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作品特点 柳公权书法特点作品鉴赏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柳公权性情刚毅正直,其"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早已被后世传为佳话.柳公权历仕七朝,累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以楷书著

柳公权性情刚毅正直,其“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早已被后世传为佳话。柳公权历仕七朝,累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以楷书著称,兼善行、草。

柳公权书法特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初年间进士。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习欧阳询、虞世南,既得力于褚遂良,又向颜真卿汲取营养,然后融会贯通、酝酿变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俗称“柳体”。

欧体刚劲险绝,以“瘦”见长;颜体丰润,以“肥”见长。而柳体则取两家之长,并掺以北碑的骨力洞达、雄强爽健,因而,瘦而不露骨,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其结构和用笔十分严谨,一丝不苟,笔法挺拔,但在严谨中有变化,在规短中有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后代书家追棒的楷模。

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阅近代书法,而以欧阳询、颜真卿着意最深,形成了溶王之遒媚、欧之险劲、颜之雄强于一体的柳书风貌,棱角分明、骨力刚劲、雄强爽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一变中唐肥腴之风而独树一帜。诚如米芾所赞:“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柳公权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柳公权书法特点作品鉴赏

《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 楷书共28行,行54字。原石最初位于陕西万年县安国寺内,后迁入西安碑林。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崔铉撰文,唐会昌三年( 公元843年)立,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原碑立于皇宫禁地,拓本传世极少。因原石久佚,现仅存一宋拓孤本。此碑拓曾一度流于香港,1965年,周恩来总理特批,以重金购回,入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因其罕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家图书馆尊为镇馆之宝。该碑笔画沉着敦厚,劲健挺拔,气势磅礴,与《玄秘塔碑》相比更加精练苍劲。

柳公权书法特点作品鉴赏

柳体楷书用笔特征:

1、方圆兼施,刚中寓柔:柳字端雅、犀利、透骨、露筋,其笔画以瘦硬取胜,用笔多用方笔,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常用折笔折出棱角而呈方的形状,以彰显骨力。同时又能以方为主,济之以圆,方起圆结,于刚劲中显出丰润。如“相、宠、扶”。

2、中锋立骨,劲中含润:中锋是柳体楷书用笔的基本要求。柳书用笔精致,柳书的骨体追求雄健与秀挺的结合,其骨力之体现,精心于中锋逆势运行,细心于护头藏尾,汲汲于将神力贯注于线条之中,中锋骨法用笔使点画顾盼间秀气流露,撇捺挑踢如手足健朗,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如“友、羞、鸿”。

柳公权书法特点作品鉴赏

3、轻重提按,节奏分明:柳书提按较欧书对比明显,起、收处按笔较重,顿挫有力,轻重对比较强,转折棱角分明。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甚至常常比竖画还粗重;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竖画一般比长横略粗壮,以为主笔,求其变化;柳字一般撇轻捺重,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如“收、以、发”。

4、点画借用,灵活变通:“唐尚法”,唐楷历来以法度谨严著称,但在法度之中仍不乏灵动之笔,能于规矩中求变化。其中尤以点和横、竖、撇等笔画的置换居多,点画因势而变,顾盼照应,气脉畅通;个别笔画偶用行书笔意,既避免重复又破板化活,增强变化。故学习楷书,也要稳中寓活,若死守条框,字必神失,流于俗格。如“滔、匡、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