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捧上天有人放肆骂,这样的才女你绝对没见过

2018-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徐静蕾在娱乐圈一向来去无踪,处在电影宣传期时,则噼里啪啦一阵忙:没作品了,二话不说人间蒸发,任凭谁,都找不到关于她的一点新闻. 她最近执导的电影要上了,不走爱情亲情线路,挺凶猛的,整了个动作警匪片,<绑架者>. 前两天婶儿在家里看徐静蕾的一个采访视频,一个朋友走过来,大喊"怎么最近都是她,她是不是有新电影要上了"?(大家都很懂套路) 徐静蕾在很多次的访谈中都重申过,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只是挑选剧本和执导影片的过程,不太喜欢后期兵荒马乱的宣传, 所以现在开始有意培养团队和新人,

徐静蕾在娱乐圈一向来去无踪,处在电影宣传期时,则噼里啪啦一阵忙;没作品了,二话不说人间蒸发,任凭谁,都找不到关于她的一点新闻。

她最近执导的电影要上了,不走爱情亲情线路,挺凶猛的,整了个动作警匪片,《绑架者》。

前两天婶儿在家里看徐静蕾的一个采访视频,一个朋友走过来,大喊“怎么最近都是她,她是不是有新电影要上了”?(大家都很懂套路)

徐静蕾在很多次的访谈中都重申过,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只是挑选剧本和执导影片的过程,不太喜欢后期兵荒马乱的宣传,

所以现在开始有意培养团队和新人,她的如意算盘早打好了:现在培养了人,未来就不用自己亲自上阵宣传啦,只做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就好。

(徐静蕾签约的新人,感觉素淡,偏文艺)

说来奇怪,婶儿不是徐静蕾的粉儿,却在几年时间里,前前后后地看了很多关于她的采访,最后总结落到“她是一个活得很明白的人”。

比如上面提到的,要想达到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前期必须在不喜欢的领域,做苦工,显然,她是会熬的人。

关于她做演员时期,也只喜欢过《将爱情进行到底》(哦,现在好多小盆友没看过,你不用特意告诉我,休想伤害我!!)

看看画面,就知道年代久远,被称为内地第一部青春校园偶像剧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陪伴了婶儿整个小学时光,虽然年纪小,但也喜欢,那时还没“谢顶”的李亚鹏啊!

等等,现在看来,李亚鹏也没帅到哪里去,可放回当年的旧日时光,这样一个高高大大,流着微卷中发的大男孩,是满满的青春荷尔蒙!

(这一幕很飒,好青春!)

“进了大学就能自在谈恋爱了,啊,好想快点长大”,所以你说,它的启蒙教育意义有多大!

仔细想,如今虽对剧情记忆模糊,却忘不了,李亚鹏和徐静蕾,无数次地奔向操场跑道,无数次地奔跑、吵架、和好、再跑。

“青春是什么?大概就是他们的那种样子吧”。婶儿当年总那么想。

不行了憋不住了,要曝主题曲听,前奏一响鸡皮疙瘩一阵掉, 依然还是年少无知的感伤~

回忆往事一幕幕,当年的小柯到底创作了多少佳作,陈明的《等你爱我》和谢雨欣的《谁》都太过亮眼,让人想哭。

徐静蕾在剧里的经典扮相,喏,两根大辫子,

由于当年还在念小学,也不知大学里的姑娘怎么扮靓,就牢牢记住了徐静蕾的那种感觉:一点书生气,和少女情怀总是诗。

这么说来,徐静蕾一直不算第一眼美女,五官平平,没什么出挑的地方,但她的气质太大方,

用她自己的话说“当年也是运气好,接拍的这部剧非常符合自身气质”,不算倾国倾城,却稳稳地接住了“四小花旦”的名号。

(中国第一代“四小花旦”:徐静蕾、赵薇、章子怡、周迅)

第二代:黄圣依、刘亦菲、王珞丹、杨幂

第三代:杨幂、刘诗诗、angelababy、倪妮

历经更迭换代,评选的标准依然离不开“名气”、“作品”、“影响力”。

由于书法写得漂亮,又略有文采,徐静蕾很早赢得了“才女”称号。她和韩寒是第一代博客红人,俩人也曾为彼此的才华惺惺相惜过。

但显然,徐静蕾可不是“别人给了什么标签,就乖乖安在身上”的人,有了才女称号后,她再没接拍过《将爱情进行到底》的那类清纯角色,偏要大改形象,

在“将爱”后,和王志文江珊演了《让爱作主》,演活了一个“小三”。

剧播完,徐静蕾不以为意,走在街上,竟有民众指她,大喊“快看那个小三”!

老徐大笑,“我怎么成了小三”?

博客写火了,她再叹:我怎么又成了一个写博客的?

关于别人扔的标签,徐静蕾显然不听不闻,后来所幸不演戏了,觉得无趣。

喜欢画画和跳舞,励志考入中戏的舞美戏和工艺美院,不料双双落榜,阴错阳差进了表演系。

你看她说话,经常不离口的是那句“你们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啊,如果当年没学表演,我怎么知道我既能表演还能导戏”?

之后她上瘾般地导了好多戏这事,全宇宙都知道。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我和爸爸》获得了第四届华语电影大奖的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提名。

接着,放大招,那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她一举斩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那几年,风光正好的徐静蕾潇洒进入文艺女导演的行列,让人禁不住赞叹:好厉害,一转型就拿大奖,才女真不是盖的。

你说她有头脑也好,说她骨子文艺也罢,能成功跻身“上乘”女导演,倚靠的是几部文艺作品加持。

本以为她会这么诗情画意下去,没想到2010年导了人生第一部商业片《杜拉拉升职记》,当年在大陆可突破了一亿票房(虽然现在动不动就喊票房过亿,可放在当年,这个成绩依然响当当!)

因为有了这部片,老徐相当轻松地成为首个票房破亿的女导演。

在这点,婶儿不太同意坊间人民群众的看法。

一,一个文艺影片导演,只能一辈子奉献给文艺片?

二,突而转向商业片,就是“天呐不好了,这个人庸俗堕落了”?

我说,也是太偏激!商业电影类型在市场上存活了多少年,怎么成了不入流?需要观赏它的,明明大有人在。现代人的生活已累疯,闲下来看看不费脑的片子简直不要太好。

《杜拉拉升职记》作为商业片,好看时髦,当时集结了所有鲜活的时尚元素,打破国内旧有的审美体系,还拉来莫文蔚李艾和吴佩慈,一票美女身穿短裙,脚蹬高跟鞋,很是养眼!

商业片秉承的唯一原则,是否让观众得到了充分的视觉享受,吃吃爆米花,喝喝可乐,玩玩笑笑就好。

有时还有点倾佩她这点魄力,没被“文艺”标签固有化,不吃一辈子“才女”饭,要知道多少从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一辈子只拍晦涩难懂的东西,美其名曰“懂专业”,像这种能把知识、理论揉碎了的,说没有功力你信吗?

作为时尚大片,它是合格的。

但在这之后,徐静蕾出了一部争议很大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坦白讲真的不太好。

剧情乱七八糟也单薄,倘若扛起商业大旗,节奏拖沓又缓慢;如果划分到文艺列表,剧情是硬伤,不能让人心荡漾,就是让人看着不爽。

看完它,婶儿也牢骚满腹:脱离娱乐圈太久,实在跟不上群众的审美动向嘛。

但说起徐静蕾和黄立行,挺有趣的一对。因为《杜拉拉》,她和黄立行一见如故,谈起了恋爱。

你现在问老徐关于黄立行的任何,她张口闭口“男朋友”,从不提名字。“可能害羞吧,觉得叫不出口”,这是她的逻辑。

你问她“交往七年了,痒吗”?

“一点不痒,我们俩就没吵过架”。这是徐静蕾原话,担心自己这样说太得瑟。

后来逐渐明白她和黄立行,登对原因在哪?

徐静蕾一向不喜世俗价值观,为什么年纪大了一定要结婚?为什么人一定要有上进心?为什么人不能不生小孩?

哦对,她之前一段“冷冻卵子”的言谈在网上刷爆,很多人嘲讽“那是有钱人的生活”或眼睛一斜,送一句“吃饱撑了”。(听说冷冻卵子需要6万)

一直说她活得明白,原因在这,对于生孩子结婚这事,她从不笃定认为一辈子不结或不生,不结婚感情也好,没必要用一纸婚约。

唯一让她动结婚念想的,是将来生小孩得上户口嘛。但又不勉强目前状态,现在没有要小孩的念头,只为当下的状态买单,

但也不排除,自己未来某天会喜欢孩子怀中抱的生活,所幸冻了卵子,不让自己后悔。

有毛病吗?一点都不。

倒是羡慕得很,不拧巴的状态好幸福!坦白讲,你们从来没有这种念头吗?

说出来气人,黄立行这个荷尔蒙爆棚的男人,每天要睡12小时,醒来就组装自行车,家里全是零件。另一边的徐静蕾,只要没工作,就做手工包啊,天天吃喝玩乐很潇洒。

互相尊重彼此,又真心享用各自生活,情侣做到这个份上,圆满。

能促成徐静蕾有今天这份气质的,一是钱够用,物质基础有了,当然有更多say no的权利。

另外,她们那代人,还是遵循“作品说话”,她不止一次公开表明:什么都没有,只靠走红毯和拍时尚杂志,来博得存在感,这事我是做不出来的。

嫌丢人!

对,你通篇看完她的采访,发现这个女人真是利落的回答了一切关你屁事的简陋问题

人生准则:爱干嘛就干嘛。你爱混圈子你就去,我不喜欢我就静下心来研究自我。按别人的价值观存活实在太累了。

感觉这个人每天就是开开心心,体体面面。当然婶儿也理解很多人心里的小九九,认为她才华作品算二流,才华配不上作品,虚有“才女”之名。

关于这一点,私以为没有一个人住在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

不中意作品的,可以少看或者不看。但一个人可以用一点才华就可让人生敞亮,且逻辑清楚、灵魂有趣的,这种人实在讨厌不起来。

希望你我早日实现富有状态,实现真正的“爱干嘛就干嘛”!

文/原来是畅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