起来的。

冯雪峰妻子 冯雪峰故居 红色旅游神坛村

踏进书有“为善家乐”的大门,天井里立着身穿中山装的冯雪峰半身铜像,透进院子的阳光映照着冯雪峰冷峻、睿智的面容。

冯雪峰原名冯福春。据冯潮忠介绍,冯雪峰的爷爷以开窑烧瓦起家,在村里还算富裕,只可惜家中没几个人识字。他送冯雪峰读书,是希望孙子学成归来能做个“账房先生”。没想到,接受“五四”新思潮的冯雪峰学成后并没有成为“账房先生”,而成了文艺理论家。

冯雪峰妻子 冯雪峰故居 红色旅游神坛村

“小时候,大伯和爷爷奶奶都住在老屋里。这个新宅是大伯和我爸爸分家后才搬进来的。大伯一半,我爸爸一半。”

被捕前叫家人管好几担米

其实米里藏着写好的书稿

在冯潮忠的带领下,我们小心翼翼地登上二楼,木地板踩上去“咯吱”作响。去年,冯潮忠联系了义乌市博物馆重新修缮故居,将破损的地方补了补,屋子现在还算结实。

冯雪峰妻子 冯雪峰故居 红色旅游神坛村

“这间就是冯雪峰的屋子,他在家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四四方方的屋子并不大,一张床、一张书桌,似乎也没有位置再放其他东西。这里便是青年冯雪峰撰写文艺理论文章以及反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说《卢代之死》的地方。

书桌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斑驳地留着一些划痕。书桌前有一扇木质小窗,透过它可见村子四周的青山,风景宜人。冯潮忠透过小窗,指着不远处的一幢老屋说:“那是太公(冯雪峰的爷爷)家的老房子,当时太公他们还住在那。大伯写书的时候,还能看到楼下来往的人和太公家的情况,特别方便。”

在外漂泊近10年,冯雪峰与家里一直没有联系,父母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确定。1937年,冯雪峰平安回到家中,母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几年,冯雪峰便安心在家创作。但国民党特务还是在神坛村发现了一个名叫冯福春的人,暗中将他逮捕,囚于江西上饶集中营。

“被抓前,大伯对妻子交代,家里阁楼上的几担米要好好看管,别烂了。其实那里藏着大伯写好的书稿!”

关于冯雪峰的事,冯潮忠的肚子里藏了许多,怕是讲上一天也讲不完。这些事,58岁的冯潮忠大多是听哥哥们说的,也有的是他从书里看来的。他说,因为担当着管理员,他要多记些大伯的事,才好跟人介绍。

冯雪峰墓很特别

墓前三块鹅卵石

冯雪峰故居后有一棵巨大的桂花树,每逢金秋时节,香味溢满故居。据说这是冯雪峰亲手栽种,只是如今看起来已垂垂老矣。冯潮忠想找人给这棵大树看看病,希望它能好好活下去。

顺着桂花树边的石子路上山,很快到了冯雪峰的墓地。冯雪峰与妻子一同葬在此处。

墓地很特别,墓前的青草丛中有三块大鹅卵石,呈“品”字排列,其中一块大鹅卵石上有朱镕基亲笔题词:“冯雪峰之墓”。冯潮忠说,鹅卵石象征着冯雪峰历经沧桑磨难,终成大器;墓地前有一棵苍松及一口水塘,象征着毛笔和砚台;远处连绵的山峰则成了笔架。

冯雪峰墓一侧是他爷爷奶奶和母亲的墓,不远处是父亲的墓。据说魂归故里是冯雪峰的愿望,因为年轻时奔波在外,没能好好尽孝。他希望能葬在长辈们身边,永远陪伴他们。

冯雪峰的孩子们如今都不在义乌,亲侄子冯潮忠自然承担起了照看大伯故居,为大伯、太公们扫墓的活儿。冯雪峰的儿子冯夏熊身在北京,是位笔耕不辍的学者。平日,他专心在家写书,也时不时会回乡探望。只要家乡有事需要帮忙,他也会义不容辞地尽一份力。

村里要建长征路

红色旅游成亮点

“我们在建一条长征路,绕山一周。”冯潮忠指着村子周围的山说。这些天,村民们忙着用骡子驮石板上山铺路,争取在今年春节前完工。

建这条长征路是冯潮忠促成的。神坛村除了冯雪峰,还有一位老红军冯志祥。他们是义乌历史上仅有的从同一个村子里出去的、胜利走过长征、走进新时代的老红军。冯志祥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后广西剿匪战争中骁勇善战,荣获一枚又一枚勋章。

1961年12月至1964年5月,冯志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与冯雪峰一样,魂归故里是冯志祥最大的心愿。去年,冯志祥的骨灰得以回到家乡安葬。

“当时神坛村是一个只有六七十人的小村子,出了这么两位杰出人物,非常难得。”冯潮忠说,红色旅游现在是村里的一块招牌,游客大多是冲着冯雪峰故居来的。建长征路是为了把红色旅游做得更好。到时,这条长征路或许会成为村里旅游新亮点。

冯潮忠也有些遗憾。现在冯雪峰故居的事迹介绍、遗物陈列还很不完善,冯志祥故居也已破败不堪。他希望通过自己和更多人的努力,能在神坛村建立纪念馆,将两位老红军的事迹好好宣传,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冯雪峰(1903年~1976年)原名冯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