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举荐的朱厚泽 郑仲兵:是谁举荐朱厚泽任中宣部长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朱厚泽主政中宣部只一年六个月.但是他留下的口碑,超过到现在为止除***以外的所有中宣部长,他的"三宽部长"美名,可与***的"思想建设部".

朱厚泽主政中宣部只一年六个月。但是他留下的口碑,超过到现在为止除***以外的所有中宣部长,他的“三宽部长”美名,可与***的“思想建设部”、“思想解放部”部长媲美。

有说是邓力群,有说是***,有说是***,有说是***,有说是***,有说是李锐,有说是***。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问过朱厚泽,他也说不出来。现将有关情况,并朱厚泽和他们曾经的关系,简述如下。

在朱厚泽任中宣部长期间,我一直认为让朱厚泽任中宣部长的始作俑者是邓力群。我记得很清楚,在朱上任不久,邓力群曾在中宣部的一次会上说,朱厚泽是他“发现”的,并加意赞扬朱厚泽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发表的两篇论文。

一篇是1981年在中央党校写的毕业论文《怎样培养新一代接班人》,1983年他代表贵州省委在遵义开的中央党校哲学年会上的讲话《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新一代领导干部》,就是在这篇论文基础上修订的。

另一篇是1984年在贵州省委全会上的讲话《统一认识,自觉推进全面改革的发展》。朱厚泽根据贵州的社会历史特点和自然条件,提出“简政放权,激活细胞,横向联系,服务协调”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思路。当时,我对邓力群用“发现”一词非常在意,心想:被他发现的会是好文章?

据我所知,朱厚泽和邓力群本是南辕北辙,素昧平生。1985年4月23日——6月8日,邓力群赴四川、贵州、湖北三省考察,在贵阳才初次与已是***的朱厚泽接触。邓力群后来回忆说:“这个人反右时(郑按:应是四清时)受过打击,但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读了许多书。

当时对他的印象不错。”(《十二个春秋》352页)关于邓力群说他推荐朱厚泽当中宣部长,我还接触过两个线索:一是朱厚泽和我说过,1985年7月下旬他到北戴河参加中央会议的当天下午四时,邓力群在下榻楼里约见他,并和他共进晚餐,邓力群虽然也讲了些中宣部的情况,但主要是在说他的好话,特别赞扬了他的两篇论文,并向他表露是自己推荐他当中宣部长的。

还有一个是,当年在中央***处办公室工作、代理过朱厚泽秘书的孙方明,在纪念朱厚泽逝世一周年写的《忆睿智宽厚长者》中也提到,1985年秋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期间,邓力群也曾对他说:“朱厚泽到中央工作是我推荐的。”

但是,后来邓力群的口气变了。他在2005年出版的《十二个春秋》中就说是***提名的。书中写道:

“大概从四川、贵州回来以后,我正式向***、***提出自己不想当宣传部长了。他们也乐得我不当,故而答应得非常爽快,说积极物色人选。用了一个月时间,先是***提了一个名单,选了几个对象,偏重于朱厚泽。***又专门到贵州去做了一些调查。回来后就确定了,由朱厚泽接任中宣部长。”

这里,邓力群是有意掩盖了因“清污”而名声扫地的事实,强调自己是主动提出让位,而且把中央物色新的中宣部长和***考察朱厚泽的时间故意放晚,但所云***提名朱厚泽的情况基本属实。

事实是,1985年5月,仍为中央分管组织和干部工作的******,为了选择新的中宣部长到了贵州,邀请时任贵州***(第一把手)的朱厚泽——他的重点考察对象,一起去安顺、遵义等地考察,一边看一边谈话。这次考察后中宣部长的人选基本上就锁定为朱厚泽了。但***为什么提朱厚泽,或是谁向他推荐的?仍然待考。在此顺便一表宋朱过从的历史情况:

一是,说来也巧了,***在1950年代初期任中共西南局第一副***、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曾到贵州考察工业并到了贵阳烟厂;当年才二十出头的朱厚泽是贵阳市烟草公司的党委***、经理,是他接待并陪同了***。

二是,光阴荏苒,约三十年后,1982年底,贵州省委选定朱厚泽进常委会并报中央,又是***代表中央给省委第一***池必卿打电话。宋问:朱厚泽任***行不行?池答:行。又问:把他位子往前挪一挪名列第二行不行?池是个明智又开明的老同志,明白中央有意让朱过渡接班,实现新老交替,便回答:当然可以,还可以把他排在我的前面。

(参看刘学洙《我眼中的朱厚泽》上,《贵阳文史》2008年第6期。朱厚泽在回忆池必卿时,也和我讲过这个故事)

对于领导罕有到家造访的朱厚泽,到京不久还登门拜访了***。朱厚泽对我回忆说:“因为到贵州时(按指1985年宋到贵州)我陪着他看,看了之后我说,有些情况将来再给你汇报。所以到京之后就到他家里去汇报。”朱厚泽说:“从年轻时开始,他在我们心目中就是老爷子,很大的老爷子嘛。

他对我们这些小家伙是既亲切又随便的。他刚吃了晚饭。他有个习惯,晚上要弄一盆热水烫脚,当时他一边招呼人打水烫脚,一边和我叙谈。”我印象中,厚泽不止一次流露出对***的真切情感。

他回答:“谁推荐我,我不知道。说由***提出来也好,由***提出来也好,这都有可能。因为他两个人当时在中央管干部嘛。但是谁出的主意,这我就不知道了,没有谁对我说过。”这里,朱厚泽用这样的语气提出***提名的可能性,应非随意之猜度。

朱厚泽到中宣部一年之后,8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朱厚泽“三宽”讲话摘要,标题是《关于思想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看后,极为赞赏,即邀朱厚泽到他住所(当时他们都在北戴河办公)吃西瓜,还让夫人齐心将当日报纸送给***看。可以看出***对厚泽的器重和欣赏。

我又对厚泽说:“听吴明瑜(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是厚泽和我的好朋友)讲,可能是***提的名,当时***还在中组部长任内。”

厚泽听后笑道:“吴明瑜曾告诉我一个传说:有人攻击***拉团派,还拿朱厚泽做例子。因为我原来做过青年团工作嘛,不过那时团中央第一***还是冯文彬。当时***就说:朱厚泽怎么是***拉的团派呢?朱厚泽是我建议来做中宣部长的嘛。”

厚泽还说,之前他和***没有多少接触,只是到京汇报贵州班子时,***在场。我说:“1985年8月19日你正式到中宣部报到、亮相,恰是***代表中央***处送你去的,而且还讲了话。虽然当时他的身份已是中央******了。

这不也说明你任中宣部长似乎和他有什么特别关系吗?”朱厚泽只是笑笑,没有再作解释。我还知道,1986年秋,中央有权威人士对厚泽的“三宽”讲话有非议,是***提醒厚泽:“你那个宽的文章不要再做下去了”。朱厚泽非常感激***对他的关照和爱护。

至于***推荐朱厚泽之说,就更不鲜见了。

1982年开十二大,朱厚泽和***就有了接触。

1984年***随耀邦到贵州,他和厚泽接触交谈就更多了。特别是***继***任中央***处常务***后,对厚泽的思想倾向和工作能力自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朱厚泽自己也说,在他任中宣部长之前,和中央领导人接触最多,谈的最多的当属***。

1985年6月上旬中央***处会议基本确定朱厚泽任新中宣部长后,派***于6月26日赴贵州找朱厚泽谈话落实。朱厚泽曾和我谈起那段情节。

胡:“中央要让你做宣传部长,我们将来要共事,我得先来找你聊一聊呀。”

朱:“你们从历史上数一数,中国***的历史上哪有像我这样的人当中宣部长啊?要么是老革命,经验丰富,老资格的,要么是学问很高的。”

胡:“你怎么这样看问题呢?现在新老交替,老同志要退下去,年龄大的要退下来,这是自然规律。另外,中宣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部门,不能光叫搞意识形态的人来当,不能光是从原来写文章、搞理论、管报纸刊物这样人当中来选择,要找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行。”

朱:“这样的人有的嘛,任仲夷同志不是现成的摆在那里,他是老革命,非常有经验,而且思想理论水平又那么高,那不是很好吗?”

胡:“任仲夷同志年岁大了嘛,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年纪轻的也有嘛,福建***项南就很合适。”

***不说话,朱厚泽不知其故。到北京以后才知道,有人要倒***,就借晋江假药案来整肃项南,***已批示以***的名义处分项南。***知道情况,只不便向朱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