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英雄四年前 26名救火英雄:我们只要42年前的那张英雄证明

2018-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素清闻讯加入了救火推车的行列.爆炸的一瞬间,王素清也听到"嗡"的一声,感觉脑袋向上被拔起,"像脑袋掉了一样的难受",同时火苗铺天盖地串过来,有2尺高,一下子将她全身上下都点着了,头发.眉毛全燃了,嘴里还喷出火花,整个人立即成了一个火球.出于求生的本能,"我当时想向有水的一间房子里跑,跑着发现了沙堆,我就一个劲的跑过去,将手往沙子里面插--".救火英雄四年前 26名救火英雄:我们只要42年前的那张英雄证明26名工人用自己的英雄壮举避免了一场后果不

王素清闻讯加入了救火推车的行列。爆炸的一瞬间,王素清也听到“嗡”的一声,感觉脑袋向上被拔起,“像脑袋掉了一样的难受”,同时火苗铺天盖地串过来,有2尺高,一下子将她全身上下都点着了,头发、眉毛全燃了,嘴里还喷出火花,整个人立即成了一个火球。出于求生的本能,“我当时想向有水的一间房子里跑,跑着发现了沙堆,我就一个劲的跑过去,将手往沙子里面插……”。

救火英雄四年前 26名救火英雄:我们只要42年前的那张英雄证明

26名工人用自己的英雄壮举避免了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重大火灾事故。

原交通部部长宣布英雄称号

董世全全身烧伤面积达20%,双手,面部和头部烧伤严重。“我的伤在26个人中排行10来名,不算最重。”医疗记录记载,张福荣全身烧伤面积达45%,头脸3度烧伤,患有感染性休克、癫痫。张福荣的神经因疼痛受到损伤,走路的时候身体向左边倾斜,显得腿有点跛,脸上使用的大腿上的植皮泛着白斑,经常被人认为是传染病。

救火英雄四年前 26名救火英雄:我们只要42年前的那张英雄证明

医疗专家对张福荣采取了40多天的暴露疗法:身边放满冰块,往身上浇一种黄色的药水,气味很大,坚强的张福荣咬牙落泪。每隔几天,医生会把张福荣没有长好皮肤的手臂放在生理盐水里面浸泡,每泡一次,剧烈疼痛会让手臂一天一夜失去知觉。

救火英雄四年前 26名救火英雄:我们只要42年前的那张英雄证明

后来,张福荣身上长起一些黑疙瘩,打麻醉药会阻碍皮肤生长,医生就直接用刀片割掉黑疙瘩,“用刀割肉比伤口上撒盐更痛苦”。

王素清在医院上迷迷糊糊听见有人说“她的衣服上有火,用剪刀剪开”,她的伤比张福荣更严重。躺在医院的王素清,耳朵烧得只剩下耳垂,嘴巴严重灼伤,全身烧伤面积达56%,几天之内恢复功能手术和整形手术共做了27次,这种双程手术包括取皮和补皮,实际上是54次手术。

英雄们的事迹在全国迅速传开,交通部主办《汽车杂志》、《交通动态》登载交通部、政治部决定:向锦州市汽车站26名英雄学习。随后《锦州日报》、《辽宁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也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医护人员最终未能挽回程洪义的生命,在程洪义的追悼会上,交通部潘琪副部长当众宣布26名同志是救火英雄,牺牲的程洪义是烈士。

“刚开始单位对我们挺好”,董世全和张福荣2次去工人温泉疗养院疗养,生活待遇也不错。当时他们每年都要做了5、6次报告。甚至在董世全参加函授教育的辽宁交通学校,学校派该校唯一的一辆小轿车接他做报告。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们的英雄事迹慢慢被人淡忘。

英雄们生活身心受创 穷困潦倒

烧伤给英雄们身体和心灵造成了永久的创伤。张福荣,这位28岁、180cm的堂堂男儿从此失去一生的夫妻生活,“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老伴,当时她年轻,才20多岁呀。如今她腿残疾,我又时常抽风,全身是病,让她遭罪了。”

张福荣皮肤上张满了疙瘩,脸上的白斑经常让人误为性病,老实、耿直、不善谈吐的张福荣在外面受到委屈就抽风、全身抽搐。有一次,张福荣去澡堂洗澡,刚脱完衣服,旁边的一位武警打扮的人怒斥张福荣,还引来了澡堂老板:“你这个有性病的人怎么进来了,把我们传染了怎么办?快出去!

”,张福荣辩解说自己是救火烧伤的,谁知道对方蛮不讲理:“还编故事,你是英雄,我还是雷锋同志呢!”张福荣百口莫辩,澡堂老板也对他说:“您以后就别来了,不然我这生意还怎么做呀?”张福荣气得发抖抽搐,媳妇和孙子被张福荣抽搐的场面吓坏了,此后搬回娘家住。

张福荣听到迎面走来一个女同志说:这人真影响市容。张福荣遇到一个退休的教育局干部,当这位干部听张福荣讲述自己救火的英雄事迹,泪流满面的扑向张福荣来拥抱他。

医生对张福荣摊牌,他的后遗症终生都不可能治愈。张福荣全身的伤疤稍微发热就感觉奇痒,墙壁冰冷,于是他光着身子在墙上蹭来蹭去,如今墙上也布满斑斑血迹。半夜无人的时候,他就光着身子出去凉快一下,结果还做了回好人好事。

1986年一个冬天的夜里,临近春节了,张福荣身上又发痒了,奇痒难止。凌晨2点的时候,他光着身子跑下楼,突然撞到一个人,那人一愣,撒腿就跑,张福荣意识到碰到小偷了,赶紧就喊“抓小偷!”,自己回家也赶紧穿上棉衣。邻居们赶来一看,地上全是小偷丢下的鱼,原来楼下邻居准备春节出售的2000多斤鱼险些被小偷“光顾一空”,从此张福荣半夜出门就注意穿条裤衩。

“有一种叫毒敏克的胶囊能止痒,但13元一盒,他的退休工资只有426.51元,吃饭要紧!”张福荣老伴拿着胶囊红色的空盒告诉记者,“工资低与15年的病假有关,涨不上去,这么多年还有1万多医药费没有报销。”

“当时我挺瘦的”,王素清说到这里有些羞涩,记者仍能从她那一双大眼睛中发觉她年轻时的美貌。王素清从鼻子以下都被烧成了糨糊的颜色,嘴巴只能张开2/5,双手严重变形,植皮一洗就破,像冬天的枝桠,让人感到凄冷,不寒而栗。

“我被人当做怪物看”,王素清一踏进饭馆的门,就被服务员轰出来,即使坐公交车,人们也不愿意和她坐在一起,有的司机根本就不搭载她……张福荣曾托人帮助解决她的婚姻问题,但当初活泼的王素清因为烧伤而患上狂躁症,张福荣曾为她介绍了位农村村民认识,这个村民一下火车,就发现了王素清爱哭、爱闹,吓得赶紧坐火车回去了。

王素清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医院,“这些年,一共花了几万元医药费,但报不了。”王素清和年近90岁的父亲住在一间约20平方的房子里,房子内脏乱不堪,床上散乱摆放着黑色的被褥和纸张,一角堆放着父亲拣来的破乱,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王素清住的是父亲单位的房子,“如果父亲去世了,我想进福利养老院,可没有英雄荣誉证书人家不让我进呀!”

董世全和两个孙子在一个小区不足25平方的房子里相依为命,老伴15年前患白血病去世了,儿子离婚了。房子里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具,全家的收入就是董世全的430元的退休工资。“我其实可以干点修自行车之类的工作,但我手上的植皮一碰就流血、开裂,烧伤的后遗症让我们大多提前退休,所以总体经济都有困难”。

墙壁上有张五十音图,董世全在自学日语,担任小区的宣传委员,定期出黑板报,“人不能总想着苦的事情,要利用时间学习,发挥余热,让自己快乐起来。得到英雄荣誉证书,能让我得到最大的快乐!”

漫漫补办英雄证明路

“英雄要待遇,还是英雄吗?”,张福荣、董世全从没有享受任何英雄待遇,相反由于病假工资很低。2000年,他们听说锦州准备为劳模提高待遇。“我们可是全国号召学习的楷模,副部长宣布的英雄呀”,可大伙询问却得到他们的英雄称号没手续、过时了的答复。

张福荣、董世全打听到:1978年,烈士程洪义家属到交通部上访,交通部为程洪义补办了烈士手续,并每月给他的家属十元生活补助费,解决了他二女儿的工作。英雄们决定仿效程洪义家人作法,找交通部补办。

2001年,张福荣、董世全向交通部发出求助信,交通部人劳司综合处曲处长回信说:由于交通部搬家和文革资料缺失,希望他们能提供手头的资料。“当时从档案馆复印份文件是60元/份,报纸复印也挺贵,当时找资料就花了400多元,但大伙挺高兴,眼看就能补到英雄荣誉证书了。

” 张福荣、董世全随后将资料寄给曲处长,曲处长在电话中对他们说:你们的材料真实,经过调查部里当年老领导证实确有此事,可以给你们补办救火英雄证明,只需要锦州交通局打一个补办救火英雄的报告。

张福荣、董世全找到锦州交通局,要求局里给交通部打个报告为他们补办救火英雄证明。“过去你们没有证明不是也活过来了吗?你们现在要这个证明干什么?你们必须说清楚!”交通局接待领导的连续质问和怀疑让张福荣、董世全心里一凉。“英雄证明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我们没有说不出的阴谋。”无奈之中,2002年1月9日,张福荣、董世全等5人第一次来到交通部上访,由于主管领导出差了,他们无功而返。

4年间,老人们去了北京7次。三伏酷暑,70多岁的老人们就在北京站旁边的邮政大厅门口台阶上过夜,看着星星变成太阳,累了就在长凳子上睡一会。“蚊子嗡嗡的叫个不停,铺天盖地,咬得我们全身都是红包。大家也没有什么话说,心情都很沮丧。

”上访人中,张福荣、董世全每次都来,其余的人则轮换着来京。晚上,上访的冯树华太疲劳了,刚在凳子上躺下就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就发现自己的皮鞋被人偷走了,结果张福荣、董世全为他买了双步鞋。由于身上带的钱快用完了,张福荣、董世全他们回到了锦州。

老人们上访碰到下雨的天气,根本没有躲雨的位置,全身都浇透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最后都感冒了。饿了,就去胡同里买张饼充饥,“这些年我们为了上访没少吃苦!还不是为了节约钱!每次上访,总让我们递一次材料,以前交上去的都丢哪儿去了呢?”如今,26名英雄只剩下12名英雄,14人没有来得及等到补办手续已经因病去世。

“要是有英雄荣誉证,我就可以去澡堂洗澡,餐馆吃饭了;要是有人还拿我们当‘怪物’,我就自豪的拿出证件,告诉他,我是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救火烧伤的英雄。”张福荣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又有隐忧,“有凭有据,怎么补办证明就这么难?我们也只能活几年了,还要拖多久呢?”

媒体声音:

《方圆法治》主笔韦洪乾:姜鹏采写这篇稿子时在《人民日报》实习,得知英雄们的线索后自费前往辽宁锦州采访。我们在2006年2月1日刊登他的稿件:一群人在那个年代英勇无畏,现在却命运悲惨,不仅不公,更体现了普通人的坎坷与艰辛。

报道真实反映救火英雄的悲欢离合:他们艰难度日,有人连性生活都没有了,仅仅是活着而已。其实英雄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补办证明看病时免去挂号费。在媒体都关注企业家、政治家等大人物的时候,我们则关注一群普通的老百姓。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万静波:2006年8月刊登的《救火英雄尴尬人生路》符合本刊“平等、宽容、人道”的理念,“记录我们的命运”是我们的办刊宗旨,这些英雄们的遭遇让人扼腕,更有必要反思。这些英雄的尴尬其实是整个社会的尴尬,我们一直注视着这个民族的价值重建,并记录着大时代下个体与群体命运的变迁,选取这个群体作为我们的报道对象,为的是给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了英雄们不再“尴尬”。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九州连线》节目主持人项群:我看到稿件后仅半天时间就与姜鹏本人取得了联系,并采访了他。姜鹏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对当年救火英雄凄凉的晚景唏嘘不已,也让我们再次思考如何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如何把对见义勇为的褒奖变成一种长效的保障机制。

我们关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于当年的一些老英雄们,他们义举的认定有一定难度,政府方面是否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肯定;其二是对于义举的肯定实际上对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巨大的引导作用。《连线九州》节目将在近期就这一报道制作晚间版(50分钟)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