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怎么办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2017-1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出血 开腹脾手术中,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约2%,保脾手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约4%,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较高,为5%-6%.常见为大血管出血(如脾蒂血管出血.胰尾血管出血.胃短血管出血等)和创面渗血(膈面渗血.脾床渗血等).腹腔内出血多在术后12-24小时内发生,首先表现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血凝块可堵塞引流管可能掩盖病情.一旦出现血容量不足征象或红细胞比积进行性下降,即应怀凝腹腔内出血可能,及时行腹部b超检查后再次手术探查. 二.膈下积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出血

开腹脾手术中,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约2%,保脾手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约4%,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较高,为5%~6%。常见为大血管出血(如脾蒂血管出血、胰尾血管出血、胃短血管出血等)和创面渗血(膈面渗血、脾床渗血等)。腹腔内出血多在术后12~24小时内发生,首先表现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血凝块可堵塞引流管可能掩盖病情。一旦出现血容量不足征象或红细胞比积进行性下降,即应怀凝腹腔内出血可能,及时行腹部b超检查后再次手术探查。

二、膈下积液和脓肿

脾手术后期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首先怀疑膈下积液和脓肿。

免疫功能低下、引流不畅或引流管拔除过早、胰尾损伤、胃肠道瘘等是常见原因。

脾手术后常规于脾窝放置硅胶管行封闭式负压引流,目的在于预防腹腔积液、积血或胰瘘后的胰液积聚致膈下感染。术后必须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可用30ml~50ml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三、脾热

脾切除术后持续2~3周的发热,如能排除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则称为脾热。脾热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有认为是白细胞凝集素抗体进入循环所致,据此推断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脾静脉栓塞、胰瘘或腹腔包裹性积液等亦可导致脾热。一般来说,脾热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与手术创伤成正比。脾热为自限性发热,一般不超过 38.5~39C。,且多在1个月内自行消退,故无需治疗。如全身症状明显,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

四、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是脾切除术后的常见现象,偶见脾次全切除术或脾修补术术后。 血小板计数升高一般不超过500×109/L,但也有达1000×109/L以上者。血管栓塞多发生于骨髓瘤、白血病和骨髓转移肿瘤行脾切除术病例,多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增多致血栓形成的结果。

一般在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时,可考虑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或静脉滴注肝素预防血管栓塞,但两者不可联用;血小板计数超过1000×109/L时,首选肝素抗凝,然后改用华法林口服。

五、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道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肺不张和肺炎。开腹脾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0%~48%。腹腔镜脾手术后,胸腔积液和肺不张发生率低于4%,几乎无肺炎发生。胸腔积液多为膈下腹膜被广泛解剖所致,或有左侧膈下感染,皆为反应性积液。脾手术后双侧胸腔积液少见,可能是低蛋白或双侧膈下感染的表现。

六、胰瘘

脾切除术后胰瘘是术中结扎脾蒂时损伤胰腺所致。脾切除术后胰瘘多为自限性,多在术后2周左右即无引流液流出。

b超、CT检查或经引流管造影可显示胰瘘的引流是否充分,以及有无液体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