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全党全社会抓教育工作纪实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丹桂飘香之时,丁陶大地再传捷报:今年襄汾县普通高考成绩在去年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一是硬本达线再创新高.全县硬本达线146

丹桂飘香之时,丁陶大地再传捷报:今年襄汾县普通高考成绩在去年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一是硬本达线再创新高。全县硬本达线1468人,比去年增加275人。其中襄汾中学达线1263人,比去年增加169人;汾城中学达线143人,比去年增加73人。全县体育、艺术、播音主持等双达线人数统计为153人。至此,全县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达到1621人。二是高分人数占比上升明显。全县一本达线661人,占总达线人数40%,其中理科600分以上73人,650分以上4人;文科600分以上1人,属于全市文科状元。襄汾中学闫雯雯同学高考前已通过清华大学***,获得降25分录取资格,高考得分66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襄汾中学杨慧丽、高鹏被北京大学录取。喜讯传来,社会各界为之震动。

2009年以来,襄汾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千方百计增投入,科学调整促均衡,求真务实解难题,全县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努力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连续五年荣获“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教育工程考核先进(优秀)县”荣誉。

襄汾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究其实,首先是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做到了投入放权两支持。所谓投入,是给钱、给人、给政策;所谓放权,是选对主管部门负责人,放开手脚让他干。

说起襄汾教育,首先要说起襄汾县的主要领导。县委***王国平,县委副***、县长张宏志,或毕业于师范学校,或从事过教师职业,都有着深厚的教育情结。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和全县人民关注的焦点,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明确提出“抓经济在眼前、重教育谋未来”的口号,坚持做到教育发展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先考虑、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在每年年初的安排部署上,全县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项目中,仅教育工作至少占到3项。在具体的推进落实上,每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至少7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涉及的项目大到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小到幼儿教师***、长期代教待遇解决等,无一例外优先解决。特别是作为党政一把手,县委***王国平,县委副***、县长张宏志高度重视,倾心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条件。王国平上任伊始,通过实际调查摸底发现给市里报的校安工程太少,远不能满足全县要求,于是又到市里多方争取指标,同时县里拿出配套资金1亿多元,对全县所有校舍危房进行了改造或重建,让师生们住进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新校舍。为了开阔校长视野,他还邀请国家教育部原高考命题处长蒋超为县直学校校长作了专题讲座。2013年5月8日,张宏志上任之初就在副县长曹佩及教科局相关人员陪同下深入襄汾高中、襄汾二中、职业教育中心等地,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详细询问全县学校布局、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安全管理等情况。党政一把手亲自调研教育教学工作、察问学校建设进度、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事关教育发展和师生利益的实际问题。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襄汾县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然是优先拨付,并实现了稳定增长。2013年优先拨付教育资金41547万元,比上年增长7.6%,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5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21.1%,比上年增长0.1%;全年拨付义务教育经费14392.6万元,人均增长14.3元;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3178.66万元,生均达到国家标准并实现逐年增长,其中中学增长7元、小学增长2.4元,尤其是百人以下学校,除按国家规定给予实际数额的生均经费后,不足百人的剩余数额的生均经费县里也一并予以补齐;按时下拨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配套资金及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发放比例19%,初中发放比例23%。特别是在教师绩效工资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方面,教师师均工资达到41480元,比上年增加5.6%,政策性工资全部足额兑现,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累计拨付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资金540.89万元,覆盖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截止目前,全县政策性教育支出全部足额到位,多年来的教育欠帐已全部清除。

从2010年以来,襄汾县委、县政府每年要拿出100万元重奖名师、名校、名校长,拿出200万元左右重奖高考功臣和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为了助寒门学子圆梦,该县建立了金秋助学长效机制,每年筹资几十万元资助孤儿、单亲、吃低保家庭子女顺利升学。这些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在县委、县政府狠抓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县人大、县***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委员对学校安全、食品卫生等工作进行视察指导,为教育事业发展提出许多宝贵意见。2013年税务部门全年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2277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1052万元,全部用于职业教育、县城中小学技术装备及办学条件改善。所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方便。全县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的良好风尚和“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作”的良好局面。

如果说,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先行保障,是教育事业大厦最坚实的基石,那么,放权则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大限度地信任和松绑,让他们不受外界干扰,心无旁骛地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育人。

2006年9月,曾先后在襄中执教12年、在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13年、对教育有着挚爱情结的刘彦青担任了襄汾中学校长。上任以来,他坚持严格管理、攻心励志、深化课改、确保安全的思路,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教育,学校教学成绩连年提升,师生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刘彦青个性耿直、爱憎分明,也让他受到了一定的非议。对此,王国平并不这样以为,他看中的正是刘彦青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公平正直的精神和勇气。2012年,县委任命刘彦青担任了县教科局长,从此局长、校长一肩挑。面对刘彦青对自己的质疑,王国平一句话铁板钉钉:彦青,你放开膀子干吧,班子成员你说了算,校长、老师该调换就调换,教育上的事该咋办就咋办!一席话说得刘彦青心里热乎乎的,他说:“有领导的信任,我豁出去了!”

事实证明,襄汾教育有了好的当家人,驶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襄汾中学的管理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教学队伍、教育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转变。2013年在政府部门政风行风评议中,县教科局全票通过,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教科局工作的充分肯定。该局先后荣获“临汾市2012年度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临汾市2013年度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书》规定的14项重点工作全部圆满完成。

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战略性任务。该县坚持“科学实施、资源跟进、多元投入”三个原则,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差距,科学合理布局全县教育资源,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几年前的襄汾,像许多地方一样,一批一批学生走向外地。“农村教育空心化”如同一个巨大的“抽水泵”,抽走了乡村的文脉和生气,也抽走了人们的公平感。同样地,城里不断骤增的“大班额”让师生们喘不过气来,安全问题让人头疼,幸福感显著降低。

教育均衡这盘棋从哪里破局呢?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统筹全局,协调推进,从孩子们所在的幼儿园抓起,小学、初中、高中一级一级地改变不均衡的现状。

2011年以前,襄汾全县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入园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家规定,该县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全县幼儿人数及未来几年数量发展趋势,按照“政府主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整体推进”的原则,力争到2014年全力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全县幼儿教育发展新格局。

围绕这一目标,该县从2011起至2013年共投资2878万元新建、改扩建、附设幼儿园78所,并配齐了教学设施设备,全县公办园达到5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3.65%。2014年又投资450万元改扩建邓庄、赵曲、京安、东侯、大柴、上鲁、中陈七所农村幼儿园,改造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全部工程已完工。家长来到学校考察报名,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么好的条件,这么低的收费,咱村里娃的条件不比城里差。”

襄汾县尽量缩小城乡差距,给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美好的童年。为此,县委、县政府按照***《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襄汾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审慎稳妥地进行布局调整。在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每个乡镇设置1所初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村小或教学点,先后创建完成了赵曲小学、襄陵南街小学、南膏腴小学、盘道小学、南贾岗小学5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恢复7个教学点,新增教学点2个,农村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今年全县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农村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全面巩固。

在城市,为了解决“大班额”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一所所崭新的高标准学校不断涌现。由民营企业星原集团出资2.16亿元兴办的星原学校不仅可解决5000余名学生的上学问题,还探索形成了社会力量办学、政府师资扶持的全新办学形式,将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第三小学毗邻清幽如画的滨河公园,1800余名学生在这里快乐成长;新建的第三幼儿园省内一流、环境优美、师资雄厚,今秋又可解决1000名幼儿的入园难题;第二中学教学楼、实验高中教学楼、职教中心实训楼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将容纳132名适龄残障少儿,十所幼儿园也迎来了他们的新主人……

通过一系列的布局调整、资源重组和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教育资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在襄汾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全县采取定期交流、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级领导和教师在超编学校和缺编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交流,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行政事业编制压缩的改革大背景下,不难想像,“挤编制”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决心,要克服多大的困难。而襄汾县委、县政府却一如继往地将编制优先给了教育,他们要让老师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一系列数据能够看出襄汾县对师资的重视程度:2008年***教师106人,2009年***113人,2010年***110人,2011年***97人,2012年***31人,2013年***45人。2014年市里给该县批了60个全额财政指标,而县里将其中的40个用于教师***。

感动的不仅有刚刚吃上财政的教师,还有干了多年的长期代教。2013年,全县对244名长期代教实行了同工同酬,养老保险参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缴纳。此举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长期代教的尊重和认可,办到了长期代教的心坎上,不少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今年以来,前来该县支教的大学生也有了他们的高兴事儿。原来,从去年以来,该县又启动了教师周转房建设,目前已投资238万元为陶寺小学和襄陵东柴小学建造了1400平米的教师周转房。前来支教的年轻老师以及离校较远的老师按照规定每人可配有一个建筑面积35平米的小公寓,厨卫卧一应俱全,让他们享受到了“家”的暖意。

如果说,给待遇是善待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方式,那么,创造干事业的平台,则是对他们的深层次价值认可。

刘彦青担任县教科局局长后,选拔襄汾中学中层领导赵建中、张英杰、史麦平等一批素质高、作风硬、执行力强的学校教育管理人才到基层的县直学校任校长。同时选拔基层学校领导到襄汾中学挂职学习、锻炼成长。2013年,出于着力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管理科学的校长队伍,全县又对9名初中校长进行了调整。

为了加强对校长、教师队伍的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教科局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一是重监督、抓典型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建立了教育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局长意见箱,修订完善了《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的规定》、《加强全县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年活动,促进了局机关的工作作风转变,有效地规范了全县教师的行为,在社会上树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二是重考核、抓学习促进校长队伍建设。制订了《襄汾县中小学校长常规工作考核办法》,积极开展校长培训交流,2013年共有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组织的提高培训,有7名校长进行了异地交流;选拔了9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初中校长和教研员担任联校校长,进一步优化了基层校长队伍;选派6批70名基层学校校领导到襄汾中学挂职学习,锻炼成长,提升基层学校管理水平。

三是重培训、强教研提升师资质量。2013年全县教育系统围绕争创“三名”活动,推荐培养名校3所、名校长3人、名教师14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达3431人、山西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送培下乡”培训幼儿教师700多人、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1517人、“国培计划”培训84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83人;实施“全县大教研活动”,组织20余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召开了3次全县教学研讨会,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快普及到薄弱学校,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通过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培训等,全县教师呈现年轻化、知识化态势,其学历水平、知识架构、教研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做好了人才储备。

2008年考入二本线以内的165人增加到今年的1621人,人数增加近十倍;从2011年至今,考上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学子共计10名。高考成绩不是全部,但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丁陶大地教育教学成绩大幅提升的不争事实。

襄汾中学考上清华大学的闫雯雯同学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自主学习,襄中配备的充足的学习资料让其受益匪浅,能够充分开发我的思维、灵活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襄中独特的以考代练模式可巩固知识,锻炼心态,定点提高,高考时无畏无惧……

从2012年以来,县教科局一班人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思路,把襄中严格管理、攻心励志、深化课改、确保安全“四位一体”整体抓的工作方针推广到全县,实现了“马太效应”式的正能量聚集。

在“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中,严格管理是基础。师生有两条“高压线”不能碰,一个是《学生行为管理考核细则》,另一个是《教职工行为管理考核细则》。不管是谁,也不管他有多大的后台和背景,只要触犯这两条“高压线”,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攻心励志是根本——全县出台了《中小学攻心励志实施方案》,鼓励各中小学通过校园标语、励志文章、励志班会等形式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全县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拼搏精神等综合素质。课堂改革是关键——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重传授轻能力等问题,全县学校认真推广执行《课堂教学改革二十条基本路径》,着重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以行政力量推动课改,同时要求教育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校校长加强监管,制定实施细则,对课改工作的各阶段、环节作出具体安排,确保课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2013年全县有四所初中被评为临汾市课改先行校,10名高中教师被评为省市课改名师。

大严就是大爱。“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养成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有了新的改观。这一模式让学业优秀、禀赋良好的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众多天资平平、甚至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严格管理中克服了自身的不足,一棵棵小树上旁逸斜出的“枝叶”得到修理,他们心无旁骛地努力向上、再向上。

全县各中小学校都设有校长信箱和局长信箱,小到中学学生宿舍的窗帘修整,大到校风校纪的彻底整顿,只要有来信,就一定有回复、有处理,始终以深沉的爱心为师生提供服务,实现了局长、校长、老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幼儿园的兴趣、小学的习惯、初中的方法、高中的思维,全县各所学校根据每个年龄段的要求,依据教育规律精心侍桃弄李。今年六一节期间,县委***王国平说,县城的学校都看过了,要到偏远的学校看一看。县教科局的工作人员将他带到了汾城镇西中黄乡村小学:校园里美丽如画,教室里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画,里面溢满了童真童趣;讲台上摆着厚厚一沓宣纸,原来是孩子们写的仿字。王国平很震惊,没想到这些孩子的画画和书法比城里孩子还要好!他们有一个美好而不逊于城市孩子的童年。襄汾县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这样坚决把国家意志贯彻到实处,所有的课开足开全,让孩子们从小全面发展。

滋兰树蕙,有大爱自有英才。襄汾县全党、全社会从关心支持、加大投入到夯实基础、公平教育,从科学管理、强化队伍到深化课改、提升质量,使教育实现了一个华丽转身,呈现出姹紫嫣红、气象万千的美景。尽管高考成绩不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但连续增长的各项数据却真实记录着襄汾教育方方面面的成长与升级。对于已经取得的骄人业绩,县领导表示,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办人民满意教育始终是他们一个努力工作的标杆,一个永远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