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歌 著名音乐人秦庚云盘点井冈山红歌的创作历程

2019-0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首歌曲调新颖动听--民族音调,进行速度,形象鲜明,热情欢快.主歌与副歌的连接没有明显界线,形成了结构灵活.段落相叠.丝丝入扣.一气呵成的音乐风格;而歌词语言平实,优美抒怀,道出了"人心归向""众志成城"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壮大之间的关系,铿锵有力.召唤人心.井冈山红歌 著名音乐人秦庚云盘点井冈山红歌的创作历程上世纪50年代,<歌唱井冈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并录制成唱片广为发行,又编入了中学音乐教材,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首富有审美

这首歌曲调新颖动听——民族音调,进行速度,形象鲜明,热情欢快。主歌与副歌的连接没有明显界线,形成了结构灵活、段落相叠、丝丝入扣、一气呵成的音乐风格;而歌词语言平实,优美抒怀,道出了“人心归向”“众志成城”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壮大之间的关系,铿锵有力、召唤人心。

井冈山红歌 著名音乐人秦庚云盘点井冈山红歌的创作历程

上世纪50年代,《歌唱井冈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并录制成唱片广为发行,又编入了中学音乐教材,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首富有审美价值的歌,是颂赞井冈山歌曲中最有历史价值、最具开创意义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井冈山红歌 著名音乐人秦庚云盘点井冈山红歌的创作历程

江西的“音乐符号”《请茶歌》

此后,江西本土的作家、艺术家开始了井冈山题材的歌曲创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请茶歌》。

《请茶歌》的词作者是著名诗人文莽彦,当时在江西省文联工作;曲作者解策励,时为江西省歌舞团(现江西省歌舞剧院)的青年作曲家。

井冈山红歌 著名音乐人秦庚云盘点井冈山红歌的创作历程

1957年5月,文莽彦深入吉安体验生活,创作了井冈山的系列组诗,出版了诗集《井冈诗抄》。文莽彦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是开拓井冈山题材诗歌创作的领军人物,这本诗集中的代表作《请茶》备受瞩目——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呵,当年茶农栽茶树呵,当年红军浇茶秧呵……

也是这一年,时年25岁的作曲家解策励打起背包,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从永新县出发,徒步直奔井冈山。沿途的慰问和采访,动人心旌的井冈故事,点燃了她的创作激情。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解策励读到了《井冈诗抄》,翻开第一页《请茶》,立刻被它吸引了——诗歌热情洋溢且意蕴深长,质朴真切又新意盎然……她立刻给这首诗谱上了曲。采用兴国山歌呼告起兴,用宜春评话双句板式欢快叙咏,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清新格调盈耳悦目;上口的快意,时新的美感,九度音域,雅俗共唱,歌颂井冈山“山好、水好、茶好、军民关系好、革命根据地形势好”的主旨。

此后,《请茶歌》由江西省歌舞团的歌唱家争相演唱,不胫而走,广受听众喜爱。

几十年过去了,《请茶歌》不仅成为江西的“迎宾曲”,更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代表作品,频频唱出国门。1989年,这首歌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广播金曲奖”。

歌潮逐浪高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井冈山题材的歌曲创作高潮渐起,涌现了一批精品力作,如《人民军队忠于党》《井冈山上采杨梅》《钢一连连歌》《井冈山上迎客来》《将军回乡来》等。

1960年春,广州军区文工团的肖民、张永枚等人到井冈山深入生活。此行的成果是两首经典之作,一首是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另一首是《井冈山上采杨梅》。

《人民军队忠于党》叙事精短,节奏明快,曲调简单、上口,音域只有十度,是群众性的队列歌曲。雄壮优美的旋律,清晰而坚定地表达了人民军队的忠诚和担当。歌曲在《解放军歌曲》发表后,迅速在全国流传开来,直到今天依然响彻祖国大地,在许多重大庆典频频奏响。

《井冈山上采杨梅》歌声中“一采杨梅桐木岭”“二采杨梅黄洋界”“三采杨梅到大井”“四采杨梅朱砂冲”——杨梅采遍了井冈山,歌声飞遍了井冈山。情景转换中,叠画出井冈山斗争全景式的战地记忆。这首表演唱歌曲,载歌载舞,在今天看来,就是一出小音乐剧。肖民的音乐采用了井冈山地区客家民歌《摘茶籽》素材,新颖、悦耳又别具一格,1964年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优秀奖。该歌曲至今还在赣粤客家地区传唱,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

电影《碧海丹心》主题歌《钢一连连歌》,也是当年非常流行的一首井冈山之歌。此曲为男声合唱,亦可齐唱,是一首雅俗共唱的队列歌曲。这首二部曲式的歌曲,兼有回旋的乐感,如今网上一搜,让人们的记忆再度刷新。

此外,江西本土词曲作家井冈山题材的原创新歌,堪称“姊妹篇”的是创作于1959年的《井冈山上迎客来》和作于1963年的《将军回乡来》。两首歌曲的主创人员,除廖世芳为吉安采茶剧团创作人员外,其他均为省农垦系统的词曲作家,演唱者为本土男高音歌唱家罗德成。这两首歌曲在江西传唱很广,最主要原因是它们用江西音乐风格咏唱江西故事,真诚、质朴,优美、动听。歌声飞过半个多世纪,一直传唱到今天。

流韵至今“映山红”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井冈山上太阳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井冈山下种南瓜》《八角楼的灯光》《毛主席写书到深更》《井冈红旗代代传》《井冈杜鹃红》等井冈山题材歌曲火遍大江南北。

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音乐组长钟春森与音乐编辑熊永立,以及作曲家田颂刚、贺大行,本土词作家唐山樵、诗人陈良运等人赴吉安、上井冈、下瑞金、走兴国、访宁都……前后历时近两年,收集和改编了20首红色民歌,最后确定了5首:《秋收起义歌》《三湾来了毛委员》《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区干部好作风》《八月桂花遍地开》。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当年参与编词写词、编曲作曲的老同志走的走了,老的老矣,但这些歌曲传唱不衰!犹如象征井冈山精神的“映山红”一样,越来越艳,成为流芳百代的红色经典。

老报人唐山樵是继文莽彦之后井冈山题材歌曲创作最具影响力的词作家。他创作的《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井冈山上太阳红》等作品至今久唱不衰。

此外,时为江西省文联的诗人孙海浪与江西铸锻厂的工人、业余作曲家颂今合作的《井冈山下种南瓜》,在当时也影响很大。

小锄头哟手中拿,手里格手中拿呀,井冈山下种南瓜,种里格种南瓜呀。挖个坑呀,下颗籽呀,舀瓢泉水催催芽……

这首充满生活气息,洋溢儿童情趣的歌词,从井冈山民谣《红米饭南瓜汤》生发出新的情境,像是一叶绿色的小船,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颂今采用《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上采杨梅》都成功运用过的井冈山民歌《摘茶籽》的素材,从羽调式转换成徵调式,别出心裁地写成了儿童唱和且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形式,旋律优美,情趣盎然,流韵至今。

音乐人的井冈山情结

新时期以来,解放思想的音乐工作者们,又一次扑进了井冈山的怀抱——红色的井冈山,是永远的情结。

1979年,中国音乐界推出了大型组歌《井冈山颂》,主创人员均为当代词界高手、曲坛老将——作词:石祥、宝贵、洪源;作曲:田光、生茂、傅晶、魏群、锡宜。收录了《井冈回声》《三湾军号》《井冈篝火》《井冈会师》等歌曲。

上世纪8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广播原创音乐空前勃兴,促进了井冈山题材歌曲的创作,新歌如雨后春笋,唱响华夏大地:《井冈春光好》《井冈春》《井冈山泉永长流》《井冈山颂》《朱德同志的竹扁担》《大海拥抱的高山》《又见杜鹃 又见兰草》……

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电视的空前普及,MV的广泛流行,群众性合唱的方兴未艾,使得井冈山题材的歌词写作视野更宽广,角度更新颖,更多的时代和个人观照,更为频繁地运用象征和写意的手法,音乐的表现也愈加艺术化、时尚化与多样化。

这期间,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将歌曲的评选列入,专业创作队伍的倾心投入,主流媒体的强力推广,使井冈之声呈现一片新貌,涌现出又一批力作:《映山红》《轻轻地走近你》《杜鹃花开了,杜鹃鸟叫了》《寻根》《山水摇篮》《永远的井冈山》《又是八月桂花开》《红土香》《那年那月,那山那水》《好一个杜鹃花》《那一片红》……

“哎呀嘞,茫茫林海 茫茫花海……花海里的歌声飞过崖,激荡着山的精神 山的风釆”“多少如烟的往事,穿着草鞋走来;多少如歌的岁月,举着红星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