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真实死因曝光 历史上真实的大刀王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8-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故有王五之称.王五和董海川.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并称晚清十大高手.王五祖籍河北沧州.这里是中国有名的武术之乡,其习武之风兴于明.盛于清,至于清末已形成八极.劈挂.六合.燕青(迷踪).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种拳法,占中国拳种的40%.大刀王五真实死因曝光 历史上真实的大刀王五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王五诞生在武术之乡,可他家并不是习武之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王五生于一户贫寒人家,家里还有一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故有王五之称。王五和董海川、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并称晚清十大高手。

王五祖籍河北沧州。这里是中国有名的武术之乡,其习武之风兴于明、盛于清,至于清末已形成八极、劈挂、六合、燕青(迷踪)、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种拳法,占中国拳种的40%。

大刀王五真实死因曝光 历史上真实的大刀王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尽管王五诞生在武术之乡,可他家并不是习武之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王五生于一户贫寒人家,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王五三岁时父亲又疾去世,他和弟弟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他很小就开始干各类杂活。12岁时王五到烧饼铺当学徒。少年时代的王五只是一个为生计而奔波的穷小子,也许是受沧州民间盛行的习武之风的熏陶,也是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那时的王五渴望成为一名镖师。

大刀王五真实死因曝光 历史上真实的大刀王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五15岁的时候开始到沧州成兴镖局偷艺自学,成兴镖局的掌柜李凤岗是当时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双刀大师,后来李凤岗得知王五在偷学自家武功后见王五精壮有力骨骼宽大,价值练功极为刻苦,觉得王五是个可造之材。然而李凤岗是回民,而王五是汉人,当时回民的功夫都是不传教外之人的,后王五经人说合改为回族并拜李凤岗为师,由于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于是师兄弟们称本名王正谊的他为王五。

王五拜在李凤岗门下后屡屡跟随师傅李凤岗出居庸关、越八达岭,足迹遍及热合、张家口、绥远、包头等地,在跟随李凤岗的十几年走镖生涯中王五的武艺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也结识了不少江湖豪杰,形成了一个交际广泛的人脉圈子。

王五30岁时前往京师打拼,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绰号山西董的高手并跟随他学习了一套单刀的刀法。由于王五臂力惊人,所以特意命人效法关帝爷的青龙偃月刀打造了一把大刀,据说重达100斤左右,是世间上乘兵器,时人将其誉美为青龙偃月大刀。从此大刀王五的名号不仅享誉京师,也威震塞外。

也是在这一时期王五在京师创办了源顺镖局,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镖局创办之时他和弟弟王子亮一起拍摄了他生平唯一的一张照片。关于王五走镖的事迹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是这样记载的:“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及清江浦,生平以锄强扶弱为事。

”王五不仅是一名武林高手,同时也是源顺镖局的管理者,对他而言:江湖上的人脉圈子和镖局的管理制度同武功一样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亲自为源顺镖局定下了四条规矩:重要的镖车要亲自押送;凡是来访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都要热情款待,走的时候还要给予盘缠;严冬要为贫困的人施舍寒衣,酷暑则施舍单衣;春节期间镖局的车马装上东西去接济穷人。

王五这样做一方面也许是出于自己早年的贫寒经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业界树立良好的口碑、培育人脉。

甲午战败后御史安维峻上书弹劾李鸿章,结果被削职为民发配边关。像安维峻这种贬官很是落魄,行走江湖不免危险——不仅沿途的盗匪可能会对他构成威胁,朝中的政敌也难保不会趁机落井下石。王五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找到安维峻,不仅一路护送,还亲自照料安维峻沿途的饮食起居。

此事传开后王五又多了一个京师大侠的外号。也是在和安维峻的交流过程中王五从一个为生计奔波的武林高手、镖局管理者向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者转变:回到京城后他就开办了文武义学,免费招有志青年入学。

在王五创办的学校中他亲自教授学生们武功,同时特聘专人教授文化课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王五创办的学校中学生们学习的文化课程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四书五经,同样也包括当时的新学。

在王五的这些学生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谭嗣同。为什么说他极为特殊呢?因为他随王五学习过单刀和七星剑,二人有师徒之实,但对外不以师徒相称。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结构决定的:谭嗣同是官宦世家出身,相比之下王五是个出身寒微的大老粗,尽管我们今天说英雄不问出处,可身处其中的王五又怎能不顾及到两人巨大的身份落差而以谭嗣同的师傅自居呢?也许谭嗣同一开始向王五学艺的确是出于对武学的兴趣,不过随着他日后维新变法理念的日渐形成之后他和王五之间已不单纯只是武学上的切磋了,说得直白一些:王五走镖需要自己的人脉圈子,而谭嗣同变法也需要自己的团队,而王五正是谭嗣同希望收纳到自己的团队之中的人物。

平时二人见面谭嗣同称王五为五爷,这令出身寒微的王五深感知遇,于是年长的王五也投桃报李地尊称谭嗣同为三哥,两人就这样结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变法维新运动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在变法的紧急关头谭嗣同和王五甚至策划过控制慈禧以瓦解朝中守旧派势力的方案,未及付诸实施慈禧先下手为强发动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位维新志士被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王五试图组织任命劫法场,监斩官刚毅改变了囚车前往菜市口的预定路线,使王五扑了一个空。

王五为给谭嗣同报仇多次犯险只身刺杀监斩谭嗣同的刚毅,由于对方守卫严密而始终未能得手。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意八国组成的联军侵入京津地区,王五带着镖局的弟兄们加入义和团,参与到打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个人武艺终究抵挡不住训练有素、装备先进的正规军,在和洋人的战斗中王五的源顺镖局损失惨重,被迫退回镖局内暂避。

由于当时社会秩序混乱,一时间京城百姓蜂拥涌入源顺镖局寻求庇护。王五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镖局内避难的百姓主动承担了组织义和团杀洋人的事,后来清政府为换取八国联军的撤走就将王五移交给德国军营,德军随即将其枪杀于前门。

王五死后其头颅被砍下悬挂于城门示众,无人敢出面收尸,当时身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连夜进京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王五死后留下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此后在大连钢铁的过程中被投入炼钢炉,一同投入的还有谭嗣同生前用过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