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智老婆 老婆主导的换妻派对 婆派杠上丈母娘帮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婆婆来帮我们带孩子时,我不担心婆媳矛盾,只怕她一个人在陌生环境会觉得孤独.所幸她只花了半月时间就和同楼层的周阿姨成了好朋友.周阿姨是邻居小艾

婆婆来帮我们带孩子时,我不担心婆媳矛盾,只怕她一个人在陌生环境会觉得孤独。所幸她只花了半月时间就和同楼层的周阿姨成了好朋友。

周阿姨是邻居小艾的妈妈,也是刚来女儿家里帮着带孙子的。两个老人在电梯口遇见,一聊起来,发现是邻居不说,情况还都差不多,立刻亲热起来。

两个老人开始频频串门,聊聊老姐妹的家常,有时谁家发生点小摩擦、闹了点小情绪,也会帮着互相开解。后来不管是买菜、带孩子下楼散步,还是早晚去锻炼身体,两人都结伴而行,从没单过谁。

有了周阿姨这个老伙伴,婆婆在我家住得更开心了,连远在江西的公公打电话问她想不想家,她都乐呵呵地说:“不想。”

这样的情况却只持续了一个多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婆婆不太乐意和周阿姨接触,出门买菜、做操什么的,变成一个人去了。我很奇怪,私下问她:“妈,你和周阿姨吵架啦?”

没有,婆婆欲言又止。“那为什么最近没见你俩一块聊天了?”我不甘心,继续追问。婆婆犹豫半晌,才说:“影响不好。”

“啥?”老公在旁听见了也大为惊奇,“你和周阿姨交往,有啥影响不影响的?”

友情拗不过大形势

原来小区里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是帮儿女带孩子的,所以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但带孩子的老人里,有的是帮儿子带,有的是帮女儿带,于是聊天时有骂媳妇的,也有骂女婿的,不知不觉竟然分成了两派——婆婆派和丈母娘帮。时间长了,婆婆们和丈母娘们竟水火不相容,形成了各自为政、互相敌对的状态。

本来感情非常好的婆婆和周阿姨,也不得不在这种形势下分流了。如果婆婆继续和周阿姨交好,不仅婆婆派要说她,丈母娘帮的也会数落周阿姨。而且时间长了,婆婆和周阿姨也有了小隔阂,毕竟一个是婆婆,一个是丈母娘,因身份不同,难免“政见”不同。

听完事情原委,我和老公憋笑憋得肚子疼。我们小时候也有们拉帮结派的经历,对立的两派互不搭理甚至互相算计,可稍稍长大一些就知道这种行为有多幼稚了。没想到有些长辈活了大半辈子也还是这么幼稚。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老人,毕竟她们的生活圈子局限于此,而且退休后本来就有失落感,帮着儿女带孩子,难免积郁了一些怨气,为了家庭和谐也不好在儿女面前表现出来,只好发泄在她们自认为安全的圈子里。只可怜了婆婆和周阿姨,本无心为敌,现在为了能融进大圈子里,也只好委屈她俩的小友谊。

看得出来,婆婆是很遗憾就这么和周阿姨断交,毕竟两人性格、脾气、兴趣爱好都很合拍。但长辈们的事我们也没办法,看着她们俩出门都刻意避着对方,真是替她们累得慌。

拐弯抹角对她好

有一段时间,我家奶箱里每天都有三瓶鲜奶,我和老公都是大大咧咧的人,以为是婆婆订的,便在上班前取出来喝掉,还给婆婆留一瓶放在桌上。

就这么过了三四天,有一天在晚餐桌上婆婆忽然说:“你们以后别订那奶了,我喝不惯。”

我和老公才大吃一惊,同声问:“那奶不是你订的吗?”

三个人面面相觑,推测八成是隔壁周阿姨家订的奶,被送奶员误送到我家奶箱了。可是周阿姨家没收到奶,怎么没反应呢?

婆婆这时才惭愧地说:“我恍惚听见她在别人面前说这个事,说订了奶几天都没送来,但我也没多想。”她说完又“唉”一声说:“她干嘛不问我一声?”

老公似笑非笑地说:“你见了周阿姨跟见了阶级敌人一样,人家敢问你么?”婆婆无言以对。我说:“妈,明天你拿着奶钱,去向周阿姨说明情况吧?”她连忙摆手:“我不去,还是你们去吧!”

这回答连她自己都觉得心虚,又别别扭扭地补上一句:“那天看她孙女,脸上出那疹子,上次小宝也出过,地塞米松一擦就好,明天你去找她的时候,顺便告诉她一声。”

老公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逗她:“这些小事用得着找中间人嘛,你自己去说一声多简单。”

婆婆赌气般重重放下碗:“我才不和她说,她是丈母娘,了不起,上次柳太婆和方太婆吵架,方太婆说天下当婆婆的都是黑心肠,她竟然帮腔赞同,一点不顾及我在旁边听了是什么感受。”

让电视台来帮你

本地那个土得掉渣的电视台突然搞了个“敲门送喜”的活动,活动内容很简单: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会在每天傍晚六点三十分准时敲响随机走进的一户居民家中,如果该居民家里正在播放该电视台的节目,就能得到一台价值两千块钱的磁疗仪。

我和老公都不相信自己有那中奖运,尤其是老公,很看不起这种为了提高收视率搞的活动,觉得那些得奖的都是托儿。婆婆却看上了那套磁疗仪,于是每天一到傍晚六点就打开电视,守着节目哪里都不去。

可能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天电视台的人竟真的来敲门了,打开门,见到话筒和摄像机,平时能言善道的婆婆至少有一分半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然而还有更大的意外之喜在等着她。工作人员说,今天是我们送出礼物的最后一天,为了更多地回馈观众,台里决定增加一个大奖,只要阿姨指出本小区和你家关系最好的邻居,我们同样也会赠送一套磁疗仪给他。然后,婆婆就对着电视台的摄影机,果断指向隔壁周阿

姨家的门。

第二天晚上,我和老公在电视里看到节目后续:工作人员敲开周阿姨家的门,她一脸的吃惊、怀疑最后喜出望外,然后两位老人手拉手,脸上是有点愧疚又有点不好意思最后如释重负的表情。

然后我才想起一件严重的事,赶紧问婆婆:“电视上一播,你不是公开得罪婆婆派的人了吗?她们该孤立你了。”

婆婆垂头丧气地说:“是啊,我和周阿姨明天都不敢下楼了。”

打一场对好台词的仗

说是不敢面对众人,但第二天一早两个老人还是约着出门了。我和老公站在阳台上,目送着楼下婆婆和周阿姨手挽着手走出楼道,往中庭老人们最集中的地方走去。她们那雄纠纠的样子,与其说是去做操,不如说是去示威。

去了,却不知该站在哪一队。那时候婆婆意识到,她原本的“组织”大概已经不欢迎她了,而周阿姨的“组织”也没有做好迎接她的准备。

但那天的操没有做成,却不是因为没有“组织”接纳,而是婆婆和周阿姨还没走近大部队,便听见那边又在吵架。

吵架的一方又是柳太婆,作为一个婆婆,她非常喜欢数落儿媳妇。数落就数落吧,连媳妇的妈也骂上,说丈母娘生个女儿当生个金疙瘩,要吸干别人家的血。骂到后来,便是生女儿的人家野心大,不要脸。丈母娘帮的一个太婆忍不住,便与她吵起来。

婆婆和周阿姨便在这时走近,周阿姨忽然大声对婆婆说:“我们生女儿的,倒真是要从小把闺女教育好,不然嫁去别人家里,挨骂不说,还把自己也捎上,实在划不来。”

婆婆也赶紧接腔:“其实生儿子也一样,做事不地道,就怪不了丈母娘埋怨,我儿子从小就教他,要宠着老婆,让着丈母娘,否则,他就不算个爷们儿。”

两个人一唱一搭,把周围人都说愣了。然后婆婆又说:“将心比心,你的媳妇或者女婿,也是人家父母一点一点疼大的,对媳妇女婿好,也就是对自己的儿子女儿好。”

周围太婆们在短暂的沉默后纷纷附合,吵架的那两位便不好意思再继续了。

婆婆回来后,得意洋洋地给我们描述了当时的经过,我们听得目瞪口呆,然后老公说了一句:“妈,周阿姨,你俩居然说得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那还用说,”婆婆忍不住露了底:“去小花园前,我和周阿姨可是对了半天台词呢!”

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听见小区里婆婆派和丈母娘帮发生什么战事,不过就算有,估计也能很快灭火,因为我伟大的婆婆在尝到以德服人的甜头后,一定会再接再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