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新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 论“新扬州八怪”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昌盛,在当今中国绘画领域,一批又一批的画坛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作为艺术沃土的扬州,也崛起一批风格独特的画家,称誉当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昌盛,在当今中国绘画领域,一批又一批的画坛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作为艺术沃土的扬州,也崛起一批风格独特的画家,称誉当地,其中有江源、鞠伏强、徐中、刘扬山、陆太林、钟丹群等人,被称为“新扬州八怪"。

据考,“扬州八怪"出现于清代中期,其中的“怪"是指怪异,但“八"并不是数词,而是奇特、怪异的意思。故而,出生于江苏仪征(属扬州府)的汪,在《扬州画苑录》里曰:“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画非一体。

"只点出了李勉之类为“八怪",而未肯定是八位。“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每人虽各具面貌,但仍具有较多共同之处。薛永年先生撰写的 《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和杨新先生所写的《扬州八怪》,均有详细剖析。

审美观念上是亦雅亦俗,突破文人的雅俗观,即 “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艺术内涵上,背离“正宗",寻求“异趣",具体而言,一是师意不师迹,自立门户,这就是独创性。二是以意摄神,这就是主体化。三是以意造形,法自我立,这就是个性化。

四是师法自然,这就是现实性。表现形式上,以阔笔写意法为主,同时以意运笔,也能脱略形似,凸现神韵,这就是写意性;另外,诗书画印四结合也是表现形式上一大特色,尤其以书、印入画,使笔墨富有力度和金石味,也更显奇倔狂怪,这就是书法化和金石化。

概括起来,清代扬州八怪的共通艺术特色是世俗性、奇异性、独创性、主体化、个性化、现实性、书法化和金石化,可称之为“四性四化"。至于诸家成就,在画风上可谓面貌各具,个性鲜明,画法并不一致,立意也相迥异;造诣上亦各擅所长,高低有别。故他们不属一个画派,也不是并称,只表明他们为同一地域、有较多共同追求的一个画家群体代表。

以此来审视当代的“新扬州八怪",尽管在诸多方面与清代“扬州艺术八怪"有很大不同,但在艺术特色上似乎存在一定系连,或多或少地与“四性四化"之特征相契合,这也许是地域文化的传承性所致。诚然,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相契合的因素,也会有所变革和发展,传达出当代的时代气息和呈现出具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

江源是“新扬州八怪"之领军人物,1966年出生于扬州,1978年大学毕业,他原是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94年创建扬州唐人书画院,任院长,1997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山水画,1999年至2001年师从南京艺术学院周京新教授攻读研究生课程,2002年至2004年师从张立辰、郭怡琮教授攻读博士课程,2006年调至北京,现为北京朝阳书画院院长。

从经历看,江源的山水,花鸟画接受过专门训练和名师指授,然其创作却不拘泥于传统和写实,而带更多主体化、写意性和书法性。

他在自述的“用心灵作画"一文中写道:“用心灵作画,纯以气行,可求画外之趣。"这就是主体化:“创作总在心领神会;未画时,胸次寥廓;欲画时,解衣磐礴;即画时,则纵横挥洒。

正所谓胸中有丘壑,笔底自波阔。"这就是写意性。“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所以,我从书法入手,以书法入画。将书法中圆泽的、有弹性的、有节奏的、干湿并用的线条,灵活运用到绘画之中,中国画才能立骨、立格。

有了生动的线条,显示才会有生动的画面。 "这就是书法性。他的诸多作品,彰显了这些特点。画面布局简练,突出主体,略去数节;物象脱略形似,求神求趣,尤其人物画,造型极简,甚至不绘五官,唯从动作和映衬的环境中,窥知其所为、所思和情趣、神韵;花鸟画也笔简意赅,尤其带顿挫、粗细、扭曲甚至颤动的线条,率意飞动,极具草、行的书法韵味;山水画则追求画外之趣,《一行白鹭图》突出印象最深的白鹭,《云南印象图》强调飘荡群山中的白云,《秋尽江南草未稠图》又凸现旷野丛林中依旧耀眼的黄色秋花,这些都是画家主观感受中的心印,已有异于客观的景致。

故而,江源的画风,也遥接了清代“扬州八怪"的若干特色。

鞠伏强也是 “新扬州八怪"中之年长者,1943年生于扬州,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研究四十余年,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他亦以山水见胜,可与清代“扬州八怪"相联系的特征是主体化和个性化。他描绘的多属所生活的江南景色,如 “湖山胜景"、“春风又绿江南"、“虞山远眺"、“黄山雨后"、“南湖胜景"等,然在展现逶迤山峦、飘渺云雾、阔江细流、茂林翠树等江南山川特色同时,又着意加重山石的坚实度,结构都比较方峻,强调山之‘风骨’;布局也多宏阔,大山大水乃至百丈飞泉,气势磅礴,云烟亦弥漫飘动,有动荡奔腾之气,加之多作横幅,景致得以拓展,布置又较饱满,更使境界雄厚壮阔。

这种山水体势已非江南之实景再现,而更多画家体察各地名山大川后的综合感觉,表现的已是自身的心象或造意,抒写的也是具个性的豪放之情。

徐中稍晚于鞠伏强,1944年生于江苏如皋,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田园画会副主席、扬州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擅画山水,其画亦强调写“我心",呈现主体化特征。但他更重视“画理",即“得法忘法"、“至法无法",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胸中丘壑",成为“我之山水"。

其艺术诚如马鸿增先生所评析的:“他的笔墨构图等艺术语言不拘于一家一法,其中不乏现代观念手法的妙用,但与整体上的中国民族风韵相协调。他以特异的形式感和墨与色的编织构成梦幻般的意境,散发着水乡特有的神秘、静谧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