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音李怡萍简介】女中音李怡萍照片 中国当代杰出的女中音歌唱家(下)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二分之一维吾尔族血统的李怡萍,五官分明的脸庞上有着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笑起来如天上弯弯的新月.这位长年旅居欧洲.有着"艺术歌剧女王"之称的女

有二分之一维吾尔族血统的李怡萍,五官分明的脸庞上有着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笑起来如天上弯弯的新月。这位长年旅居欧洲、有着“艺术歌剧女王”之称的女中音歌唱家,回国这几天,既牵挂着瑞士的儿子,又迫不及待想要探望远在广州的老母亲。此时此刻,她更多是一位寻常的母亲、女儿。“我的朋友说我是‘台上女王,台下普通人’,我其实很喜欢这种状态。”她笑着说。

出生于新疆南部疏勒县的李怡萍,南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生活滋养着她。跟随新疆艺术学校齐宏恩老师学习几年声乐基础之后,这个聪慧、舞蹈跳得极好的17岁小姑娘一举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在去上海之前,李怡萍充满的是对大上海的憧憬向往,却没有想到,这次离开新疆,她将开启上海、北京、广州的辗转生涯,最终走出国门,游走于欧洲将近20年时间。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6年,李怡萍说自己非常幸运可以跟随著名歌唱家高芝兰教授学习。高老师的严格要求让她至今印象深刻:“高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天天练,每次一听到她的声音,我感觉我的头发都要竖起来了。”

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战士歌舞团工作,当时广州正是流行音乐火透半边天的时候,高老师担心光唱流行歌会“毁”掉李怡萍6年的学习成果,经常给她打电话,叮嘱她别忘了天天练习。这种严苛要求为她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养成她脚踏实地、坚持练习的习惯。

“在国外,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即使住在地下室,我也天天在练。当地有人说我是个‘傻子’。”1994年底,已经获得第一届金钟奖金奖以及国内许多大型声乐比赛大奖的李怡萍接下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歌剧中心的邀请,签约成为一名歌剧演员。

“当时以为就出去两年,结果没想到一下子就二十年了。”每逢朋友们都问瑞士是不是风光旖旎,她都非常茫然:“瑞士美?我也不知道啊,每天都在背谱,我也没时间出去玩玩。”

一次,李怡萍应邀参加罗马尼亚艺术节,她的钢琴伴奏Giovani Bria建议她尝试演唱罗马尼亚当代作曲家Adrian

Pop的几首作品。“固守”经典作品的李怡萍向来对现当代作品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感,一开始并不愿意。在Giovani

Bria的一再劝说下,终于答应先带作品回去听一听。在家一听,这几首带有“吉普赛风”的曲子深深吸引着她,忍不住接下邀约。在卖票的时候,由于很多人对于“李怡萍”的名字是陌生的,一开始只卖出了三张票,Giovani

Bria安慰她说:“就当是一场彩排吧。”李怡萍反过来安慰他说:“没事儿,即使只有三个人,也是世界上真正喜欢我的三个人!”演出前在音乐学院举行彩排,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了李怡萍的“亮嗓”,随即引起了轰动,正式演出时观众蜂拥而至。

罗马尼亚权威音乐报评论说:“她生活中是那么平易近人,舞台上却光彩照人,她真不愧为艺术歌剧女王!”一同参加艺术节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在听完音乐会后感叹说:“她不仅是在唱,气息声音就像是小提琴拉出来的。”

对于女中音歌唱家来说,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李怡萍却感觉自己很长时间内抓不住要领,在欧洲她也看了好多版本的演出,总觉得在卡门“引诱唐豪塞”的部分,演员们的歌唱与表演中“挑逗”太多了,尤其是看了几场美国演员在欧洲的演出,过火的表演总让她感觉不是很舒服。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有人称赞她如同“卡门”,她会觉得这不是对自己的赞美,而是一种侮辱。不少人劝她那只是一个角色,用心演好就行,不用过于纠结。而如何恰如其分、美好地表现出一个自然纯粹的“卡门”,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了困扰李怡萍的一个“心结”。

后来在罗马尼亚演出的几年时间里,她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吉普赛人。一次在等车的过程中,一位赶牲畜的吉普赛女郎引起了她的注意:女郎身着白色上衣,一头蓬松的卷发,宽大的长裙飘扬在飞扬的尘土中,夕阳照耀下她脸上露出淡然而自信的微笑,浑身上下充满着一种自然野性的美。

这时候李怡萍灵光一闪:“性感美丽不是非得要挑逗,‘卡门’就应该是这样的!并不一定得拿支花在脖子间搔首弄姿才是性感妖娆。”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实美打动了李怡萍,也为她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卡门”提供了艺术蓝本。

每次回国演出,李怡萍都对节目单上无论是谁都印上“歌唱家”称谓的做法感到不解,旅居欧洲多年的她有些疑惑地问笔者:“现在‘歌唱家’是个通用的称呼吗?怎么几乎所有歌唱演员都在用,无论青年或中年,全都是‘歌唱家’?”这么多年,她一直坚守着欧美歌剧界对于“歌唱家”的诠释与定义——“歌唱家”是素不相识的音乐评论家在听完歌者演唱之后,觉得其演唱符合这个水平,才慎重给予的评价与称号,而不是一个可以自己随意使用的称呼。

2009年冬天,在一次演出结束回酒店的路上,因为冰雪路滑,李怡萍摔了一跤,脖颈根部摔伤,胳膊肘摔裂。10个月后又意外摔伤了脚踝,连穿一双薄薄的丝袜都疼痛钻心。两次意外导致她饱受伤病困扰,前后连续三年时间。

她一度陷入绝望之中,脖子动弹不了就无法上台演唱,胳膊肘活动不开就弹不了钢琴,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到了改行的关口。一位平时非常喜欢听她唱歌的邻居问她为什么最近不去唱歌剧,李怡萍说出了自己的苦恼。这位邻居推荐她跟着自己学习瑜伽,每天练习气息。

坚持3个月之后,奇迹发生了,李怡萍重新可以穿上高跟鞋,胳膊肘也能伸展开来,声音也因为气息的练习得以更好的恢复。得以重返舞台的李怡萍在这次意外之后有了新的收获:她把名利和人生看得更淡了,更加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就会拥有自己的位置。

在奔忙之外,她给自己留出更多时间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瑞士的山间,在德国的林中,聆听鸟儿的叫声,聆听风的声音。广阔天地让她更觉得人只是偌大宇宙间一颗渺小的砂砾,每个人坚持踏实做好自己,就会找到自己的路,自己的定位。

生活中的李怡萍是一个情感充沛、非常单纯的人,谁让她帮忙,她是想都不想就往前冲。她感慨地说:“或许我的热心肠,就来自新疆这片土地的遗传。”一次回新疆探亲,没有买成她最爱吃的烤馕,从新疆飞到广州白云机场时,她遇到几位维吾尔族老乡,她兴奋地和他们拉家常,最后他们得知她常年在国外吃不到日思夜想的烤馕,竟然从随身带着的五个烤馕里送了她四个,捧着老乡给自己的礼物,她不由得大哭起来。

不仅热情单纯,对待看不惯的人和事,李怡萍也不会藏着掖着,总是选择直接说出来,儿子常说妈妈的脑子“缺根弦儿”,她笑着说:“上帝就给我们那么点儿时间,我不愿意把时间花在绕圈儿上。”

詹曼华,贵州贵阳人。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并留校任教。同年获第三届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第一名、欧洲《歌剧世界》杂志特别奖。记得当时父亲订的《半月谈》的封三图片新闻里报道了詹曼华、梁宁、迪里拜尔、傅海静等歌唱家载誉归来,写的就是第三届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

詹曼华1979年从贵州山区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预备班(差生班)。入学后詹曼华因基础差,条件不太起眼,与同届新生差距太大而找不到声乐老师。当时的她因一时看不到学习前途与未来希望而深感失落。经陈老师的悉心调教,四年半之后,次女高音詹曼华以在校生的身份,代表我国参加1984年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大赛。

她力克各国的强劲角逐者,夺得了大赛第一名,为祖国争得了荣耀。至今她还坚持认为当年她是站在陈敏庄老师的肩膀上才能得奖的。

赴美国留学并居留美国的詹曼华活跃在国际声乐艺术舞台,在歌剧《卡门》《水仙女》《塞维尔的理发师》《浮士德》《湖女》等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受到广泛的好评。俄罗斯音乐杂志上说:“花腔次女高音詹曼华以她那罕见的美妙歌喉、自然的音乐风格、艺术家的高雅气质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赋予罗西尼歌剧咏叹调以新的魅力。

”DieOpernwelt说:“从来没有人能像詹曼华那样把罗西尼的塞米拉米德(Semiramide)演唱得如此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