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黄香 胶州小村黄香日销万封 制香手艺传承上百年

2018-03-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胶州小村黄香日销万封 制香手艺传承上百年黄香 小村 庄村 销往 相传 丈人 崇祯年间 祭祀 出料青岛社会胶州市胶东办事处谈家庄村有上百年的制

胶州小村黄香日销万封 制香手艺传承上百年

黄香 小村 庄村 销往 相传 丈人 崇祯年间 祭祀 出料

青岛社会

胶州市胶东办事处谈家庄村有上百年的制香历史,工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变为机械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眼下,农闲季节村民们充分利用这一传统绝活,开足马力制作黄香。与往年不同的是,村民在黄香中添加了十多味草药成分,黄香不再只是祭祀用品,还具有驱虫保健等功效,产品供不应求,仅春节前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上万封黄香销往全国。

追溯 制香手艺传承上百年

“谈家庄村建村有300多年,制香手艺已传承一百多年。”据谈家庄制香大户谈伟介绍,相传明崇祯年间,崂山李村附近的侯家村李良佐、李良臣兄弟来到此地,为大财主谈震采看护果园。两年后,谈家两个儿子也来定居,遂称为谈家庄沿袭至今。

对于谈家庄制香历史,村里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在他爷爷那辈村里就有人跟着长辈做香,距今至少上百年的历史。谈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丈人高惠义承包了村集体的制香设备,做起了传统黄香,而他的做香技艺也是丈人手把手教出来的。

工序 十多道工序制出料香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谈家庄村,远远看到村南侧的空地上,一摞摞整齐摆放在箩上的黄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走进村东侧的丰伟制香厂的制香车间,只见一张张大“箩”铺满黄香,旁边的机器隆隆作响,每当从出料口面条般挤出一排黄香,工人把手底下的切刀一落,一排带着清香的黄香落到“箩”上,另外一名工人接过去,放到室外晾晒。

“制作传统黄香需要十多道工序,虽然有了专门制香的机械,但关键环节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否则生产出的香质量就会出问题。”谈伟说,黄香的配方是他丈人专门配置的中药方子,含有20多味中草药,把木粉、榆树面和中草药按照比例配好后搅拌,还要经过挤压、出条、上箩、晾晒、压直和包装等十多道工序,才是最终的成品。

产量 一天上万封销往各地

“以前从凌晨3点钟起来就开始配料,一直忙到晚上9点钟才能休息。自从购买了专门的制香设备,不用起得那么早,人工省下了不少,每天还能生产出上千封黄香,产量比以前高出五六倍。”谈伟说,以前做香与推磨差不多,在一个圆筒上装有螺丝,人将杆子插入螺丝上面的孔,转动螺丝向下缓缓挤压,把调好的香料从一个圆筒里压出来,费时费力不说,一天还做不了多少,7个人协作仅能生产出200多封黄香。

虽然有些传统工艺不能省,但现在某些环节采用机械化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为保证每一根黄香的香味始终如一,因此每一次配料,他都是自己动手。这样做除了保证香的质量外,也能避免秘方泄露。谈伟说,谈家庄村从事黄香生产的大小业户30多家,每天生产出上万封黄香,销往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地。

期盼 传统老手艺入选非遗

“现在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样的活,我是村里制香行业最年轻的,真担心这门传统技艺会失传。 ”谈伟表示了担忧,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卖力气干活,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去学做香。他今年已经46岁了,现在村里没有一个年轻人会这门手艺,他担心再过二三十年,这门老手艺可能面临失传。眼下谈家庄人大胆创新,让黄香不再只是祭祀用品,更具驱虫保健等功效,他盼望这门传统技艺能被当地列入非遗。

据胶东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谈家庄村有上百年的制香历史,农闲季节村民们充分利用这一传统绝活,开始忙做黄香,工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变为机械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从业者由以前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三四十户,从业人员达到四百多人。所制黄香添加了20多种保健和净化空气的中草药,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不用到年关,村民手头上的黄香就被抢购一空,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不用出门每月也能收入2000多元。(马丙政 王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