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范书法 青丝染白霜 书法著精神 ——专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书范

2017-10-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书范书法的启蒙老师是在农村老家上小学时教语文的修鹤年老师,18岁张书范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由王传恭和郭风惠两位先生授课.郭风惠先生指导

张书范书法的启蒙老师是在农村老家上小学时教语文的修鹤年老师,18岁张书范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由王传恭和郭风惠两位先生授课。郭风惠先生指导学生们学习书法首先必须要临习古人碑帖,古人的经典之作将张书范引入了书法的大门。通过临帖,书范先生说他的书法学习才开始走上正轨。

从法度严谨的唐楷、苍劲高古的魏碑、到圆中带方的汉隶,以及宋、明、清经典碑帖都曾经作为他临习的范本。张书范临习了许多的碑帖,博采众家书香,吮吸各路养分,为以后走上书法创作与研究的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尤其到北京师范学院进修期间,欧阳中石先生授课,在课堂上要求学员们临习颜真卿《多宝塔》中的一个词组和王询《伯远帖》中的四个字,将原帖中的字放大复印成手掌大小,要求临习的字与原帖中的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训练方法。

从那以后,书范先生每临一本帖都是这样要求自己,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临帖。而不像某些人理解的"凡学不像的就自称是意临"。临帖最忌"大概齐"、"差不多",如果临帖能够做到"严丝合缝"则可谓基本功到矣。

张书范1979年有幸见到晚清大书法家张裕钊的真迹,感觉到这种"南宫体"笔力遒劲,刚柔兼具,阳刚中又不失阴柔之美,并带有一点金石风格。 "南宫体"运笔含蓄内敛,结构却很险劲外露;饱墨沈光,似圆似方。从那以后,书范先生找到了自己主攻的目标,并且一写就是三十年。

作为北京专研南宫体的第一人,这条路的开创是艰难的。没有同道可以交流,张书范只能反复临帖,自己琢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里圆外方"的落笔技巧,在几年后看到张裕钊笔诀时,发现和自己琢磨出的完全一致。

书范先生在浩瀚的书法世界里流连往返,沉醉其中。感怀先人的艺术成就与淡泊情怀,将中国汉字这一造型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观张书范的书法会发现:书法好比阴阳之道,落笔好似一阳初生,篇成好比阴阳平衡。多一分留白,则显空荡;增一分字迹则显拥挤,恰倒好处,散发出无尽的和谐美感。

张书范则说:一个书家的胜出,最后还在于他对书法的理解和执行。他对书法的理解是"好好写字、好好做人",加上他宽厚待人、谦虚谨慎的和蔼质朴,赢得了圈里圈外一致好评。

生命中最宝贵青春年华就无声无息消逝在黑白红之间,募然回首,满头青丝已染上了白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末的十年间,张老师曾分别应邀到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览及书法交流,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艺术飘洋过海。

2002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张张书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专门授予他"阿卡得米"奖,即学院派艺术权威奖。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首次登入太空,其中搭载了张书范等7位书法家的作品,2008年9月25日至28日,"神州七号"遨游太空,书范先生的书法作品再次搭载同行。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书范先生还担任着许多的社会职务,他们这一代人对书法的酷爱和付出都是很单纯的,之所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凭的是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徜徉在书法的世界里感觉愉快、轻松。尽管思想意识里没有为艺术献身一类的崇高字眼,但一旦融入其中,便觉着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有了新的提升。

张书范,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自1986年起,先后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意大利以及北京、烟台、青岛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及书法交流。

1997年,为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题写片名,2001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阿卡得米"奖,即学院派艺术权威奖。自1992年以来,曾多次参加中外各种书法比赛并荣获大奖,作品被多种艺术辞典收录和各地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