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演义 魏晋南北朝 分裂长达369年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2019-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魏晋南北朝,分裂长达369年,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汉朝施行察举制,察举制的错误导致世代为官垄断仕途的士族地主阶级出现.垄断了仕途的士族毫无生机,陈腐至极.毕竟,他们从出生起就有仕进的资历,那又有什么奋斗的必要呢?至于国家兴亡,那更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既然我的地位是家族给的而不是皇上赐的,那我又为什么要保家卫国呢?有趣的是,虽然士族是统治阶级,但他们却往往不需做什么.大小事务全都让庶族寒门去干,士族后代往往只需担任一些职位高待遇好的闲职.南北朝演义 魏晋南北朝 分裂长达369年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

魏晋南北朝,分裂长达369年,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汉朝施行察举制,察举制的错误导致世代为官垄断仕途的士族地主阶级出现。垄断了仕途的士族毫无生机,陈腐至极。毕竟,他们从出生起就有仕进的资历,那又有什么奋斗的必要呢?至于国家兴亡,那更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既然我的地位是家族给的而不是皇上赐的,那我又为什么要保家卫国呢?有趣的是,虽然士族是统治阶级,但他们却往往不需做什么。大小事务全都让庶族寒门去干,士族后代往往只需担任一些职位高待遇好的闲职。

南北朝演义 魏晋南北朝 分裂长达369年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于是,统治集团便布满着越来越多的寄生虫,他们无所事事、心灵空虚,于是便依托于清谈玄学。儒学作为崇尚理论的学问,却被扭曲为空虚巧妙的形而上学,大概也只有士族才会做出这种事了吧。士族的腐朽,导致了社会的加倍腐朽。人们经常会惊奇于西晋初年皇帝带头的腐败斗富,但若是意识到这是个士族建立的国家的话,就不足为奇了。统治集团腐朽如此,毫无生机,民族岂有将来可言?

南北朝演义 魏晋南北朝 分裂长达369年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就在这时,五胡来了。在文化上处于优势的胡人要想统治这片土地,就必须将自己融入其中,这就是民族交融的开始。我们了解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很是矛盾的一点。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对汉人放肆杀戮甚至民族矛盾严峻激化,另一方面则是十六国的统治者往往都厚待知识分子、对汉文化极度崇拜。其实这并不矛盾,前者代表的是尚未汉化仍然霸道的胡人,此后者则证明了胡人对于开化的渴望。这就是胡人与士族的不同了。

南北朝演义 魏晋南北朝 分裂长达369年 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前者虽霸道落后却生机勃勃,他们积极进修一直汉化,希望能在纷乱的十六国中脱颖而出存活下来,存活成为最有力的动力。此后者则是毫无生机、死气沉沉,优渥的生活完全抹去了他们奋斗的激情,后来的偏安也未能使他们振作。强弱也是相对的,以前是国力最弱小、文化最落后的秦国最进取,最终统一六国。后来五胡当中,又是最落后的鲜卑族里最落后的拓跋部落最终统一了北方,在十六国里脱颖而出。他们最落后,可是也最善于学习。

从最初效仿汉武帝的立子杀母,到后来的冯太后改革、孝文帝汉化,鲜卑人以可怕的进取精神发展,冲破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拦阻,抛下了无谓的民族主义,将所有落伍的全部抛弃,汉人所有东西的全部拿过来,甚至与汉人进行通婚,最后,鲜卑人抹去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鲜卑印迹,成为汉人的一部分。而汉文明,也最终涅槃重生。重生的隋唐帝国统治者,身上都流着鲜卑人的血。他们既有着汉人祖先的文明智慧,又有着鲜卑祖先的勃勃生机。

于是他们大破大立,推出科举制、重排姓氏榜,他们以绝对的自信把腐朽的士族踩在脚下,此后士族的时代落幕,庶族地主阶级的时代到来了。当然了,虽然文明的主旋律在北朝,但南朝同样也在一直变革。虽然南朝仍是士族的天下,但宋齐梁陈四代的开国君主却都是庶族夺权。

毕竟,士族太过腐朽了。之后就是士族与庶族的矛盾激化,无休无止的诡计与暗害,纲常伦理丧失殆尽,最终只有乖乖被大隋统一的份。重生的汉族与从前的汉族有了很大的不同,跪坐的风俗变为了坐椅子、上衣下裳也变为了穿裤子。

若是你先去看汉武大帝,再看贞观之治,就会看到,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之后,胡琴胡服比比皆是,长安的街市上也有了更多的胡人商贩。贵族的府中也多了西域歌姬的歌声与舞姿。最重要的是,胡汉概念模糊了,中国与四夷的概念也模糊了。

取而代之的是,南方与北方的概念。经过了几百年的分裂后,南方第一次与北方如此泾渭分明,此后,关于南北差异的各种说法就层出不穷,直到今天。活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民很凄凉,可是魏晋南北朝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段伟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