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治老婆 老红军刘文治: 能参加红军是我今生最大的骄傲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12年,刘文治出生在四川通江县洪口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我那时候在农村,也没什么文化."刘文治对来访的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博物馆馆长."旗

1912年,刘文治出生在四川通江县洪口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我那时候在农村,也没什么文化。”刘文治对来访的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博物馆馆长、“旗帜哥”邵建波说,他20岁的时候,还只晓得种地和打猪草。在部队里,刘文治主要工作是为战友们缝制军帽和米袋,并到处宣传动员女子参军。

背着家人参了军

粉上衣灰马甲,红色的老北京布鞋,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104岁的刘文治显得精神十足。 “我家有5个兄弟姐妹,我排老大。”刘文治轻轻拍着胸口说。年幼的刘文治早早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她清楚地记得,20岁那年的一天,她正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村里来了一群穿军装的陌生人。那时的她万万没想到,正是这支军队的到来,改变了她的人生。刘文治回忆说,“部队的军人们对穷人就像对自家人一样。”

在与红军接触的过程中,参加红军的想法在20出头的刘文治心里暗自生根。“第二年8月,我瞒着家里人悄悄报了名,加入了红军。”她说,“能参加红军,能接受任务我很满足,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作为女兵,刘文治的任务是给战友们缝军帽和米袋。刘文治说,当时的女兵很少,加上自己一共3人,所以她还要当宣传员,动员女子参军。到1934年底,军队里做针线活的后勤女兵增加到近80人。

一大坨盐救了10多个女兵的命

1935年1月,刘文治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命令,发动了陕南战役。红军吸引敌人北移后,随即回师川北,强渡嘉陵江,并乘胜向西进攻,解放了涪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大片区域。随后,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的长征之路,已成为女兵排长的刘文治跟随部队离开了家乡…… “我们每天不停地走啊走啊,从天不亮走到天黑……”回忆起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有一天,走到一个山沟里,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白花花的盐山。

我赶紧挖了一大坨,背在背上…… “一路上啥子吃的都没得,我们就吃野草,煮一下就吃。

”说到这里,刘文治轻轻笑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那个味道,那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但当时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作为排长的刘文治,还担负着携带盐、分发盐的重任。每天开饭前,刘文治会用小刀刮几粒盐沫子在每位战友碗里。正是靠这坨盐,排里10多名女兵,大都保住了性命。

过草地时一路都是战友遗体

回忆起长征路,刘文治老人总是眼含热泪,因为其中的过程实在太苦。“长征这一路,牺牲了好多好多战友……”刘文治的声音哽咽起来,泪水浸透了双眼,顺着脸颊流下。

“党岭山,党岭山,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刘文治口中的党岭山,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太冷了,我们遮雨挡雪用的油布都冻脆了,根本不敢折叠,一折就会断开。”刘文治说,每天晚上,为了取暖,她和战友们挤在一起睡觉。第二天醒来,发现好多战友已在睡梦中牺牲了……

面对长征中的死亡,刘文治坦然地说,“从参军那一天起,我就已经把生命交给了党。”

长征途中她收获爱情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刘文治随军在甘肃驻扎,在三八五旅继续为军队做军衣、绑腿等军需用品。就在甘肃工作期间,她与同她一起走过长征路的战友谢远长喜结连理。 说起与老伴结识的故事,刘文治有些害羞。在翻一座大山时,谢远长由于缺氧瘫倒在途中,是刘文治将他背了出来。“我当时不救他,他就死了……”刘文治说。

1945年,刘文治经延安短暂停留后,随部队南下。1952年,刘文治和谢远长结束了军旅生涯,转业到了重棉四厂工作,直至离休。

2012年,刘文治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这一年,她总念叨着,希望到延安去看看。于是全家老小20多个人自驾游,陪刘文治去了延安。老人现在闲来无事除了和子女们聊聊天,就喜欢看电视。“除了《亮剑》类军旅题材,还喜欢看体育赛事。”刘文治说,“我现在是丁俊晖和德约科维奇的粉丝。”她认为,体育是一种激励,要想超越别人,首先要超越自己。 德州晚报新媒体讯 记者 汤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