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苋的药用价值

2017-09-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药用价值 [性味] 甘.淡,凉.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咸." ②<福建中草药>:"甘,凉."入肺,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收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别]主根长圆锥形,有的具分枝,稍木质.茎圆柱形,多分枝,棕红色或棕绿色.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性味】 甘、淡,凉。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咸。”

②《福建中草药》:“甘,凉。”入肺,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收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别】主根长圆锥形,有的具分枝,稍木质。茎圆柱形,多分枝,棕红色或棕绿色。

【化学成分】全草含正烷烃和异烷烃,酯,游离醇,脂肪醇,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胆甾醇,游离酸,C18族含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还含以芸香甙为主的黄酮。茎和叶中分得三十一烷和α-菠菜甾醇,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根分离得到新的脂肪酸酯和新的皂甙分别为α-菠菜甾醇二十八酸酯,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3)-齐墩果酸,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菠菜甾醇和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菠菜甾醇。