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颖程颢 浅谈程颖程颐“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念以及“节欲”的体育思想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程颖程颐对身体的认识虽然都是基于理本论,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和准则,是永恒的客观存在和最高的精神实体,程颖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程颖<二程集>)程颐也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程颐·<二程集>)可见兄弟二人对世界本源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他们对"理"的理解也有相异之处,程颖倾向于心本论,认为"理"具有主观意识性,&quo

程颖程颐对身体的认识虽然都是基于理本论,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和准则,是永恒的客观存在和最高的精神实体,程颖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程颖《二程集》)程颐也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

”(程颐·《二程集》)可见兄弟二人对世界本源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他们对“理”的理解也有相异之处,程颖倾向于心本论,认为“理”具有主观意识性,“理”是藏于心中的,主张心即理,这也为后来陆九渊创建心学提供了理论条件。程颐则表现为以“理”为本体的客观观念论,认为“理”是独立于心的客观实在,主张性即理叫。

二程对于人的身体及其修养的认识,分别从人的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进行了阐释。

首先是人的自然属性层面。二程并不否认气的作用,认为人的生命是阴阳二气相交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天地万物都是n阴阳之气而成,n阴阳之气而生,“生物万殊,睽也;然而得天地之合,n阴阳之气,则相类也。”(程颐·《二程集》)天地万物之所以发生成长,是由于阴阳之气变化的结果,而人的身体也是同样,“若言涉于形生之类,则是气也。

物生则气聚,死则散而归尽。”(程颐·《二程集》)就是说,包括人的身体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由气聚而生,气散而灭亡。

这显然是吸取了张载的以聚散言气的思想,但又不同于张载的气元论,他们又进一步提出“理”才是气之聚散的本源。程颐认为,气是有形的,但气的形是来自于理,气是因为有此理才有此形,所以,他说:“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

”在他有看来,“理”就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阴阳之气的变化、相交,以至于生成万物,都是按照理的规律进行的。对于形成人的生命之气,二程认为“真元之气”是构成人生命的气,它不同于普通的气,它是来自理之本体的气,是能产生并适应于人体需要的人气,所以说:“真元之气,气之所有生,不与外气相杂,但以外气涵养而己。

若鱼在水,鱼之生命非是水为之,但必以水涵养,鱼乃得生。人居天地气中,与鱼在水无异。

至于饮食之养,皆是外气涵养之道。”(程颐·《二程集》)二程把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比喻为鱼与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但鱼不是水所生川。气形成人的生命是离不开理的,理气不可分,理是决定性的,气是依附的。

理才是事物的本源,气是由理派生的,气散之后,理还存在,“凡物之散,其气遂尽,无复归本原之理。”(程颐·《二程集》)就是此道理。所以,理是形成人之生命的本源,以区别于张载的“天人一气”的身体观念。

至于身体的修养与长寿,二程也坚持以理为本的思想,在强调人的生理特质这一自然属性的同时,还根据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的解剖构造、生理病理、脉诊治疗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欲”养生的观点。他们说:“世之人务穷天地万物之理,不知反之  一身,五脏六腑毛发筋骨之所存,鲜或知之。

善学者,取诸身而己。自一身以观天地。”(《二程集》)并指出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人的生理条件的健壮,他们认为,“人有寿考者,其气血脉息自深,便有一般深根固蒂底道理。

”(《二程集》)在养生力一面,二程认为“人寐时,血气皆聚于内,如血归肝之类。”(程颐·《二程集》)意思是说,人在睡眠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是最低的,煎熬人体的阴气也是最少的;他们还认识到过量饮食、饮酒、放纵性欲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害处,正如“如饮酒不可使醉,不及乱者,不独不可乱志,只血气亦不可使乱,但使侠洽而己可也。

”(《二程集》)因为过量纵欲会乱人性情,失去人性对情欲的控制,导致人体阴血亏虚,加重阴气不足、相火妄动的恶性循环,进而有害健康。

这种身体修养观点,不管是从中医学理论,还是现代医学来讲,都是比较科学的。可见,二程对身体的认识和体育的见解,是基于“理”的,但这个“理”应该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般生物学规律。

其次,程颖程颐还从人的社会属性层面科学的继承发展了人为万物之灵的观点,进一步诊释了“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念以及以“静”养生的体育思想。他们认为动物和植物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它们得天地之气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说:“动植之分,有得天气多者,有得地气多者,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二程集》)“动物有知,植物无知,其性自异,但赋形于天地,其理则一。”(《二程集》)至于人与动物的区别,他们认为人有仁义之性,而动物没有,“君子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

”(程颐·《二程集》)“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n(程颐·《二程集》)就是说,人是有人性的,是有社会道德属性的,人之所以有人性,是因为人好学,人能穷理尽性,以性节制情欲的放纵,而性就是理,“性即理,所谓理,性是也。”(程颐·《二程集》)

程颐还从“性情”的角度阐释以“节欲”养生的体育观点。他主张“性其情”,反对“情其性”,他说:“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桔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

凡学之道,养其性而己。”(《二程集》)这里说的“性其情”,就是以性约束情,使情符合“中”;至于“情其性”,则是指放纵情欲而不加以节制,致使流于邪僻以害性川。因此,从“性其情”的论述中不难看出程颐“节欲”养生的体育思想。

而怎样才能做到“性其情”呢?程颐认为,只有通过“正其心,养其性”的办法来解决,这样既不完全灭绝情和否定情的存在,又不放纵情欲而害性,从而达到以性来控制和调节情欲和情感。而“性”的代表是“仁”,“性”的本体是静,只有清静无为,收心、安分、静心,才能使人体君火相宁、阴阳守恒。

二程在对身体的认识上,主要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学的思想,主张以理为本、“理人合一”的身体观;对身体修养的思考,又吸取了医家的中医学理论,并与“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节欲”养生的体育观点,认为人只要明理、安分、静心,便会自觉地节欲,从而把外在的养生规范内化为一种道德约束力,以“性其情”控制人欲,以“静”养心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