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海怎么不出来了 沈荣海的兰花情缘

2018-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沈荣海,2005年与兰结缘,由普通兰友转型为业内小有名气的兰花经销商,他爱兰.痴兰,不仅从谈吐中,从生活细节中也可体现出来,比如他为随身携带的手机定制了兰花图案的保护壳,印着他喜欢的品种'胭脂锦',还配有自作诗文:"先织玉锦映四季,再点胭脂添清香.沈荣海怎么不出来了 沈荣海的兰花情缘"-- 在北京市花乡花香源园艺场,有一家自2008年起就驻扎于此的经营国兰的商铺,不管兰市是起是伏,百余平方米摊位上的兰花都精神抖擞.整洁美观,店铺经营都稳稳当当.有声有色,给人一种很是泰然自若的感

    沈荣海,2005年与兰结缘,由普通兰友转型为业内小有名气的兰花经销商,他爱兰、痴兰,不仅从谈吐中,从生活细节中也可体现出来,比如他为随身携带的手机定制了兰花图案的保护壳,印着他喜欢的品种‘胭脂锦’,还配有自作诗文:“先织玉锦映四季,再点胭脂添清香。

沈荣海怎么不出来了 沈荣海的兰花情缘

”…… 在北京市花乡花香源园艺场,有一家自2008年起就驻扎于此的经营国兰的商铺,不管兰市是起是伏,百余平方米摊位上的兰花都精神抖擞、整洁美观,店铺经营都稳稳当当、有声有色,给人一种很是泰然自若的感觉,有人说,从养花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来听听沈荣海与兰花间的情缘故事。

沈荣海怎么不出来了 沈荣海的兰花情缘

在四川与兰花结缘

    沈荣海,典型的老北京人性格,豁达,开朗,对人自然而随和,能侃,爱玩,喜欢玩有文化传承的东西。 沈荣海园林绿化专业出身,1986年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了林业局下属单位从事与插花业务有关的工作,但他年少轻狂,并不安分,工作不久后便嫌收入低不干了,后来干了销售香烟、开饭店等众多工作,多年折腾下来把身体搞坏了。

沈荣海怎么不出来了 沈荣海的兰花情缘

2005年,他去妻子老家养病,那里位于四川、贵州交界一带,地产兰花,那时也正是兰花被炒得热门的时候,他在赶集时见很多小学生背着背篓卖兰花,便宜的两三元一棵,便买了一些回去养,越养越喜欢,慢慢上了瘾,后来发展到“三天不买兰,心里就痒痒”的程度,屋里屋外甚至屋顶上都种满了兰花。

自从痴迷上兰花,他的身体也奇迹般地慢慢康复了。 养兰若干月后,他的一棵兰被人相中,卖了3万元,这让他颇受震动,意识到兰花原来也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也让他决定进行身份转换,由一位普通的爱兰者转为把兰花当事业经营。这个决定对他是福报还是不幸,至今回想起来,沈荣海也说不清,只是说,过去的每一种经历,回想起来都觉得挺好玩的。

误入歧途“交学费”

决定把兰花当作事业经营后,沈荣海大量购进兰花,以四川为根据地开辟战场。但由于兰花鉴赏水平不足,盲目追求奇花而误入歧途。2008年,兰市大跌,他当初高价买入的很多兰花变得一文不值。他从摊位后面的花架上端起一株‘红孩儿’兰苗,感慨道,当初5000元一苗买的,如今10元也不到了,指着‘天蓬元帅’说,当初花好几万买的几棵苗,如今也都不值几个钱了…… 有过“过五关”的风光,也有过“败麦城”的惨痛,经历了兰市的大起大伏,沈荣海痛定思痛,做了一个决定,回到北京,重头再来。

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2008年兰市的低迷,沈荣海折翼后仍决定重头再来。回到北京后,他在北京市花乡花香源园艺场租了百余平方米的摊位,重新开始学习与定位,通过读书、参加活动交流、拜师、偷师等各种渠道学习。

“每日奔波几百里,只为寻得一香兰。”为了交流学习,去年光在携程网的机票钱他就花费了15万元。付出总有回报,他的兰花鉴赏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他有哪些转变呢?他先是做了个比喻:“曾经不懂园林鉴赏前,去苏州私家园林看,觉得真丑,后来鉴赏水平提高了,再去看,觉得怎么可以那么美。

”同理,不懂兰花鉴赏时,在沈荣海眼中,新、奇、特就是美,鉴赏水平提高后,他学会欣赏传统美,如今的他,认为尊重传统、回归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去发扬才是正道。

目前他在进行兰花品种收集和选育时,追求的是花艺双全、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结合的品种。现今他选育的品种,10个中8个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如春剑‘红霞素’、蕙兰‘雅女’、‘胭脂锦’等都受到市场认可,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历尽沧桑归淡然

    兰花这条路上,沈荣海自称晚辈,开始得晚,虽有坎坷,但终归走得正。 曾经的沈荣海,年轻气盛,意气风发,金奖、银奖评不上,他会不服气,生意也要立志做到北京最好。如今的他,对名利淡薄了很多。

他疼爱的小女儿现今还在上小学,等过几年升初中后,他说就不再像目前这样劳碌奔波了,找个带花棚的房子,养1000多棵精品兰,专心养兰,过安逸的生活。 “一杯清茶,二本杂书,三四好友,五六盆兰花……”这是他如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