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生照片 知青张春生:一张珍贵的照片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面是我于1970年4月1日拍摄的一张照片.在兵团我拍了许多照片,记录着当时的生活.工作,苦难和欢乐.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已经散落.丢失,杳

上面是我于1970年4月1日拍摄的一张照片。在兵团我拍了许多照片,记录着当时的生活、工作,苦难和欢乐。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已经散落、丢失,杳无音信,唯有这一张我一直把它珍藏着,因为它记录了历史,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

我们去云南的时候,一直讲是去"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可是到达后才知道"兵团"还在组建之中,编制仍然是农场,作为我们这些家庭中多多少少都有点儿"问题"的人,当时谁要挂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牌子,那身份立马就改变了,所以不少同学都盼着兵团早日成立。好在上层的动作还算快,1970年3月1日,11团的团部成立了,各营确定4月成立。

我当时是69年10月底,水稻收割结束后,从弄岛农场1队(11团4营1连)借调到农场"整党办公室",主要管理资料、写写材料。平时不忙的时候就去宣传办公室帮忙,与宣传办公室的同学关系很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宣传办公室成员全是知青,大家说得来)。

从参加完团部成立大会回来,营部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就开始了,制作横幅、安排会场的连队位置、准备大会的发言稿、筹划大会的献礼内容、会场的彩旗、音响等等……。

开始,我并不知道农场还有照相机,到了临开会前两天,当时的"革委会副主任"、马上要上任的副营长徐复仁,从他的办公室拿出来一台老式的"上海"牌120照相机,6×4.5的取景框、翻盖伸缩的镜头腔。

他问我会不会用,我一见高兴极了,心想:我从上小学就开始和哥哥们学照相了,哪能难得倒我。连忙接过来噼噼啪啪地试了起来,可能这个照相机当时在农场算个贵重物件,保护得相当的好,光圈、快门、转轴都和新的一样,灵活、准确。老徐见我挺熟练,大概也放了心,就安排人去买胶卷,并把相机郑重其事地交给我,嘱咐要把成立大会的场面照好,我满口答应下来。

当我回到宿舍,把相机拿给同宿舍的同学看时,大家都高兴起来,因为,当时因为照相只有跑上38公里去城里照相馆,太不方便,现在有了它,就方便多了。……

到了4月1日,营部成立大会那天,我和大伙把会场的事儿一干完,就赶紧装好胶卷,等着会议开始。看着满操场的人群,我挑了几个角度把会场的人山人海情况照了下来,可是主席台太宽,会场又是一个大平台,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再往后退,也只能照些后脑勺,……我左转右转,就找到中间的一个稍好的位置,拍下了这张照片,遗憾的是两边还都没照全,不过还算把主要的照了下来。

记得拍摄当时是农场第一批胶工向大会献礼,中间发言的是二连的北京知青路晓平,后面手持第一批烟熏胶片的左起:耿桂荣(北京)、王小平(一连北京)、陈某某(三连老工人、连长的夫人)、李若琼(一连昆明)、张友婷(二连北京)、李凤英(十二连昆明);右边的左起:(七连北京)、舒卓(十二连、老四川)、后几个记不清了,好像有一个是五连的赵辉臣(北京)。

……胶片上的字是林彪在海南的题词"大力发展橡胶,满足全国人民需要"。是我用隶书在红纸上写好,贴在第一批烟熏好的胶片上的。……

这张照片冲洗之后,放大了不少张,当时自己也没有特意保存,放大的照片都发了下去,我现在保存的这张,还是我爱人后来去服务社照相馆时,看到有她在上面,随手要走的。这样,她就一直保存到现在。我想肯定有不少人手里还有放大好的这张照片,那样翻拍出来的效果一定比这张要强。

一张小小的照片,记录了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历史,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回忆,让我们无法忘记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华、无法忘记自己经历的火热生活、无法忘记洒满自己汗水的胶林、水田,无法忘记边疆的凤尾竹和鋩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