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翼身材 胡景翼:身怀武林绝技的民国将军

2017-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时期,名冠陕西武术四大名家("鹞子"高三."黑虎"邢三."饿虎"苏三."通臂"李四)之首.晚年广收门徒,传播高派武艺.近现代陕西地方拳师

民国时期,名冠陕西武术四大名家(“鹞子”高三、“黑虎”邢三、“饿虎”苏三、“通臂”李四)之首。晚年广收门徒,传播高派武艺。近现代陕西地方拳师多习高家拳,其门下多参加民主革命,其中以井勿幕、胡景翼、井岳秀最为著名。

胡景翼字笠僧,原名崇义,又字励生,1892年农历5月20日生于富平县侯家堡。胡景翼的老家在富平县陵怀堡,曾一度迁居外祖父家侯家堡,后迁至富平重镇庄里镇。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是爱国商人,见多识广,重义轻利,思想进步,对孩提时代的胡景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胡景翼先在庄里镇读了六年私塾,熟读儒家启蒙典籍,后随父亲到三原读书,拜关中名儒赵如笃为师,读“四书”、“五经”,打下坚实国学功底。著名学者章太炎和胡彦麟过从甚密。见到少年胡景翼聪明好学,一表人才,对胡彦麟说:“励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 。

胡景翼在三原读书时,拜魏金仲为师学习武术,魏金钟是少林寺出身的鹞子高三的大弟子,其高家拳和轻功独步武林。胡景翼与井岳秀等先后向魏金钟学习武术,习得一身好武艺,也为他后来结交陕西关中豪侠奠定基础。

1908年,革命党人焦子敬等在西安创办 “健本”学堂,胡景翼取得父亲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学堂。“健本”学堂任课的老师大都是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利用课堂,揭露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主张。

这些新鲜的思想,给了年轻的胡景翼以极大的激励,使他的思想更趋进步。学习期间,胡景翼看到美英日俄对中国侵略,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因而团结进步学生,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树下驱逐外侮,振兴中华的壮志。

因崇拜明朝开国大将徐达(驱元有功被明太祖册封为“中山王”),胡景翼自号“中山”;同时还以岳飞、关云长为楷模,以富平同乡、秦国大将王翦为榜样激励自己,给自己篆刻两枚印章作为座右铭,一枚上刻“一生低首拜关岳”,另一枚上刻“频阳将军是同乡”(富平古称频阳)。

陕西省志中记录说他经常“画鹰日射之”,以明其消灭外侮之志。同时他的豪言壮语给同学留下 “大言自负,人以为狂”的印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都不是豪言壮语。1910年3月,在井勿幕、宋向辰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8年,渭北蒲城县发生反动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的“蒲案”。在运动中,胡景翼看到了反动军队残酷镇压学生运动,手无寸铁的学生显得无力自救,胡景翼认识到,要推翻专治政府,必须有自己的武装。而陕西民党多文士,不愿与哥老会和刀客联系。但胡景翼看到这些人都有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一面,于是,他向陕西同盟会负责人井勿幕建议联络“刀客”。井勿幕就把秘密联络渭北会党和“刀客”的任务交给了胡景翼和李仲三等人。

胡景翼早期在魏金钟处学习高家拳为联系刀客侠士创造了条件。在富平,胡景翼先后结识了“黑瘠背”王守身、“胡老六”胡彦海、“马老二”马正德、“石冷錾”石象仪等一批有名的“刀客”和“柴伙会”(邦会)头目田玉杰、田春耕等。

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井勿幕和胡景翼义军的骨干。富平哥老会头目向紫山颇有些实力,胡景翼想收编向紫山,但向被县衙关在监牢。胡景翼通过做工作,里应外合,救出了向紫山。向紫山即带领部属近千人成为了胡景翼的力量。

所后他又到大荔、蒲城、华阴、化县、临潼等地联系各路英豪,一时间关中各处刀客纷纷与胡景翼结盟,或者投入革命党阵营,为辛亥革命在陕西首义积蓄了力量。 这也使19岁的胡景翼成为关中豪侠心目中的英杰。

在做“刀客“和帮会工作的同时,胡景翼看到传统的冷兵器与新式火器之间的差距,又把工作伸向清军内部,力图在正规军中发展力量。在清政府扩编的陕西新军中,有大量的哥老会成员。胡景翼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打入新军,结识了哥老会头目张云山等,并参加了哥老会,在大雁塔歃血为盟,使哥老会成员成为革命队伍的一支武装力量。

胡景翼联络“刀客”,打入新军,争取“哥老会”的工作,为以后的武装起义打好了基础。

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义爆发,陕西革命党人随即于10月22日在西安起义。义军很快攻进西安城,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井勿幕为北路安抚招讨使。胡景翼率领队伍打出了“兴汉灭满,光复中华”的大旗,在渭北耀县起义。

随即率领义军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耀县、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镇,成立了渭北起义军总部。年方20的胡景翼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团长),开始了自己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由于胡景翼在渭北一代的感召力,其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渭北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胡景翼为了改变部队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江湖作风,随即在部队中开展了整顿纪律和练兵活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在革命浪潮的的冲击下,清政府组织军队向武汉进攻的同时,又命令河南、甘肃的清军夹击围剿陕西革命军。同时山西民军在晋南失利,胡奉命率部渡河援晋。不久,原陕甘总督升允督甘肃清军20营兵力进攻陕西,一部已进至三水(今旬邑)、淳化之间,西线全线崩溃,向西安告急。

胡由晋回陕,未及歇缓,井勿幕即命其挥师西进,迎战清军于张户原(今旬邑张洪原)。激战终日,胡粒米滴水未进,将士个个奋勇,终将升允所部打败。“返营疾呼取饮,立尽半缶。陕西自是安”。西线战事的胜利挽救了陕西辛亥革命覆亡的危局,胡景翼为确保陕西辛亥革命果实立下不朽功勋,同时在西线战局中显示了胡景翼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陕西的革命党人也受到打击、排挤。为了寻求救国真理, 1912年4月,胡景翼辞去军职,后偕同乡张义安、冯子明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一说东京成城学校)。1913年初,因沙俄胁迫外蒙独立,振武学校中国留学生公推胡景翼、张义安回国组织“征蒙军”抗俄,因袁政府已与俄签订协议,遂投入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1914年1月,二人由上海返回日本,经于右仁、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进入孙中山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军事和数学,并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

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中山先生立下誓言:“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国家大计”。事实证明,胡景翼正是用一生的革命实践履行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诺言。

9月,胡景翼等学习期满向孙中山先生辞行,孙中山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俟经济裕时,当给数万金供用。”胡景翼说:“数万金无益我,有精神无不济也。”孙中山听后大为赞赏,说: “西北大事,完全托之于公矣!”肩负孙中山先生的重托,怀抱着伟大的革命理想,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回国后,胡景翼积极联络革命党人郭希仁、刘霭如、刘允丞、史可轩、冯子明、张义安、董振五,以及山西续桐溪、续范亭,河北孙岳、甘肃邓宝珊等“华山聚义”,共谋逐陆讨袁。为了掌握革命武装,胡景翼利用旧日的关系,进入到陈树藩的部队,被任命为游击营营长,驻军富平。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讨袁革命。随后,胡景翼以不到300人的兵力奇袭陕西都军陆建章的精锐部队“中坚团”,激战两昼夜,打败“中坚团”并活捉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在富平、白水等地联络各路民军成立陕西护国军,举起讨袁义旗。

接着胡景翼进兵西安,迫使陆建章离开陕西。这就是陕西近代史上著名的“逐陆讨袁之役”。当时各部首领皆推胡景翼出任护国军总司令,陈时任旅长,人多势众,胡为了争取陈,遂以“有旅长在”而不就,乃推陈树藩,陈树藩随后做了陕西护国军总司令,随后被任命为陕西督军。

陈树藩督军陕西后,投靠皖系军阀段祺瑞,再次背叛了革命,激起了各路民军的反抗。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发动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18年1月,胡景翼与革命党人成立了陕西靖国军,竖起“讨陈伐段”的大旗,胡景翼和曹世英被公推为左右翼总司令,积极投身“护法运动”。

陈树藩即派兵攻打三原靖国军总部。胡景翼和曹世英出其不意,主动出击,一举粉碎了陈树藩的进攻。靖国军乘胜追击,兵分东西两路,合围西安。

张义安率西路军,进驻西安附近的甘家寨,以一个营的兵力粉碎了陈军三个营的进攻。在泾阳、三原战役结束后,胡景翼派冯子明、李虎臣、康指定、邓宝珊,挥师南下,支援张义安。靖国军以凌厉的攻势摧毁了陈军在西安西郊的防线,从西、南两面包围了西安。曹世英、郭坚、高峻率领的东路军连克新筑、十里铺、光台庙,直逼韩森寨,从东、北两面对西安形成了包围。

然而,陈树藩勾结北洋政府,纠集刘振华的镇嵩军入陕镇压靖国军,对靖国军形成外包围。同年8月,应胡景翼等人邀请,于右任从上海回陕,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于右任的到来没有缓解靖国军的危局,靖国军仍处于被陈树藩包围的危险境地。为扭转靖国军的不利形势,胡景翼于9月18日,只身到渭南固市镇会见姜宏模与陈树藩会谈停战,陈树藩背信弃义,拘禁了胡景翼,将胡景翼囚禁于西安督军署之百尺楼。

陈树藩一面威逼利诱胡景翼,企图以胡景翼的号召力动员靖国军投降,另一面软化胡景翼的斗志。胡景翼不为所动,研读经史书法,潜心撰写作战回忆录,书写日记尺许。陈树蕃请来关中大儒毛昌杰先生为其讲经,在百尺楼,毛昌杰除了给胡讲经史百家与古典小说之外,还与胡切磋书法绘画,胡景翼的书法自此打下深厚功底,为于右任先生所推崇。

“五四”运动爆发,胡景翼在囚中书写条幅诗赋,揭露帝国主义阴谋,号召国人自救自助。囚禁中的近三年时间,胡景翼遍研经史子集,总结古今中外军事谋略,同时初步接触到苏俄共产主义学说,为今后期大展宏图再次打下坚实基础。

1920年,直系冯玉祥带兵进陕,走投无路的陈树藩决定以释放胡景翼为条件,和靖国军讲和。胡景翼回到靖国军,治军修武,重整队伍,准备东山再起。同时创办立诚中学,培养后备力量。而当时身为直系将领的冯玉祥派军对靖国军形成合围之势,试图收编靖国军。

内无补给,外无救兵的靖国军被困在渭北。为了保住靖国军,为革命保存实力,刘允丞、续桐溪向胡景翼提出,接受改编,暂且换旗,保存实力,东出潼关的建议,得到胡景翼的赞同。靖国军遂被改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由胡任师长。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命令冯玉祥移军河南。胡景翼也率部进军中原。冯玉祥一到郑州,就遭到河南督军赵倜的两面夹攻,向胡景翼告急,要求增援。胡景翼不计前嫌,立即出击,解了郑州之围。郑州一战,改变了冯玉祥对胡景翼的看法,为以后冯、胡联盟奠定了基础。胡景翼随后被任命为京汉铁路线的护路使,所部被编为陆军第二十四师,驻军顺德(河北邢台),负责正定到彰德(河南安阳)一段的护路任务。

1923年2月,京汉铁路爆发了“二七”大罢工。吴佩孚下令镇压工人,胡景翼拒绝执行吴佩孚的命令。吴佩孚又下令胡景翼南下攻打北伐军,胡景翼以军备不齐,粮饷不足为借口,又一次拒绝了吴佩孚的命令。

曹锟贿选和吴佩孚的“武力统一”政策,激化了内外部的各种矛盾。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目标。会后,孙中山派人向胡景翼传达了会议精神,指示他联合北方进步势力,发动反直军事斗争。

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25万大军北上迎击张作霖。吴佩孚命令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军,策应前方。胡景翼周密策划,利用冯玉祥、孙岳对曹锟、吴佩孚的不满,与二人结成反直三角联盟。

在喜峰口等多处,奉军连败直军,坐镇北京的吴佩孚亲率精锐急赴山海关一线,京城空虚。邓宝珊按胡景翼安排,到古北口秘密联络冯玉祥班师回京。胡景翼率军南下接应冯玉祥,同时密令岳维峻袭击王怀庆部,割断王怀庆和吴佩孚间的联系。

然后兵发榆关,堵住吴佩孚陆路回师的通道。又命邓宝珊、李纪才直奔京津,在丰台、玉田、滦州一线布防。令留守通州的李虎臣,策应冯玉祥进京。配合邓宝珊、郑成思,形成对唐山和天津的包围,堵死吴佩孚从海上回师京城的通道。胡景翼的这些部署,有力地配合了冯玉祥回师北京的军事行动。

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在孙岳的帮助下,一弹未发,开进了北京安定门,占领了城内的交通要道,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23日控制了北京的整个局面。25日,在北京北苑召开了政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各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任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冯、胡、孙商议,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北京政变,消灭了吴佩孚,迫使曹锟下台,把溥仪赶出皇宫,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胡景翼的指挥下,李虎臣、张之江、刘郁芬等兵陈杨村以西,岳维峻、邓宝珊占领唐山,对吴佩孚形成合围之势。胡景翼下令总攻击,吴佩孚兵败从塘沽下海,向南逃窜。胡景翼进驻天津,讨吴战争宣告正式结束。胡景翼进驻天津后会见张继、谢无量、马伯援等,商讨时局,决定派马伯援南下迎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北上。

而张作霖突然率师进入山海关,直逼京、津,并公然拥戴段祺瑞任反直军统帅,阻止孙中山北上。同时,临时执政府任命胡景翼为河南军务督办,将其调离京津。在离开北京前,经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的引荐,11月16日,胡景翼在苏联驻华大使馆会见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请求中共和苏联政府给予帮助。

12月4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冲破重重阻力,到达天津,胡景翼派李仲三、寇遐在天津迎候,同时派忠实的学生营担任孙中山的卫队,并请孙中山到河南指导工作。

因孙岳不愿来河南,胡景翼又兼任河南省长。他坚定奉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采取“豫人治豫”方针,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邀请李大钊两次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计,为国共在河南合作奠定了基础。李大钊满怀希望地说:“把胡景翼培养起来,这将来同我党合作是可靠的人”。应胡景翼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派王若飞协助胡景翼开展工作。在李大钊等的协调下,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应胡景翼的邀请访问开封。

苏联又派遣西纳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郑州担任国民二军的军事教练。苏联又无偿援助国民二军大批枪炮、弹药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同时,胡景翼又派党必刚、师哲等30多人到苏联基辅军事学院学习。

而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也相继到达开封,于右任、李根源、李烈钧、张季鸾、焦易堂、张跃军、柏文蔚、景梅九、钮永健、周振麟、张继、田桐、田恒、丁惟汾、王用宾、续范亭,马伯援等国民党元老和军政要人先后来到开封,或任职工作,或参赞军政。

日本友人佐佐木、朝鲜抗日志愿者王海公,安重山等,也来访问。广州黄埔军校输送杜聿明、张耀明、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到国民二军担任职务。

共产党员徐向前、阎揆要也从黄埔军校来参加国民二军的工作。一大批爱国青年参加了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其中就包括王亚樵、李云龙、张灵甫等。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陕西督办兼省长刘镇华惧怕国民军势力向西北发展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派镇嵩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憨玉琨出兵豫西,力阻胡南下督豫。1924年12月初,憨军占领洛阳、郑州, 并在黄河南岸布防。1925年2月,刘镇华又率四个旅到洛阳督战,对国民军发动进攻。

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双方在豫西巩县的黑石关激战半月,胡指挥的国民军第二军在第三军配合下,将憨军打得一败涂地,刘镇华只身逃往山西,憨玉琨落荒嵩县服毒自杀。自此,胡景翼稳固了中原,国民二军军队扩大为13个师又7个旅、7个步炮独立团,凡20余万人;还创办陆军训练处,培养学员4000余人。

军工专家高又明主导下建立起了当时国内最具实力的巩县兵工厂等,其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广东北伐军,与以黄埔军为主体的广东南北呼应,即将形成全国革命的新局面。1925年初,四川革命军总司令熊克武派但懋辛与胡景翼会商进攻武汉,以响应南方革命军。

但是,就在国民二军攻克洛阳时,传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的噩耗,胡景翼悲痛异常,精神遭受巨大打击,导致右臂的疔疮复发,他万分悲痛,病情日渐加重,但仍亲自主持了开封的孙中山追悼大会。不幸的是,胡景翼随后病情恶化,于1925年4月10日,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仅34岁。

胡景翼将军的逝世全国震惊,国民政府授予其上将军衔、延威将军,北京、西安、开封、郑州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是年5月,胡景翼将军灵柩归陕,11月葬于华山北麓王猛台下。

于右任先生为其撰写碑文,章太炎先生亲自为其立传,李烈钧等国民党元老题字,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书刻了“延威将军胡景翼”碑文。在冯玉祥、于右任、张群、张继、高桂滋、刘峙等的倡议下,国民政府在郑州设立胡公祠。

1936年秋,历时4年建造的胡公祠终于完工,占地23亩,有殿、亭,并有一塑像,翠柏红垣,古色古香,有“当代书圣”之称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楹联:“百战奠山河 革命勋勤昭国史 万人空道路 中原庙祀报元戎”,现存于郑州市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