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宁:西安交大工程坊是本科生的第三课堂

2017-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日前,在工程坊发展与建设专题会上,校长郑南宁强调:工程坊应该建设成为交大本科生的第三课堂.郑校长首先从知识获取的不同途径来阐释工程坊的理念.

日前,在工程坊发展与建设专题会上,校长郑南宁强调:工程坊应该建设成为交大本科生的第三课堂。

郑校长首先从知识获取的不同途径来阐释工程坊的理念。他说,大学都有图书馆,没有图书馆不能称之为大学。图书馆是师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吸取前人所创造的知识。尽管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但它主要还是通过“看”来获取知识。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人的知识不止在大脑里,也在手指上。”这就强调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郑校长接着说,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大学生,需要提供动手能力、实践的平台。这就是建设工程坊的基本宗旨:小发明,大创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在实践中体会动手的愉悦。反过来说,工程坊不仅仅是工程实践的基地,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场所。

“大学有第一课堂,即单纯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我们还有以书院为主的通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构成的第二课堂;而工程坊就是第三课堂。在西安交大完成本科学业应该离不开这三个课堂。”他说。

他还说,定义为第三课堂,就意味着所有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应参与到工程坊的一项活动或者一项工程实践中去。这也是工程坊的指导思想之一——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工程坊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践计划,同时又要体现许多课堂上、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他指出,工程坊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而非传统的教学实习环境。

郑校长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为例,说明成功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实现的。他说,实践往往能够让学生获得灵感和智慧。工程科学中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年轻时就有一种追求。这不是课堂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探索出来的。工程坊就是要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通过实践能力来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他强调,实践不是学会操作设备,而是要动手创作,在创作中寻找乐趣。

针对建设中的工程坊,郑校长提出了几点建议: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取人之所长,另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创新机制管理,引进合适人才,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内容规划,防止资源浪费;保存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工程坊主任王晶教授在会上汇报了工程坊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已完成工程坊一期的建设,工程教育博物馆、陶艺室、媒体制作室等仍在建设之中,校企合作也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在已完成建设的基础上,工程坊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习、项目实践、自由实践三大任务。目前,工程坊后期建设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资金、场地等问题。

工程坊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代表参加专题会,程光旭副校长主持会议。程副校长对工程坊后期的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