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律师 张晓敏:志愿旋律循环播放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晓敏的QQ里有一个分组名为"我的孩子们",分组里的好友都叫她"姐姐"."有些是我教过的学生,有些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我的."她笑道.张晓敏

张晓敏的QQ里有一个分组名为“我的孩子们”,分组里的好友都叫她“姐姐”。“有些是我教过的学生,有些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我的。”她笑道。

张晓敏的志愿情怀似乎与生俱来。一进大学,她就加入了历史悠久的红烛协会,开始投身公益。2009年,学声乐的张晓敏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接龙中学。

在许多乡村中小学,音乐课处于“要么根本没有,要么由其他科目的老师上”的边缘状态。即使有像张晓敏这样“专业”的音乐老师,也缺少基本的教学条件,“仓库里只有一架废弃的旧钢琴”。

思来想去,张晓敏决定用接近生活的东西来引导学生。“钢琴离他们太远,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离他们也太远。而贴近生活的东西,才更有价值。”于是,水杯、勺子、钥匙……各种材质的生活用品都成了张晓敏的教具。她还把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告诉孩子们“自己家门口就有很经典的音乐”。

课余时,水泥砌成的简陋球台和跳绳几乎是学生们仅有的消遣方式,更多时候,学生们只是三五成群地闲坐着。“最好的中学时光不能这样荒废。”张晓敏通过组建学生合唱团、音乐兴趣小组、广播电台等方式,让这些原本“安静孤僻”的孩子们拥有更丰富的生活。合唱团开音乐会时,学校墙头上都趴满了观众。

张晓敏常常看到家长背个大筐找到老师,说自家孩子不读书了。一次,有个学习成绩和唱歌都特别好的高一学生找到张晓敏,告诉她自己马上要去广东打工。每当此时,张晓敏心里都很难过。为了减少这样的遗憾,她在课余时间为有音乐特长的孩子进行辅导,实现了接龙中学音乐特长生考上大学零的突破。“比自己得奖还高兴。”张晓敏笑道,“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变化,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

支教期间,张晓敏时刻不忘整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沟通。2010年11月,她与华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的交流书信被整理为《音乐教育书简》正式出版。

一年时间稍纵即逝,张晓敏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让人欣慰的是,她创办的音乐兴趣小组等被后来的支教团成员一直传承了下来。

如今,张晓敏正在攻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而她的志愿服务工作从未停止。“我很少做长期规划,觉得今天做好明天的计划就行了。”张晓敏说,“但只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就是要把志愿服务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