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浩三子女 东阳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 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

2018-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2日,中央文明办在江苏淮安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了2月"中国好人榜".东阳市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入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韦思浩是东阳市六石街道康厦村人,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杭州大学,后来几经辗转成为一名教师.从教师岗位退休后,韦思浩生活俭朴,经常出去收捡垃圾,化名资助寒门学子.结对希望工程.他酷爱读书学习,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三四次,而且每次借阅前都自觉洗手,就是为了防止把书弄花.韦思浩三子女 东阳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 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然而人

3月2日,中央文明办在江苏淮安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了2月"中国好人榜"。东阳市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入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韦思浩是东阳市六石街道康厦村人,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杭州大学,后来几经辗转成为一名教师。从教师岗位退休后,韦思浩生活俭朴,经常出去收捡垃圾,化名资助寒门学子、结对希望工程。他酷爱读书学习,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三四次,而且每次借阅前都自觉洗手,就是为了防止把书弄花。

韦思浩三子女 东阳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 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

然而人生无常,去年12月,韦思浩在过马路时遭遇车祸,后因抢救无效离世,身后留下的一叠助学凭证和寒门学子的感谢信,才揭开老人从未与人说起的爱心助学故事。老人的义举令人动容,被网友誉为精神世界的"拾荒者"。

韦思浩三子女 东阳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 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

事迹回顾:

生前:爱读书,捡拾垃圾,住不通水电的房子

身后:留下一叠助学凭证和寒门学子的感谢信

上世纪60年代,韦思浩从老杭大中文系毕业,走上三尺讲台。退休前,他是中学一级教师。吴女士说,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教书时,发现有些学生家境贫困,就会拿出一些钱来资助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父亲每月的工资不高,但他还是经常拿出几百元资助学生。

韦思浩三子女 东阳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 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

生前,韦思浩住在杭州天城路的万家花园小区,是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房子。房子没有装修,是交付时的毛坯房,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

2015年11月18日下午6点多,韦思浩在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

"父亲被车撞倒后,一直昏迷不醒,送到医院后,抢救了二十多天,于12月13日过世。"吴女士说,就在她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只小包,里面装着身份证和一叠证书、票据、信件,其中有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捐款360元,1994年)、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吴女士说,包中的信件是一些学生写给"魏丁兆"的,虽然时间已久,但字迹依然清晰。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化名资助寒门学子。这些信中,有的学生表达了收到捐款后的感谢之情,有的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

"父亲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过这些事,他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吴女士说,她在江西工作,到杭州的机会不多,每次到杭州,也是匆匆回程。当时,有人跟她说,父亲在捡垃圾,她怎么也不相信。这几天,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墙角堆着可乐瓶等瓶瓶罐罐,这些是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父亲平时过得很节俭,他把钱省下来,捐给寒门学子。

"我是通过报纸上的报道,才得知父亲拾荒的行为。"吴女士说,2014年11月26日,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发,这名"拾荒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吴女士还从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面签名写着"韦思浩",本人意愿一栏写着:本人十几年前就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撒江河。

"父亲住的毛坯房到现在都还没通水电和煤气。"吴女士哽咽着说,"父亲的做法很伟大,但他想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的意愿,我们做儿女的无法为他实现,希望父亲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