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陈绍宽 陈绍宽: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陈绍宽因为帮助直系有功而升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3年升任海军中校,1925年调任"应瑞"号练习舰舰长.1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陈绍宽因为帮助直系有功而升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3年升任海军中校,1925年调任“应瑞”号练习舰舰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绍宽时任北洋海军第二舰队少将司令,驻“楚有”旗舰,泊在南京下关,游弋于长江中下游。

当时苏、浙、皖三省处在军阀孙传芳的控制下,因此,陈绍宽的态度对北伐之举举足轻重。关键时刻,陈绍宽明辨是非,与孙传芳虚与委蛇,静观事态发展,志在投向革命。

1927年3月,北伐军逼近长江边。陈绍宽认为“时机已到,非干不可”,率领舰队开赴安庆一带活动,经过商讨大家一致同意,准备临阵倒戈,参加北伐,归附国民革命军。 此后,陈绍宽率舰队南下,担任吴淞口至江阴水域的防务,昼夜梭巡。

在龙潭一役中,他率舰倒戈,浴血奋战,俘虏孙传芳部5万余人,缴获枪支4万余支,取得龙潭大捷。为此,陈绍宽获得国民政府嘉奖,获“中流砥柱”大勋旗一面。国府要员蒋作宾专程前往慰问。

在答词中,陈绍宽慷慨陈言:“自古破竹之势,从无中止于半途,去草之图,要在能绝其根本”,希冀乘胜北伐,收复东北,统一中国,统一海军。并表露志向道:“绍宽愿击中流之楫,追随北指之鞭,穷犁扫于沈辽,宁见神州统一。

收艨艟于溟渤,所期海宇澄清。”后来,他人不解甲,又参加了新的战役,战绩显著。 锐意改革 振兴海军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海军署,陈绍宽任署长,晋升为海军中将,负责海军工作。他鉴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海军内部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的状况,毅然决定拟订海军“铨叙法则”,统一任人标准,强调任人唯贤,量才录用,改变海军中的人治现象。

他遴选精干人员组成班子,参阅中外有关文献,结合海军实际,谨慎缜密地研究,提出海军官阶、执掌、赏罚等铨叙法规的草案,送立法院核准后,即公布施行,使反对者无暇从中作梗。

这是陈绍宽在旧中国海军建设中的创举。由于旧海军派系林立,东北系、电雷系、粤系,对铨叙法皆有反感,有不同程度的抵制。

他便首先在自己管辖的闽系海军中执行。 1929年6月,海军署改称海军部,陈绍宽任政务次长;1930年任代理部长,1932年晋升为海军上将,出任海军部长。 面对世界政治风云,陈绍宽痛感我国海军实力状况落后其他列强数十年,曾一再痛心疾首表示:“海军建设一定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根本问题,否则,不能在世界上站住脚,只有等着挨打。

”由此,他立志改革,兴建海军,主张:首先是育人,其次是造船。

他认为,振兴海军的百年大计,人才第一。鉴于我国海军向来以英国为师,他便和英驻华大使议定,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海军人才:一面选送优秀生到英国海军中去学习;一面请英国教练做顾问在国内教学,此外,他还不定期在基地举办短期训练班,请顾问授课,着重讲授新式武器和实战所需的课程,以尽快掌握世界海军的新动向。

他还注重实践,经常调集舰艇操练实战的各个项目,培养官兵的作战技能。 自晚清到北洋政府,海军舰艇的吨位仅有3万余吨。

陈绍宽深深知道,海军的物质基础是船,无此,万事皆空。他多次拟订购舰计划,但是每次审批下来的款项,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一艘大船也买不成。 陈绍宽看到买船之路步履维艰,便计划在国内自造舰船。

他的着眼点停留在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隶属海军部,是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造船厂,但由英国人毛根全权控制,垄断了船舰的修造业务。为了从英国人手中夺回自己的造船厂,陈绍宽采取釜底抽薪的计谋,选派回国的留学生进厂任职,取毛根势力而代之,费时10年,终于将毛根“送走”,使中国人独自承担了船舰的修理业务。

在精心经营江南造船厂的同时,陈绍宽又将第一次北伐西征时截留的关税款50万银元,用作建造新舰。

此外,他还多方筹款,建造了兵舰和炮舰10余艘。在陈绍宽的努力下,以闽系为主干的国民党中央海军的实力得到增强,海军拥有新造和改造的大小舰艇30艘,吨位达5万多吨。 陈绍宽献身海军,振兴海军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贵的成效。

不仅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批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忠贞之士,而且培养出了一批精通业务、掌握现代船舰科学,能够圆满完成出国接收新船只设备重任的技术人员。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