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雷泣墓的主人叫王 来自古孝的声音:王裒闻雷泣墓

2019-0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山东省昌乐县东南32公里有一个古老的村落--王裒院,村子西南角兀然高凸一座古墓冢,墓冢高十多米,占地1.5亩,墓前有碑亭.碑碣.石甬道,墓周围松柏参天,漫漫黄土墓冢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二十四孝的王裒之墓.闻雷泣墓的主人叫王 来自古孝的声音:王裒闻雷泣墓王裒,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11年,字伟元,晋初北海营陵(今山东昌乐)人.祖父王修是三国魏司农郎中令,父王仪担任魏晋王司马昭的司马,东兴之战魏军惨败,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负责,王仪说责在元帅.司马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令人斩之.

在山东省昌乐县东南32公里有一个古老的村落——王裒院,村子西南角兀然高凸一座古墓冢,墓冢高十多米,占地1.5亩,墓前有碑亭、碑碣、石甬道,墓周围松柏参天,漫漫黄土墓冢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二十四孝的王裒之墓。

闻雷泣墓的主人叫王 来自古孝的声音:王裒闻雷泣墓

王裒,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11年,字伟元,晋初北海营陵(今山东昌乐)人。祖父王修是三国魏司农郎中令,父王仪担任魏晋王司马昭的司马,东兴之战魏军惨败,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负责,王仪说责在元帅。司马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令人斩之。

闻雷泣墓的主人叫王 来自古孝的声音:王裒闻雷泣墓

王裒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辞气雅正,声音清亮,博学多能,一言一行必遵礼法。父亲被害后,王裒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营陵安葬,守孝庐墓,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久之,树为之枯。

公元265年,王仪被杀13年后,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建晋,自为帝,即晋武帝,定都洛阳,知裒之贤,曾三征六辟。王裒因父被司马昭杀害,誓不臣晋,一生亦不向西而坐,在家隐居,舌耕为业。后母亲病逝。其母生前畏惧雷电,每遇雷雨,王裒辄至母亲墓侧悲曰:“儿裒在此,母勿怕也。”守在墓旁,直至雨过天晴。这就是后人广为传颂的闻雷泣墓的故事。

闻雷泣墓的主人叫王 来自古孝的声音:王裒闻雷泣墓

在为门人授课时,每读至《诗经.蓼莪》篇“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之句时,裒无不再三流涕,悲伤不已。为此,门人受业者,皆废蓼莪之篇,以免老师听之伤心。

当时,天下连年混乱,加之天灾,百姓生活极其贫穷,王裒家境亦十分艰苦,除教授诸生之外,裒亲自下地耕种,在家养蚕,以求温饱。有人见裒家境困窘,以钱物相助,王裒皆拒绝不受。

每至农忙季节,王裒从不用他人帮助。一年麦熟,诸生见其师一家十分劳累,便密为收割,王裒知后,遂将小麦弃之。有一富裕故交,曾多次向王裒馈赠银钱,王裒均一一谢绝。

一次,安丘一门人被本县派为劳役,其生求王裒致书安丘县令说情免之。裒曰:“卿所学还不足以庇身(按古制,诸生可免除劳役),我德薄不足以荫卿,嘱之何益,况且我已不执笔四十年,汝可回县,役罢即归,我可与你同去。

”遂即准备好干粮、盐豉,脚穿草鞋,担饭步行送其生至安丘,门徒随行者千余人。王裒一行来至安丘县衙,县令以为是来造访,急忙正衣出迎。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土牛:土制的牛,古代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安丘县令久闻王裒贤名,今来者即是,甚喜,即大礼相见,随放其生,一再向王裒道歉。

王裒常与门人言,人生当归善道,为人要行善积德,平等待人,勿以己所能而责他人不能。公元311年,石勒攻陷洛阳,齐地匪盗四起,亲族好友皆逃之江东。但王裒恋祖茔未行,遂为盗所害。

为表彰其美德,《晋书》为其立传。后人所编《二十四孝》将其事收录在内,流传至今。

《昌乐县续志.古迹志》载:魏孝子王裒墓,在县治东南五十五里之马宋集迤东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