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籍导演周浩作品《棉花》获本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2017-06-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1月22日晚,从第51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传来消息,贵阳籍独立纪录片导演周浩拍摄了八年的<棉花>,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周浩近照<棉花

11月22日晚,从第51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传来消息,贵阳籍独立纪录片导演周浩拍摄了八年的《棉花》,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

周浩近照

《棉花》聚焦的是棉花产业链。通过拍摄河南打工者在新疆工作的工厂和居住地,展现了采棉工生活的不易。

该片的主人公是种植百亩棉田的新疆棉农,从春寒到夏暑,长年累月靠手工劳作;坐3天2夜的硬座火车到新疆摘棉花的女人们,每天起早贪黑地要干14个小时、摘140公斤棉花,就为了两个月后能带3000元钱回家……在这条遍布中国、纵横跨度上万公里的生产链上,有几千万付出了很多很多却得到很少很少的普通中国人。

地地道道的贵阳人周浩,上世纪九十年代用相机在筑城街头拍摄过这样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张大了嘴巴,叫着‘卖报!卖报!’”这张名为《贵阳晚报》的图片,为周浩带来了第一个奖:中国摄影报月赛一等奖。

周浩曾经从事记者十多年,先后在贵州日报、新华社贵州分社以及南方周末等媒体担任摄影记者。后来,他转向了纪录片的拍摄。从最早的《厚街》,之后的《高三》(获香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龙哥》、《差馆》、《急诊》等,到获奖的《棉花》,他一直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普通的劳动人民。9年前,周浩在一列火车上结识了一位种植棉花的新疆人,由此拍摄了这部关于棉花的纪录片。

为记录中国棉花生产之全貌,他耗时八年,其中光剪辑就花了两年时间。《棉花》秉承了新闻记者特有的思维风格,镜头跟随一株棉花的命运,从种植、采摘、纺织、制衣、销售出口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国棉花产业的各个经济环节上的个体命运。

“很高兴拿到这个奖。一直以来我拍纪录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跟着自己的內心去拍摄。”本报记者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周浩。虽然夺得金马奖,但周浩感到并不轻松,他说,国内纪录片环境依然艰难,但无论如何自己都会一直拍下去。(刘辉 孙鲁荣)

据悉,《棉花》将会在国内的卫视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