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之旅 张海燕老师

2017-09-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学期伊始,我收到了小荷杯的参赛通知,拿到通知的那一刻,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有兴奋--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证明自己,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有焦虑-

本学期伊始,我收到了小荷杯的参赛通知,拿到通知的那一刻,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有兴奋——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证明自己,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有焦虑——本就繁忙的工作又增添了一个项,担心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还有害怕——害怕自己水平不足,第一轮就直接被淘汰,没脸再回二附中。就是带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我开始了我的“小荷杯”之旅。

一、预赛:初出茅庐

在上交了参赛教案的一周后,我收到了进入下一轮的短信,看到短信的那一刻,我兴奋极了,心中的焦虑与害怕立刻烟消云散,浑身充满前进的斗志。然而,仔细查看通知短信才发现,上面只有时间与地点,没有告知具体的比赛内容,究竟是现场写教案?还是针对自己的教案说课?还是其它内容呢?我的心又开始不安起来。

比赛那天,不安的我包里塞满了所有能找到的初中数学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感觉这样我的心才会踏实。到了现场,正巧遇到于兴波老师,原来他们体育学科的比赛和我们在同一时间。

问他比的是什么内容,他说是针对自己上交的教案进行15分钟的说课。这时我才意识到,带了这么多书,却忘记带上自己参赛的那份教案了,顿时急出了一身冷汗。进入比赛现场,才知道真正的比赛内容是要求我们在20分钟内从指定的两个课题中选择一个课题,现场设计8分钟的课题引入,并向评委讲解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原来我只要把脑袋带上就足够了,因为这场比赛是真实实力的较量。

二、复赛:煎熬与收获

第二轮归来,我在自我怀疑与自我肯定的不断煎熬中,等待着通知短信的到来。终于,在11月11日,我收到了期盼已久的短信,短信通知我当天中午到杨教院抽签,我进入复赛啦!复赛要求我们四人在两天后,也就是11月14日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上一节课。

这个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这真的是我从未接受过的挑战。在的我经验里,开一节公开课至少要有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准备才行,而这一次虽然是两天三晚,但两天却都是工作日,白天根本挤不出一分钟来备课,准备公开课的时间只能放在每天晚上备完第二天教学内容之后。

开夜车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这三晚,我的睡眠时间均不足五个小时,我的师傅瞿老师和大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在她们的帮助下,我终于信心满满的走上了102的讲台。然而,上完这一节课,我的感觉并不好。当我走下讲台,回首反思的时候,我在这一节课中的三个重要的问题清晰的显现了出来。

1、              没激情。这一节课中,由于我的紧张,我的嘴角几乎从未上扬,微笑都没有更不用谈激情了。所以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比平时沉闷了许多。我认识到老师的激情是课堂的活力,而微笑就是点燃激情的火把。所以“微笑”是我在这节课中收获的第一个果实。

2、              轻引入

起初,对于课题的引入,我设计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是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透明的纸片,上面画好一条线段,让学生将线段翻折,得到的折痕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再让学生在折痕上任取一点并联结这一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再次翻折,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第二个方案则是运用几何画板直接测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让学生观察两个测量值,发现测量值的关系。

两种方案究竟选择哪一种呢?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操作亲身体验到两条线段相等的事实。由于时间紧张,教具透明纸可能没有办法在上课前准备好,如果不用透明纸用A4纸替代将会给学生发现线段重合这一事实带来困难。第二种方案的优点是直观,学生只需观察测量结果就会发现线段相等的事实,也会比第一种方案节省时间。但相比于第一种方案,仅观察测量结果学生收获的体验感会稍弱。

考虑到条件的制约以及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三角形全等的学习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课堂中,当我用几何画板演示出测量结果时,如我所料,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两条线段相等的事实。然而,在面对例题时学生却依然用原有的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题,学生似乎并没有获得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没有感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学生没有运用新知呢?回顾整个定理的引入及证明过程,我想主要原因或许是新的知识没有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优点,没有激起学生心中迫切想要去运用它的欲望。而这些的根源应该就在于第二种引入方案如走马观花一般,没能在学生的心头留下深刻体验感吧。

小小的引入,往往是一节课的关键,一个恰当有效的引入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历了这样一节课,我更加注重课题的引入设计,绝对轻视不得,一切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克服客观制约因素,把学生的体验放在课程设计的首位。

3、              节奏散。节奏,原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而教学的节奏就是说教师要有意识的变换授课方式和速度,让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中,也许是因为紧张,前20分钟我对时间的把握比较松散,语速迟缓。比如,在引出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并要求学生证明此定理时,我让学生思考定理证明的时间是2分钟,然而这个定理的证明仅需一个全等即可证明,对学生来说难度较低,缺乏挑战。

较慢的节奏就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失去兴趣,前半节课的节奏松散,最终导致了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结果,让“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这一教学目标没有更好的达成。

分析前半节课节奏松散的原因,我收获了两点体会,首先在课题的引入阶段,没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对后续的问题缺乏兴趣。事实上,在引入中引起学生对课题内容的好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节课的节奏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简单的内容使用缓慢的语速,给予略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产生了懈怠情绪,如果运用具有紧张感的快节奏语速与时间压力让学生获得紧迫感就会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决赛:太热!

由于复赛感觉不好,本以为我的小荷之旅就此止步了,可是幸运之神却眷顾了我,让我进入了决赛。当我收到通知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相信,还特地打电话向翟老师确认。决赛的要求,仍然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一节课。有了上一次复赛的收获,又有了一个周末的充足时间,我自信了许多,无论是环节设计还是例题选择都不再像从前那样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却发烧了。11月26日的凌晨3点,我从睡梦中醒来,一量体温,38度5,我简直不敢相信悲剧就这么轻易的上演了。

那天上午,我有四节课,其中两节是为比赛准备的试讲,而第二天就是小荷杯的决赛了,天啊!怎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发烧了呢?它怎么也不跟我商量一下,我可是一百个不情愿啊!我不断的问自己“今天四节课还能不能坚持去上?”就在这时,我想到了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不抛弃,不放弃”,于是,我毅然的决定走上讲台,为了我的学生,也为我几个月的努力。

那一整天,我的体温都在37度8到38度5之间徘徊,一点下跌的意思都没有,到了晚上,我有些害怕了,如果烧一直不退,第二天的比赛基本上就是可以预见的失败了。这个时候,钱老师打来了慰问电话,是她的退烧秘籍彻底拯救了我,让我的体温一个小时内跌回了正常水平。

当我27日早晨再次站在102室的讲台上时,我开始自如的微笑,用我精心准备的引入与刻意控制的课堂节奏完成了我的小荷杯决赛。虽然最终的这节课仍有失误,也还有遗憾,但那些失误与遗憾也都将是我快速成长的加速剂,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

四、感谢感恩:谢谢你们陪我一路走过

终于,我的小荷之旅结束了,闭上眼睛回首过往,一张张温暖的面孔映入眼帘。我的师傅瞿老师,多少个傍晚陪我饿着肚子加班讨论,多少次深夜她都在默默地帮我修改教案和课件。她对待工作认真与严谨的态度深深的感动着我。

一包悄悄递上的纸巾,一叠帮我批改的本子,一句振奋人心的加油,两颗偷偷爬上我窗台的洋葱头,一个个中肯的修改建议,一次次悉心的授课示范,数学组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我真想道出每一位的名字和那些让我铭记在心的温暖时刻,但就是害怕会让今天的会在明天结束。

谢谢每一位给我建议,为我出谋划策,关心我的老师,感谢在座的各位曾经给予我的最美的微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