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月奇迹唱中国范儿 “金陵神剪张”剪出当今中国范儿

2019-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初冬的下午,南京甘家大院剪纸传习所里,刚下课的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围着一位老人学剪纸.这位老人叫张方林,是"金陵神剪张"第二代传人,他与父亲张吉根.儿子张钧从1979年起至现在,一家三代数十次走出国门,代表江苏参加对外文化交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到今天的变迁.玖月奇迹唱中国范儿 "金陵神剪张"剪出当今中国范儿南京剪纸是中国剪纸代表之一,2007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张吉

初冬的下午,南京甘家大院剪纸传习所里,刚下课的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围着一位老人学剪纸。这位老人叫张方林,是“金陵神剪张”第二代传人,他与父亲张吉根、儿子张钧从1979年起至现在,一家三代数十次走出国门,代表江苏参加对外文化交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到今天的变迁。

玖月奇迹唱中国范儿 “金陵神剪张”剪出当今中国范儿

南京剪纸是中国剪纸代表之一,2007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张吉根是“金陵神剪张”的创始人,10岁开始学习剪纸,后成为南京工艺美术公司的一名员工。1979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挪威和芬兰举办《中国江苏省剪纸艺术展》,张吉根随艺术展首次出访海外。在挪威,张吉根一把剪刀剪出一条腾云的“祥龙”,让外国人难以置信。

玖月奇迹唱中国范儿 “金陵神剪张”剪出当今中国范儿

有人反复查看他的剪刀和纸张,想看看纸张上是否有印记。好奇的记者带张吉根乘船从奥斯陆的一座大桥下穿过。回去后,张吉根拿起一张纸,凭印象开剪。一座逼真的“大桥”从他剪刀下滑落,第二天的报纸头条称他是用剪刀变魔术的人。从1979年到1983年,张吉根每年出访交流一次,每到一处,他的表演台前总是挤满观众。

玖月奇迹唱中国范儿 “金陵神剪张”剪出当今中国范儿

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张方林印象深刻。上个世纪90年代,他去法属小岛留尼旺的首府圣但尼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在这座人口只有3万左右的小城,最终客流量竟然有12万人次,有些人每天都来,那次参展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品、工艺品全部被卖光了。

张方林30年中出国交流近40次。1986年张方林在加拿大一个小镇子里表演的时候,那里几乎没有任何跟中国相关的元素。而现在不管去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能看到中国人、中国餐馆和中国元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出访交流多了,张方林感受到,同一种动植物在不同文化里所蕴含的意义也不同。比如,猫头鹰在中国被视为不祥,而在西方代表智慧,在日本则象征幸福。为增加文化交流的亲近感,张方林设计并用蓝色纸张剪出《猫头鹰》,成为最受欧美民众喜爱的剪纸作品之一。现在去某个地方交流前,张方林会首先研究那里的文化,创作时也会有意与当地文化勾连,实现文化交流互动。

2008年张方林开了一家传习所,对外传授剪纸技艺,“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南京剪纸,让这门艺术走得更远。”

到了第三代传人,张钧出访机会就更多了,“我5年时间已经出访近30次。”

2014年,在美国的惠林顿图书馆,张钧现场剪了一幅花样复杂的九龙图。一位外国人站了半个小时,看着他剪完并说想买这幅作品。张钧按标准开价15美元,可这位外国人掏出50美元并坚持不用找零,“他说整个表演过程很享受,他愿意为工艺付钱。

那一瞬间我很受触动,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远远大于成品的价值,作为传承人,这种文化自信一定要有。”此后不管是去什么地方参展,张钧都会现场表演,抓住机会介绍南京剪纸,宣传中国文化。

作为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80后, 张钧把剪纸设计融入到金箔、装潢、服饰等领域,让非遗文化走进老百姓生活。同时,他还在南京的多所中小学开设剪纸课程。

张钧有很多头衔,但是他最喜欢的是“非遗传承人”,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父亲已坚持50年,我也会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