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版邮王之整版错版邮票单独侯德榜错版邮票版票J173邮票

2018-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错版邮王之:在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同时存在如此繁多.如此严重.如此奇特.如此低级的错误,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甚至世界邮票发行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绝无
错版邮王之:在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同时存在如此繁多、如此严重、如此奇特、如此低级的错误,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甚至世界邮票发行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也可以断言也不会后有来者。邮票是国家名片,只要不是恶意造假,是不可能在一枚邮票出现八处错误,因此把“小蔡伦”侯德榜定为“世界最大错体票”是当之无愧的!



备注:

错版邮王之J173科学家(4-3)侯德榜一票出现的多处错误 1.化学符号印错。在人物头像背景图案是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图,以标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艺的额巨大贡献。流程图左下方的圆圈代表无机物二氧化碳(CO2)气罐,邮票上错印成有机碳烯(CH2)。 2.把化学方程式写成化学反应式。在人物头像背景图案的下方标有两个化学式,第二个应该是化学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反应式。因为式中的“NaHCO3”(碳酸氢钠)前面已有系数2,表示这个化学反应式已经经过化学配平,其反应式符号“→”应该改为方程式符号“=”。邮票中化学反应式已配平但未用“=”而用了“→”符号,显然是犯了化学语言上的错误。 3.加热符号“△”标注错误。反映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必须把外界条件用符号正确表示出来。第二个反应式的条件是“煅烧”,应该把煅烧符号“△”标注改为“=”符号的上方,写在“→”下方是不对的。 4.漏标“↑”和“↓”符号。第一个反应式中因为碳酸氢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是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应作为沉淀看待,应标上“↓”符号;第二个反应式是碳酸氢钠在煅烧条件下分解,其产出物“CO2”和“H2O”均为气态,都应标上“↑”符号。这些符号在化学式中是不能缺少和省略的。 以上几种错误是在每枚侯德榜邮票中都存在的,在此版邮票中还单独存在着两种与众不同的错误。 1.整版中第37枚加粗线。在此版邮票37号位置的一枚邮票的流程图连线中出现1mm长度的加粗线,其他票该位置均没有此现象,有人称此枚票为小“错中错”侯德榜。 2.整版中第47枚缺“+”号。第47枚邮票的第一个化学反应式中,生成的“NaHCO3”和“NH4Cl”之间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形成错中错(这个错误及加粗线票是其他48枚邮票所没有的)。和第37小“错中错”相比,有人把这枚缺“+”号侯德榜称做大“错中错”。三、将“小蔡伦”侯德榜邮票定为世界最大错体票的理由 从我国邮票发行历史看,在同一枚邮票上出现如此多的错误是从来没有的。清代的“红印花加盖当5元倒盖票”、民国时期的“宫门倒印”等著名错票,充其量是因工艺落后,作者一时疏忽倒盖或倒印了;新中国比较著名的几种错体邮票,不管错误性质严重不严重,还没有多处错误同时出现在一枚邮票上的情况,例如: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是多了“苏联”两个字;1958年发行的《第五届世界学生大会》邮票,后因大会改名,急电收回重新发行了《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邮票;较著名的错体票“公元前蔡伦”只是多了一个“前”字;“一片红”是因地图色彩有误;“贵州错片”是编号出现错误;“中银”错片是英文字母出错等等。这些曾被引起巨大轰动的变、错体票大多都进入中国珍邮系列,价格不菲,但要与“小蔡伦”侯德榜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不管错误的性质或是错误的多少都是没法比的。在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同时存在如此繁多、如此严重、如此奇特、如此低级的错误,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甚至世界邮票发行史上都是闻所未闻、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也可以断言也不会后有来者。邮票是国家名片,只要不是恶意造假,是不可能在一枚邮票出现八处错误,因此把“小蔡伦”侯德榜定为“世界最大错体票”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把侯德榜称为“小蔡伦”?在1995年,我曾经写过一篇邮文《初露峥嵘的“小蔡伦”》,在拙文中分析和介绍了侯德榜邮票的错误和升值潜力。当时湖南何宇林先生预测侯德榜缺“+”号错票的升值潜力将会象猴票一样值得期待,“猴”与“侯”又是谐音,就把侯德榜缺“+”号错票称之为“猴二世”,我感觉侯德榜缺“+”号错票和“蔡伦前”错票相关相似的地方比较多,就把侯德榜缺“+”号错票称为“小蔡伦”,综合其他邮友的研究成果,即《初露峥嵘的“小蔡伦”》为题写了一篇邮文。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也出现不少关于论述和宣传侯德榜缺“+”号错票的文章,但是里面的论点和数据,大多出自本文,有的基本是整篇整段的引用,我感到很欣慰。将来侯德榜缺“+”号错票能成为中国珍邮、世界珍邮时候,也算有我“老幺”的一份贡献吧!那么,有人要问我为什么要把侯德榜缺“+”号错票称为“小蔡伦”呢?我的理由和依据如下:一、同为新中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一为纪票一为“j”票);二、蔡伦和侯德榜都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一古代一现代);三、蔡伦邮票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侯德榜邮票是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同为第二组);四、蔡伦错票是多一“前”字的错误,侯德榜错票是缺一“+”号(一多一少)。(希望j173的爱好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补充。)“蔡伦前”错票多一个“前”字,早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家喻户晓的错邮珍邮之一,那么侯德榜缺“+”错票是这在枚邮票共同存在的八错之一的“错中错”邮票能否成为我国著名的错邮珍邮呢?A、J173的发行量和存世量 J173最少的4-3发行量为1814.15万枚,可配套全张整版为36.283万版。 云南张安吉先生1998年分析:1990年全国新邮预定户1200万人,消耗1200万套计24万版,1991年至1997年7年间,其中发生两次邮市高潮,根据全国邮联最新公布的1800万集邮大军推算,消耗是十分惊人的,加上1990年该票发行以来总公司和各地集邮公司制作首日封、原地封、邮折、礼品册、配邮票年册用票以及10多年人们用于实寄通信所消耗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按此分析计算,目前存留市场的也仅2万版左右,经过10多年的损耗、沉淀、以及保存不当等因素(以前邮寄版票多为“卷筒”式邮寄,极易损坏版票上、下两排邮票,而最为珍贵的缺“+”号票恰恰就在左下角,导致出现软、硬折伤的比例相当高),全品相的存世更是少的可怜。转眼间又是12年过去了,在这12年的时间中,我们中国的邮市基本属于漫长的低潮期,邮市不行了,邮票不值钱了,特别象科学家这样的人头票,更是陷入悲惨境地,打折、销毁、原料(做产品)再加上后12年的自然消耗、沉淀,现在j173的存世量就跟少了。做为这套邮票种最有收藏研究价值的4-3,爱好者都称他为小蔡伦,现在有三种收藏形式,一种是单枚单套收藏;一种是方连单张或四枚全方连收藏;还有一种是单版或全张四版收藏。97年前为了保存方便,都是撕下左下角47号位带边方连收藏,而且好多是只要4—3小蔡伦侯德榜方连;整版票也是只留4—3小蔡伦一版;所以现在存世的j173形式很多,因个人的理解和收藏习惯因人而异,这种不统一的收藏方式又造成了小蔡伦的存世形式不同,那种形式都有那种形式的都不多。B、J173侯德榜错票的发现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邮政部门自己发现。云南张安吉先生在《J173现代科学家值得投资吗?》一文中是这样介绍的:1990年9月中旬,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首日封制作室里一片繁忙景象,忙着制作34万枚将于10月10日发行的J173科学家邮票首日封。此情此景,严肃中带着欣慰、愉悦中夹含着繁忙,突然,一位修理着整齐短发得到中年妇女指着一枚侯德榜邮票说,这张咋不一样呢?大家争先传看,确实在第一方程式中少了一个“+”号。临时负责人说,暂不在首日封上贴这张票,向上反映!1990年10月12日才反映到总公司负责人的案头上,10月13日邮总急电通知东北三省,然而,此票已经发行三天了…… 第二种说法是:集邮爱好者发现。邮票发行后,设计者杨谷昌即收到邮票总公司转来群众指出该票存在严重错误的批评信,杨谷昌先生于1990年10月18日就向总公司写出了“情况报告”,承认并检讨了错误。1991年《上海集邮》第一期发表了鲍希贤的《用错了原料得不到纯碱》一文中,指出了J173侯德榜邮票上两处普遍性的错误,同期“新邮微观研究”的栏目中,吴三定等人披露该票全张第47枚上又出现了化学方程式漏印“+”号特定性的错误。 从情况分析,第一种说法虽然有传说演绎之嫌,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第二种说法因有《上海集邮》的白纸黑字佐证,并有设计者的“情况汇报”和检讨,不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