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音乐有“公式” 小柯:只想“稳稳的”

2018-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若不是<因为爱情>改编所引发的侵权纷争,也许小柯不会走到前台,表明捍卫自己音乐版权的决心,人们也同样不会注意小柯近来都在做些什么.这几年,小柯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但他的作品,却从未离开过.这是种挺微妙的状态,若即若离.在798艺术区的小柯剧场的一场对话,才让我了解到现在这个"稳稳的"小柯. 做音乐有"公式" "虽然现在是一个公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能打动人的作品,往往是从作者心里流出来的,靠的是创作者的经验,外物的左右往往起反作用.&

若不是《因为爱情》改编所引发的侵权纷争,也许小柯不会走到前台,表明捍卫自己音乐版权的决心,人们也同样不会注意小柯近来都在做些什么。这几年,小柯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但他的作品,却从未离开过。这是种挺微妙的状态,若即若离。在798艺术区的小柯剧场的一场对话,才让我了解到现在这个“稳稳的”小柯。

做音乐有“公式”

“虽然现在是一个公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能打动人的作品,往往是从作者心里流出来的,靠的是创作者的经验,外物的左右往往起反作用。”

对小柯来说,做音乐就像自己在说话一样,用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以及他自己的看法与态度,这种表达敞开心扉,实话实说,没必要遮遮掩掩。但有时做音乐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会有很多牵绊,因而涂涂改改变成一项看似正常的“程序”。20多年的创作,小柯有很多成功的作品,被人广为传唱,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小柯创作后一个字没被动过的,是真正属于他的。

在小柯心里,要想写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是有“公式”的,这是靠年头累积起来的经验。写每首歌的时候,所考验你的只是用这个公式,或者说是技术的层面之外,去加载些什么内容。至于这个“公式”是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7岁之前,小柯一直住在白塔寺宫门口的一条胡同里,前院有棵枣树,刮风天能听到白塔上传来的铃声,小伙伴们没事儿就上房顶闲呆着……与他相伴的,是那个北京的生活与味道。1996年,小柯就在这个胡同里完成了《日子》,后来成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片尾曲。他还为这部电视剧做了几首北京主题的配乐:“拍这部戏的地方离我们家不远,我去探班的时候,若不是有摄像机,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个剧组,完全就是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公式”里一定有他自己体验过的生活,那些特别真实的东西。

职业“生孩子”

小柯将自己写音乐剧比喻成“怀孕”,称自己是“职业生孩子”:创作时千般小心,创作完万般痛苦,生出来的是‘好孩子’,无比欢喜。

一个音乐人常规的成长轨迹,初涉流行歌,熟练了便想尝试一下管弦乐,再往上走就是音乐剧和歌剧了–纵然“生产”过程如此艰难,但小柯仍愿接受挑战、向上攀登,不仅因为对音乐发于本心的喜爱,还意味着他愿意去做取舍,毕竟要搭上之前成功作品积累的“老本”,斗胆赌一把,有风险,却也好玩儿。

2007年,小柯参演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首次触电就当了男主演,同时推动他第一部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的产生。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小柯一边实验、一边思考,究竟什么样的音乐剧才能被观众接受、能看懂,而中国的音乐剧,怎么才能从洋人的“笼子里”走出来。

“一提起音乐剧,人们就会想起百老汇,想起美国人和英国人,它们是音乐剧的‘蓝本’。做一个比喻,如果世界上第一本小说是用英文写的,就意味着以后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用英文来写小说吗?给谁看,这个问题是致命的。”所以小柯认为,音乐剧是为观众演的,在一个有限空间中,演员和观众必须互动起来,如果观众没有感知、没有反馈,那么这部剧就没有价值。如果用“艺术”来做挡箭牌的话,就跟“皇帝的新衣”一般滑稽。

怎样互动–摆在小柯面前就是这样简单,却又极难解决的问题。200多个座位的小空间,又没有雄厚的财力去拼舞美和制作,唯一能做的就是感动观众了。拿什么感动?拿真实。小柯渐渐发现,那些生活中最简单的生活,恰恰是最能与观众找到审美共识的关键,如此便有了《稳稳的幸福》,以及之后的《等你爱我》。

船与水 托着走

不仅写音乐剧费心思,去经营一个剧场,也让小柯动了不少脑筋:“创作与经营好比是船和水的关系,得托着走。如果吃水太深,船就沉了;如果不沾水,船就飞了。”

现在小柯剧场有四部固定剧目:《稳稳的幸福》、《等你爱我》、《因为爱情2》、《天坑》,一年除了每周一、二和春节假期和换景的时间,保持258场次的演出,场场爆满不大可能,但能维持剧场的日常开销。

从票务销售的分析看,大部分观众都是首次观剧,一部剧上演几轮后,上座率就开始下降。所以从6月18日开始,小柯尝试用“爱情三部曲”的形式来安排演出–观众周六下午看《稳稳的幸福》,晚上看《等你爱我》,周日下午看《因为爱情2》,用一个周末看完三部剧,或者选择周三到周五每晚来看,“三部剧每一部都是独立的故事,可以分开来看,但在人物背景上有所联系,也能串起来。但这对演员是个不小的考验,需要不断转换角色。”这次“舞台连续剧”的尝试,也是国内首创。

好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剧院的驻演剧目,用一部戏吃一辈子,在小柯看来,这并不大可能:“从百老汇的观众组成来看,一部分是当地的中老年观众,有音乐剧情结的;还有一大部分是游客,来看新鲜的。这与百老汇在美国的文化地位有关,它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所以这件事绝非一部作品、或者几部作品就能改变的,尤其是对音乐剧刚刚起步的北京来说。要想维持剧场的运营,既需要新作的不断产生,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又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不浮夸,先从打动周围的人开始。

不愿做个“老人”

年过四十,小柯的白头发变多了,但他不愿做个“老人”,像同龄人那样长吁短叹,太多抱怨,“懂得其中的痛苦所在,知晓原因就好,也仅仅是同情而已。”有可爱的女儿,有自己爱的事业,他开始刻意去放慢生活的节奏。

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另外一部分可能是美好的–小柯并不打算去接太多工作,只是偶尔写写主题曲,除非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影视作品,再去考虑配乐。这份平和与理性,也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像水墨画一般平淡,有味道,耐得琢磨。

当然,小柯也发现属于他的另一面的美好,读诗,他发现看诗和读诗完全是两种心境,读诗会让自己静下来,甚至还引导他思考文学、哲学的问题。按照诗人朋友提供的诗单,每周二、四、六将自己读的诗,配上即兴演奏的钢琴曲,传到公众号里,同更多人分享交流。

他曾用作品梳理自己一路来的成长:“《遥望》是对青春期的总结;《你说我容易吗》是开始明白事了,知道要有责任感,得担当;《因为爱情》是对爱情的看法;《稳稳的幸福》表明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轻轻的放下》,是对之前很多事自己态度的表达。年轻时做音乐用电子,用摇滚,用技术去炫耀,说来说去都是形式而已。”

或许小柯的“稳稳的”,指的不仅是自身的状态,能从容保持自我,不狰狞,不掩饰,更是他对音乐、对生活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用心,并且记得初心。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